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基本技能成甲《好好学习》笔记分享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05-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成甲《好好学习》

【读书笔记】05-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成甲《好好学习》

作者: 正经胡说Ricky | 来源:发表于2017-02-19 15:52 被阅读878次

    01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临界知识的过程,即是深度思考的过程。作者也提到了一个错误的观点,“不能深度思考的根本原因是见识少,知识积累量不够”。我当时也觉得挺对的,是啊,如果我的见识和知识储备够丰富,当然也就能深度思考了。但看完作者的观点后,我发觉自己犯了逻辑错误,你的见识多了,知识积累量多了,就一定能够自动深度思考吗?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我觉得

    见识和知识积累量多并不能必然推导出深度思考的能力,但可以加速深度思考的时间,它们更像是催化剂。

    我们的所有观点、结论,本质上都是一个假设。而观点和结论的好坏,取决于我们的假设与事实相符的程度。而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下做出的。同时,学习临界知识也就是用更合理的假设来替代我们过去相对不合理的假设,从而让决策质量更高。既然假设的正确与否关系着我们的决策质量,那如何才能知道我们的假设是正确还是错误?答案就是——复盘。这也是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近期特别提到的一种在企业内部学习的方式。复盘本身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柳传志把这种方式引入企业,并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其成功之处我认为是柳传志学习到了围棋中复盘的临界知识,并演绎和内化成自己的方法论。如果想要了解复盘的流程和方法,可以参考邱昭良博士的《复盘+》。所以,我们必须复盘每一天的决策都是在什么样的假设下做出的,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我们要追问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自己事后解释为什么。比如,我现在也在运用书中举的例子,自从我开始在“简书”上发表文章后,每次复盘和反思,为什么这篇阅读量那么低?是什么原因?可以做哪些改变?也会反思阅读量高的文章,是我做了哪些有效的改变之后变高的?可能也会有一些无效的改变。我们要把这些有效的反思记录下来,等到以后有稳定数量的高阅读量的文章后,就可以根据自己复盘记录,也能写一篇诸如《我是如何炼就阅读量10W+的》。

    作者介绍了一种简易的每日复盘的方式,更像是针对每天单任务的反思,我把他提炼成模型:E.O.A.S

    Emotion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为什么?——挖掘真正让自己开心的价值观是什么。

    Objective今天我有什么事情没处理好?为什么——聚焦于没有处理好的事

    Assumption假如我没有这么做会怎么样?

    Solution还有其他做法吗?

    之所以先从开心的事情开始反思,也是让自己能有好的心情诚实面对自己。

    02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1.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1) 反思vs.总结

    我以前经常把反思和总结混为一谈。其实,反思和总结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加深进行校正

    2) 做事的顺序vs.反思的顺序

    做事的顺序:

    反思的顺序:

    我们经常会推测现象背后的假设,但我们总把我们的假设当作事实,所以如果我们的假设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那就要通过反思来校正原先的假设。作者列举了“高铁”案例,也进一步说明不但要校正原先的假设,还要找到最有意义的假设——更为基础的规律(临界知识)

    3) 反思的作用:

    a) 发现知识误区——跳跃性假设

    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称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的假设

    假设在我们大脑中形成的过程:

    b) 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和联结。在反思的过程中,将生活中其他经历与经验串联起来,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过往经历的办法,能够将自己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如何做到联想和联结——

    -我过去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我还听说过有其他人犯过类似的错或有做的更好的吗?

    -有什么相关的方法可以应用到这件事情中吗?

    c) 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已运用

    作者照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修改他的反思日记内容,他会在每个习惯后面写上这个习惯对应的行为是什么,然后每天检视是否有做到?这就是“对标管理”,设定期望值,然后每天反思与之差距。

    4)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a) 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饺子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每天从小事反思,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思考过程,而不仅仅记录事情的结果。

    -个人反思日志优化:作者列举了某下属的反思日志,虽然作者并没有提及ORID,但框架很类似——

    Objective-客观性问题:描述客观事实

    -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表面问题、实际问题、我的错误假设)

    Reflective-反映性问题:对于之前的事实和现状,你的即时反应和内在回应,比如你的情绪、感觉、脑海中的影像,以及客观事实带来的联想,内在体会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心理表现怎样?

    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以及含义

    -有什么思考或启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基于事实的下一步行动

    -新的认识或行动是什么?

    b) 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过去几年,企业和个人都非常热衷于付高昂的学费参加各种商学院或MBA班,当然他们的目的肯定不仅仅是学习,社交圈对他们而言更重要。但是当你真正开始读的时候,就会学习很多的案例来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一个个案例的集合,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的或身边的案例中学习和启发。

    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包括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

    作者例举查理 芒格是如何从《卡奈森鱼肉》故事中抽象出一个激励他人的规律。这就像我们企业内经常会授予内部讲师某种头衔,他们会为了这个保护这个头衔而自我激励。这就是“拆生活”,把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选择出来,然后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

    c) 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小时候我也写过日记,刚开始还挺新鲜感的,每天都写,写了一个星期后,能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到最后我印象中只写了一句话“今天放学后吃了一个油墩子,其他没什么事情发生”。至此之后,就在也没写过日记。在我的认知里,日记就是很无聊的流水账,难道想死后有人来翻看你的日记,了解你这个人吗?看完成甲老师的叙述,原来我做错了一件事:假设的改变。日记本身是没错的,是我的方法有问题,但小时候,老师没有教过我们该怎么写日记啊!

    具体怎么写日记,可以参考《晨间日记的奇迹》,里面把每天的生活分成九宫格来记录,我之前试过,写了一星期,也写不下去了。因为我对这九个格子的分类并不是都很关注,比如每日天气、今日摘要、理财、健康等信息就没那么关注,而且我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方面,但又苦于到底应该怎么优化才好。成甲老师是把引入思考问题的临界知识作为日记的分类区域,提升底层的系统维度来思考。

    2. 以教为学

    我一直认为教学相长,“教”是最好的“学”。都说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就从心底望而却步,总担心自己会误人子弟。其实你不用当一位正儿八经的老师,我更愿意用“分享”这个词。现在的讲师不再单纯的是“老师”的角色,即单方面的传授知识(以后有机会想聊讲师的四种角色)。但教别人的过程确实有三大价值:

    1) 容易发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原本以为自己都懂了,但讲给别人听的时候总讲不清楚,是因为有些我们以为知道的知识其实并不知道,那就会逼着自己主动探索,想明白。

    2) 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教别人是很好的建立长期记忆的过程。

    3) 当别人提出疑问、质疑和新想法,会增强我们的认识。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提前考虑到怎么教别人应用。我非常认同,可能跟我的工作有关,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和写读书笔记的时候,会经常想这个知识点、技巧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教给学员,是否这本书的某些内容我可以写成新的课纲。后续,我也会陆续将我参加培训中听到的好的内容进行分享。

    我本身的工作就会有许多讲课的机会,如果你没有这个机会,就像我现在做的一样,在“简书”写文章,或者建立个人公众号分享你的心得。

    3. 刻意练习

    之前非常畅销的一本书《1万小时天才理论》,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得超凡”。很可惜,我们有可能遇到了假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中提到“训练天才型专家真正重要的是1万小时背后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1) 什么是元认知?

    “心里表征“:指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更易理解的叫”元认知“。元认知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2) 元认知与临界知识的关系

    元认知是思考的过程,临界知识是思考的工具。想要提升元认知的能力,就要配合临界知识,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

    3) 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

    a) 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的探究和思考,并持续、刻意的进行大量专注训练

    b) 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彻底吃透核心知识后,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比如游泳中的呼吸、打水等都是单个基本技能,组合起来就是游泳。学习水平,某种程度上就是拥有正确的底层关键知识的数量及调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用认知框架将各知识能力单元联系和整合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05-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成甲《好好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sj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