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离陌的书屋(好书推荐)陌·心历史
读《文房四谱》// 笔谱·三之笔势(十五)

读《文房四谱》// 笔谱·三之笔势(十五)

作者: 原麈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10:07 被阅读0次

笔谱·三之笔势(意译)

唐太宗《笔法》载:练习书法时,

当宁神勿为视听所扰,

绝思虑怡心神。心正气和,

方可契合于书法的玄妙。

心神不正,字则歪斜;

志气不和,字则倾倒,

如鲁庙中的欹器。

又说:

写点画时必须收束,

贵在紧致而持重。

写横画时须用勒笔,

贵在沉涩而迟缓,

写撇画时须用掠笔,

贵在险峻而遒劲。

写竖画时必如张弩,

贵在挺拔而雄健。

写戈字时必须润泽,

贵在迟疑而右顾。

写包围字时必积聚,

贵在收锋而圆转。

写捺笔时必有波折,

贵在三顿而出毫。

前蜀伪王氏朝宰相王锴,

字鳣祥,家藏数千卷书,

都是一一亲自抄写,

并且还抄写了藏经。

每次上朝,在白藤轿内抄书。

书法尤为谨慎,

是近代沉迷于书法之人。

笔谱·三之笔势(原文)

唐太宗(1)《笔法》云:攻书之时,当收视听,绝虑怡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如鲁庙之器(2)也。又云:为点必收,贵紧而重。为画必勒,贵涩而迟,为撇必掠,贵险而劲。为竖必弩,贵战而雄。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为环必郁,贵蹙锋而拗转。为波必磔(3),贵三折而遣毫。

前蜀(4)王氏朝伪相王锴(5),字鳣祥,家藏书数千卷,一一皆亲札,并写藏经。每趋朝,于白藤檐子(6)内写书。书法尤谨,近代书字之淫者也。

【注释】

(1)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著有《笔法》,即《笔法诀》。

(2)鲁庙之器:即欹器,类似沙漏的计时器,出自《荀子·宥坐》。

(3)为波必磔(zhé):波,书法术语,指捺的折波;磔,书法术语,指右下捺笔。

(4)前蜀:五代时十国割据政权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历二主,共十八年。

(5)王锴:字鳣祥,前蜀大臣,曾任中书侍郎,藏书家。

(6)檐子:肩舆之类。唐初盛行,用竿抬,无屏障。

文房四谱 - 文集 - 简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房四谱》// 笔谱·三之笔势(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ev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