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简书优秀作品汇编圣贤书友会
读史札记 | 《后汉书》诸人对“召四方猛将”的看法

读史札记 | 《后汉书》诸人对“召四方猛将”的看法

作者: 江吴童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13:46 被阅读0次

东汉末年,外戚秉政,宦官掌权。时值灵帝驾崩,皇子辩即位之初,何太后临朝,其兄何进与太傅袁隗共相辅政。

何进与宦官势力形同水火,蹇硕已被诛除。而何太后却站在宦官一边,认为“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袁绍则坚持“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的观点。

何进

就在焦灼之际,袁绍向何进提出了自己的计策:

(袁)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何)进然之。——《后汉书·何进传》

召集四方猛将豪杰,使之带兵入京,以此来胁迫太后,诛灭宦官。此计一出,立马被众人反对。

主簿·陈琳入谏曰:

“《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秖为乱阶。”——《后汉书·何进传》

可惜,何进不听其劝。号令一出,四方猛将纷纷带兵而来。

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鮧,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后汉书·何进传》

尚书侍郎·郑泰听说何进“将诛阉官,欲召并州牧董卓为助”,立即劝道:

“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猒。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又为陈时务之所急数事。——《后汉书·郑太传》

何进依旧不纳其言,郑泰只得弃官而去。荀攸为此感叹道:“何公未易辅也。”

对于此事,曹操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听闻何进召四方猛将来京的消息后,笑道:

"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王沈《魏书》

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此计的弊端。等到外郡的猛将提兵到来之际,便是天下大乱之时。

相关文章

  • 读史札记 | 《后汉书》诸人对“召四方猛将”的看法

    东汉末年,外戚秉政,宦官掌权。时值灵帝驾崩,皇子辩即位之初,何太后临朝,其兄何进与太傅袁隗共相辅政。 何进与宦官势...

  • 读史札记 | 《后汉书·党锢列传》(三)

    何颙 东汉尚名节,多义烈之士。何颙便是其中之一。 友人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而笃病将终,(何)颙往候之,伟高泣而诉。颙...

  • 看《吕思勉读史札记》

    《吕思勉读史札记》是作者史学论著的一个大集,这一本《吕思勉读史札记》是后人根据吕思勉先生的笔记和论著整理而成...

  • 扬风扢雅

    扬风扢雅,意思是品评诗书,出处于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

  • 读史札记 | 《后汉书·宦者列传》(三)

    吕强 吕常侍作为宦者中的一股清流,应当青史留名。虽然同为宦者,但吕强并未与其他奸佞者同流合污,他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

  • 读史札记 | 《后汉书》“荀氏八龙”

    所谓“荀氏八龙”,出自《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中的《荀淑传》: (荀淑)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

  • 读史札记 | 《后汉书·宦者列传》(二)

    蔡伦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

  • 读史札记 | 《后汉书·宦者列传》(一)

    宦官酿祸比较严重的几个时代:东汉末年、中晚唐、明末。 由于宦官掌权带来的弊端,人们普遍对宦官不抱好感,认为但凡宦官...

  • 读史札记

    《资治通鉴》中详细记载了商殃入秦后的一系列故事,本文只以商殃“立木为信”为引,重点解读司马光对这件事的点评。 商殃...

  • 读史札记

    商殃之死在《资治通鉴》和《史记》中都有记载,其中名士赵良和商殃的一段对话堪称经典,也代表了两位司马先生对商殃一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札记 | 《后汉书》诸人对“召四方猛将”的看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srz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