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孟子对君道、臣道、师道的原则结论

作者: 传承网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12:29 被阅读20次

孟子对君道、臣道、师道的原则结论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离娄》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严重的结论来了。所以《孟子》全篇连起来就可以看出来了,如果只在中间抓到几句,往往把《孟子》了解错了刚才已经先给大家点出题目来,他开始就指出,战国时候所有这些领导人都是玩弄小聪明,不是真正的大智慧,更没有人品。这一段是讲战国当时领导人的罪过,因为君道的错误,孟子提出来中国文化君道的精神,以尧舜为标榜。

其次,他指出一般臣道的错误,换句话说,整个教育文化失败了,没有把人教育好,君道的人格没有教育好,臣道的根本也没有教育好,然后师道也不对,他痛恨这三个方面,重点在这里。所以他说领导人固然错了,可是那些为臣的错误更甚,这都是师道的问题。

我们举最有名的孟尝君来说。当时孟尝君可以左右齐国的国君,如果他走上正路,齐国国君乃至社会,都会跟着他走的。但他不走正路,孟尝君的做法等于是帮会,就是流氓,他反而向坏的路上去带领大家。战国四大公子这个阶段,跟孟子差不多是同时的,还有很多名人,都是坏的臣道。他痛恨臣道的错误。他说这些人啊,不尽心力,没有仁慈之心,对社会国家人民不仁爱、不负责,只玩弄自己的聪明,玩弄自己的权力。

因此他提这三个原则,所谓“责难于君谓之恭”,就是刚才我说,中国文化几千年,讲起来是帝王政治,但是常常碰到臣道的宰相、或高级干部当面批评皇帝。那些人的精神就是“责难于君”,对于皇帝责难,你不对就是不对,充其量是死,但我不能对历史没有交代,不能对不起国家和老百姓。这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所以大臣名臣立朝非常正直,皇帝不对的就是不对,就要批评,也就是责难于君,这样才是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古代的大臣对皇帝,是尽忠服从,但文化的精神是要暗中对皇帝教化。“陈善”,是把好的报告上去;“闭邪”,是使上面不走上错路。譬如当年范仲淹当了宰相,那时皇帝年纪比较轻,有一个人犯罪,皇帝批示要杀掉;范仲淹就把公文退回去,说,这个事情还不至于杀头。有人就问,这个皇帝的决定也没有错啊,他说年轻当皇帝,不要给他杀成习惯,杀顺手了,天下人就遭殃了。这就是对皇帝“闭邪”,先防止他,如果他那个权力使用惯了,后来可能把杀人当切萝卜一样,那就不好了。所以“陈善闭邪谓之敬”,这个叫做敬。“吾君不能谓之贼”,一个臣道的人,对于时代的责任、政治的责任,都要做到,如果君王不听你的建言,那是他有问题,那就没得办法,所以吾君不能就谓之贼了。这是孟子对于君道、臣道、师道的一个原则的结论。

孟子说的君道、臣道、师道的要点,也就是延续孔子著《春秋》的精神,这在孔孟思想里,可以说是一个奥秘。

至于说一个人臣怎么样做到“责难于君”,怎么做到真正的恭敬,待我们把这一段的精神讲完再加讨论。这个所谓恭敬,并不只是听命,像唱京戏里的“末将听令”那一套,那不是真恭敬;真的恭敬是“责难于君,陈善闭邪”。在历史上有许多事实都说明这个道理,但是有一点首先要与诸位同学研究的,是古代的教育精神与现代的不同之处,究竟哪一个对,我不下结论,只是做一个比较。

相关文章

  • 【南怀瑾老师】孟子对君道、臣道、师道的原则结论

    孟子对君道、臣道、师道的原则结论 本文摘录自 《孟子与离娄》 【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

  • 《历史的经验》南怀瑾

    中国文化大致分为君道、臣道和师道。君道是领导的哲学与艺术;臣道也包括了领导的艺术,不过,比较有承上接下的哲学与艺术...

  • 反思:善与人同

    继续《华杉讲透孟子》,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

  • “礼”—心意

    千千结——“礼” “礼”字可是道尽了中国人的情结,中国人的难处!礼,也就是君道,臣道,师道的学问;也就是做人,做事...

  • 每天读《孟子》之三八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

  • 小女子拙见【87】不要与众不同20190321

    孟子日:“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

  • 《孟子》试写

    孟子曰:“规榘,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

  • 秦王

    孟子说君若对臣如手足,臣对君如腹心;君对臣如犬马,臣对君如国人;君对臣如草芥,臣对君如寇仇。 吕不韦对异人的劝导,...

  • 保密的最高原则

    南怀瑾老师如是说: 保密的最高原则。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

  • 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笔记

    中国文化大致分君道,臣道,师道。前两个都与领导哲学与艺术有关。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春秋多权谋,阴谋非...

网友评论

  • 向南小姐:哈哈,笑死我了,别让小皇帝杀人杀顺手了。

本文标题:【南怀瑾老师】孟子对君道、臣道、师道的原则结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rj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