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家里需要清理的地方,做了安排,两个孩子分别都有事情做。
两孩子一商量,最后决定出来,儿子负责擦门,丫头负责擦柜子。
丫头一说擦哪里哪里,奶奶就在旁边接话:“我擦过了。”
丫头一听,就抿嘴直乐。
奶奶一连说了几个擦过以后,儿子不依了,一边擦门一边喊叫:“不行呀,奶奶,你怎么那么偏心,我姐姐的擦了那么多,我这地方一个也没擦?”
奶奶头也没抬,撩出来一句:“你见哪个人平时擦过门的?”
丫头帮腔:“就是,门到过年擦一次就可以了。”
儿子一下子来了脾气,把毛巾一甩,嚎起来:“不行,妈,你不公平,这任务不能这么分!”
丫头笑笑,跑了过来:“一起一起,别嚎了。”
姐俩一起,欢欢喜喜开始干活。
~~
昨天的包子饺子馅没用完,今天中午,奶奶想倒进锅里做个咸面汤,被两个孩子否决了。
孩子们提议,再兑点东西,还吃饺子。
奶奶没辙,自己做自己的午饭吃了。
我系上围裙,芹菜,莲菜,红萝卜又剁了一点儿,和那点馅兑在一起,轧点面片,吃饺子。
两个孩子每人包了十多个面片,面片包完了,馅儿还有三五个饺子的模样。
小子歪着头,盯着饺子馅看,一边看一边磨牙:“这馅儿,绝对不能再剩了!”
盯着看一会儿,就咧嘴一笑,靠近他姐姐耳朵边悄悄地说了句什么。然后姐俩一起,把馅儿拿进自己掌心里,又开始忙活起来了。
下饺子的时候,人家端来了饺子,还带着几个丸子,机关原来在这里呢!
饺子丸子一锅煮,最后盛出来,每人一碗,挺好,面片没有剩余,馅儿也没有剩余了。
~~
今天腊月二十五,民谣里说磨豆腐。
吃晚饭了,小子说:“二十五,磨豆腐,今儿没吃豆腐,不算是过了二十五。”
我笑着看他:“那你要怎么过?”
他扭头问:“奶,咱家还有豆腐吗?”
奶奶把两块豆腐递给他:“你干什么?天冷,不能生吃。”
“我不生吃,奶,这么冷,我没那么傻,吃凉豆腐。”小家伙笑着,给他奶做解释。
奶奶不放心:“油啊,盐啊,你都会用不?”
小子接过豆腐,一边去电饼铛旁边,一边笑:“奶,没事,你别担心,我在学校经常给自己做饭呢!”
没多久,豆腐出锅了,开始吃晚饭。
小子说:“手生了,勺子拿盐,手抖了,盐撒得不匀实,有地方多,咸,有地方没有,一点不咸。”
奶奶也直笑:“自己做的,再不好吃,也是香的。”
可不,尽管盐没撒匀实,小子还是把他煎的豆腐吃完了,完成了二十五磨豆腐的仪式。
~~
孩子大了,吃东西挑剔,尽可能把主动地选择权交给他们自己,这样就会更多地参与到其中来!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对世界的探索,方式途径,灵活多变,有许多变数,不是大人能够理解的。
投之于琼瑶,操之于琼琚。
一旦投放和回报,没有形成一定的对等关系,就会形成极大的阻力,不单单是初心改变,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心理。
面对孩子的行为,还有心理,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地让他们做选择题,而不是一次性一棒子打死,永绝后患。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心性,就像冬日的草芽儿,这次堵了,就会从别的地方冒出来,无论如何,你再也不会看到上一次的机缘了。
(丫头因为这件事,再也没有在家里要求过自己做任何吃的东西了,反而是假期里在她姨妈家里下厨,更多地尝试不再让她奶奶看到了。)
所以,面对孩子的欲望,尽可能地用力量所限,让他们去做选择题,然后动手,进行自我满足。
这样做,满足的,不仅仅是肠胃,还有心情,与心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