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岁的产品经理互联网产品思考@IT·互联网
盯着胡萝卜前行的驴子-假象财富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盯着胡萝卜前行的驴子-假象财富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作者: 德升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11:34 被阅读249次

    最近瑞典有个工作岗位成了网红工作,事情是这样的:瑞典Korsvagen火车站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这个岗位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打卡,然后在月台上就会亮起一组荧光灯,这样大家就知道你来上班了; 等下班的时候,再打个卡,把荧光灯熄灭就可以了。

    瑞典Korsvagen火车站

    而且,在上班时间里,你爱干啥干啥,爱去哪儿去哪儿,不在火车站呆着也完全OK,只要按时打卡,一切随你安排。至于工资,第一年的时候,每个月有2320美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的工资。养老金和各种福利以及带薪 年假,甚至还有按瑞典政府官员的标准的每年加薪,而且只要你不主动离职或者退休,火车站是绝对不会解雇你的!

    于是这个工作岗位,成为了无数梦想混吃等死一族眼中的标杆和目标。让人光想想就觉得激动,不用看老板的眼色,不用看同事的冷漠,不用看客户的白眼,想来来想走走,每天无所事事,工资照拿,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至于这个岗位的产生过程,则非常有意思:

    2017年的时候,瑞典公共艺术机构和瑞典运输管理局办了一个国际比赛,希望艺术家们能为这个新修的火车站提出一些好创意,赢得比赛的人可以获得 700万瑞典克朗(约500万人民币)的奖金。

      在众多的参赛者中,艺术家Simon Goldin和Jakob Senneby提出了一个想法,不如把奖金拿来满足全世界人们的共同愿望吧!

      ——不工作只拿钱,还不用担心被辞退。

    创意产生过程

    不如拿奖金建立一个基金会,然后投资股票基金,这样一来避免了纳税,二来还能有收益,经过他们的计算,这笔基金可以维持至少120年。

    这个项目的名字就叫做“永恒就业”吧,其实这说起来是一份工作,也可以算是一项社会实验。

    如果一经过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

    原来这个让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只是用一笔不算很丰厚的奖金(人民币500万,上海只能买外环以外的房子)包装了一下而已。它的奖励甚至比不上最最普通的彩票奖池里的奖金丰厚诱人。

    但就这么简单的一包装,从形式到内容,它的意义完全改变了。从500万现金奖励,变成了为某个幸运儿购买了一份不算特别丰厚的终身年金,至于每天去火车站打卡,只是为了加强这种包装后的产品的仪式感,让受众感觉是真正的一份工作,不需要任何产出的工作。

    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社会实验,奖励形式上的改变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奖励本身的看法,甚至刺激了我们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兴奋程度。

    多巴胺释放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一书中曾解释过让我们产生欲罢不能感觉的心理机制:在我们幻想未来可能会获得的某个奖励时,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来鼓励我们去不停地做某件事,多巴胺不会让我们产生即时满足感,而是刺激我们不断尝试。

    奖励系统是怎么迫使我们行动的呢?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它就释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会告诉大脑其他的部分它们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让贪婪的我们得手。大量的多巴胺并不能产生快乐的感觉,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激励。我们会觉得警醒、清醒、着迷。我们发现了如何才能得到快乐,而且愿意为了获得这种感觉付出努力。 在过去的几年中,神经科学家给多巴胺释放产生的效应起了很多名字,包括寻觅、希望、渴望和欲望。

    而假象财富这种奖励形式的出现,就是不停地利用微小的即时奖励,以及对虚幻的假象财富的认同感,让人产生真的存在着那笔财富的错觉,从而刺激大脑产生和真正存在那笔财富一样数量的多巴胺,来刺激使用者不断使用,虽然用户的理性告诉Ta自己这笔假象财富并不存在,但假象财富产生的奖励以及由此产生的多巴胺刺激是实实在在的,用户也就会更容易沉迷其中。

    假象财富运行机制

    我们最早看到的比较多的假象财富最多的应用场景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P2P应用,P2P在2015年左右的高速发展期,最早推出了“体验金”的概念。因为用户在P2P网站上存入本金,根据不同的年化率会获得相应的收益,比较高的回报率大约是1万元本金每天产生2元左右的收益,而在当时P2P公司因为激烈的竞争导致拉新获客成本高达几百元,所以很多P2P公司把这成本中的一部分以“体验金”的形式送给用户。

    P2P公司的体验金

    因为体验金的概念是以“本金体验金”的形式发给用户的,用户在获得2元收益时,会把这2元想象成1万元本金在自己的账户上替自己生息,这种观念的转换可以对用户产生很强的刺激作用,比直接送现金到用户的账户效果要好很多,而且还可以分批次,分时段发送,不需要一次性给付。

    大约在2018年底2019年初,支付宝的余额宝也上线了“余额宝体验金”功能,马上引起了全民疯抢体验金的热潮,网上甚至有大神制作了自动点击领取体验金的机器人,可见假象财富对人的刺激作用,毕竟不需要自己投入本金,就能拿到需要很高的本金才能获得的收益,虽然本金并不存在,但它却在用户的假想中生根并让用户欲罢不能了。

    当你获得188元的体验金时,虽然实际的收益只有每天1分钱,但它让你产生了和获得188元现金一样多的多巴胺。这就是假象财富的力量。

    余额宝虚拟体验金

    通过这种假象财富的重新包装,能让原来很多对用户缺乏吸引力的产品重焕青春并产生巨大能量,比如一个叫叨叨的记账软件,它推出了一个名叫“花赚”的产品,非常有意思,它的Slogan是:“让花掉的钱像余额宝一样给你赚收益!”这句slogan完整全面地诠释了产品特点:你在淘宝等购物网站购物花掉的钱,会以本金的形式在花赚上积累起来,并每天产生非常高的收益。

    花赚

    看上去非常诱人对吧?因为花出去的钱,还能以另一种形式存起来并每日产生收益,对于剁手一族来说,这下有了更理直气壮的理由:我是在攒钱!而我们仔细剖析一下这款产品,就可以发现实际上它只是把前几年比较热但最近遇冷的返利网站的返利机制的重新包装,用户在购物网站上购买商品,购物网站按照订单金额按照一定比例返还一定比例现金给返利网站以作为导流的补偿,返利网站再把这些返现的一部分返给用户,但用户因为这种形式操作复杂且返现金额没有吸引力而逐渐对这种机制丧失兴趣,但经过这种“假象财富”的包装,一次性的现金返现变成了一笔大额本金存在账户上,并每天源源不断地为用户带来财富,这种吸引力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而这种包装也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际效果。

    假象财富还有一种包装形式,是支付宝的“宝贝守护计划”里的“提高保额”签到机制,它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每天去宝贝守护计划签到,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保额提升,大约是在50-100人民币之间。

    支付宝宝贝守护计划的提额签到

    这个假象财富则是主要利用了用户对未来悲观预期实现的恐惧,多巴胺机制则是次要的。在《思考,快与慢中》,作者指出:

    当你关注某种威胁时,你就会担忧,而且决策权重会反映出你的担忧程度。根据可能性效应,这种担忧和威胁出现的可能性并不相符。

    你将注意力转移到反常的情况上去了。罕见事件成了焦点,这些事件很可能唤起可得性启发模式:你的判断可能由你所制造的许多医疗问题的发生场景以及想起这些问题时的感受决定。因为你处于确定性模式下,你对医疗问题出现频率的估计很有可能会非常高。 当某件事的其他可能不太明确的时候,罕见事件的概率就很容易被高估。

    这时候,用户在每次领取提额时想象的就不是“我这么做究竟消耗了多少成本,获得了多少收益?”而是一种获得了更多保障的安全感。而其实掩藏在表象下的真相是:支付宝为此支付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综合来说,人类在某些情境下的反应机制,有时候非常简单直接,有时候行为甚至比那头看着挂在眼前的胡萝卜不断前行却永远无法吃到胡萝卜的驴子还要愚蠢。

    但商家如果掌握了这种机制并善于利用这种机制为用户构建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假象财富”,就能在设计产品时花很少的成本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盯着胡萝卜前行的驴子-假象财富对用户心理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m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