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作者: 绪贤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09:48 被阅读169次

      本学期时间较长,学完课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想共读韩兴娥老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为什么要选择这套书呢?因为这套书编排较为特别。每一篇课文中既有文言文,又有白话文,文言文的意思在白话文中都可以找到,非常利于学生自学。而且文言文的歌诀体读法都有录音。在这套书中,同学们既可以学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又可以提前学习历史,为初中打下基础。上一届学生学得晚,六年级下学期他们没学完,就毕业了。我有点遗憾。这一届学生五年级,我就想开始学。和家长商量了一下,班里63名学生,大部分家长都给孩子买了书。还剩几个没书的,不要紧,慢慢来。

        在陆陆续续的买书的一周中,我提醒大家要回去以后先看,然后我把这套书的学习方法也向大家做了介绍。并把它们的备课分好了工:小组的四个同学一个人讲白话文故事。要求不看书讲故事,可以边讲解边板书。讲完了以后,还要跟下面的同学互动,比如就课文中的问题提问,回答出来的同学一样可以加分。一个同学用歌诀体读文言文,一个同学讲文言文的意思。还有一位同学把这篇文章中的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来教大家。最后由老师来对每一个小组同学的表现来评分。最后算出小组总分。进行评比。孩子们很好奇也很兴奋。

小组上课打分表

        在第一节课中,我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讲。讲故事的孙传旗帜同学很踊跃,上来看着书在讲台上讲。 我及时提醒他:不能看书讲,并且要对你讲的内容进行板书。他一脸的茫然。看着他迷茫的样子,我把书前面的序言打开,让他看,然后让他模仿序言中的板书设计和课文讲解来给大家讲。为了给他准备的时间,我让其他三位同学先来。

        詹传建和徐磊这两个孩子平时不怎么爱说话,此时也能一人读古文,一人读白话文,对于平时不爱发言的他俩来说,也算侃侃而谈,。但我仔细一听,古文的断句不太准确。白话文的翻译也没能脱离书本。孙梦妍同学已经趁他们讲课的时候把板书写在了黑板上,现在轮到她教生字词了,只见她背对着同学,看着黑板,自顾自的在那儿读。我及时纠正了她:当小老师要面向同学,看哪个同学不认真读,要提醒他。手还要指着黑板,让他们边读边看。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大家也很新奇:当老师还要有这么多学问。

        最后轮到讲故事的孙传旗了。此时他可能不太熟练,有点紧张,我建议他把今天要板书的内容先写在黑板上,然后统一讲。他同意了。善于表达的孙传旗开始滔滔不绝,非常流利地讲述出来。到后半部分有些忘词,显得有些不够流畅。最后,我根据评分表,给出了小组的分数9.5分。今天的第一次讲课就这样结束了。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明白这样的课怎么上,于是,我用第二课做例子,先带着大家读白话文,白话文读过以后,教他们用歌诀体读文言文。几遍以后,他们就朗朗上口了。文言文的意思自己从白话文里面读一读。然后我让他们把文中词语划出来。要求把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和一些好的四字词语或难写的字词都可以划出来。最后,我给他们示范讲故事环节。首先,我讲“部落”是怎么形成的,于是我就在黑板上板书“部落”这个词。后来又讲到“黄帝”“炎帝”和“蚩尤”三个重要部落之间的战争,于是我又把这三个词板书在黑板上,最后讲炎黄子孙的来历。因为我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而且边讲边随机板书。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我告诉他们,你们也应该这样做。在家要备课。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故事练熟。要设计你的板书,什么时候写,你的心中要有数。其他的孩子呢,也要把课文读熟,生字学会。因为小老师要提问。孩子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都说“教是为了不教”。但要想不教,必须要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只有孩子们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才能放手。这就是不仅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让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这一套既学习知识又锻炼能力的书籍的陪伴下,边读边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ie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