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计稍有了解的人,应该不会对深泽直人的名字感到陌生。
深泽直人最为大众所知的设计作品,应该是MUJI的这款壁挂式 CD 机——就像我们小时候熟悉的拉线式排气扇,在深泽直人的设计下,这款CD机悬挂在墙壁上,只需轻轻一拉,优美的声音和唱片旋转带来的空气就会一起荡漾在空间里。
这款壁挂式CD机背后的设计理念,就是本篇的主题「直觉设计」。
对于直觉设计,深泽直人给出的定义是「将用户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可见之物」,铺开来说,就是首先观察和分析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行为习惯,然后以顺应这种无意识行为为核心思路来进行产品设计。
在 IT 领域, iPhone 的屏幕解锁就是一个典型的「直觉设计」的例子。无论是滑动解锁还是指纹解锁,苹果的设计师们一直追求自然(理所应当)、无感知(无需思考)的用户体验,这其实就是「直觉设计」理念的体现。(如果你还记得功能机时代的「长按*号解锁」,那么体会一定更深刻一些。)
之所以花这么大篇幅介绍「直觉设计」,是因为最近发现这个理念可以很好的用来指导一些互联网产品的设计。
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产品规则非常复杂,该怎么做异常流提示?想让用户去使用一个新功能,怎么办? 新功能上线了,该怎么教育用户学会使用?
按照「直觉设计」的理念来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有另一种漂亮的解法:
1. 「直觉设计」思路下的异常流提示:
一个逻辑稍微复杂点儿的产品,往往有更为复杂的规则说明页。常见的异常流提示是使用大字号、亮眼的字体在页面上提醒用户可能会发生的困难,而按照「直觉设计」的思路,应该去想用户在使用产品遇到困难时,会发生什么行为,然后针对这些行为来做设计。
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拥有 App Link 能力的页面经常由于环境原因,无法真正唤起对应的App。考虑到用户在页面没有反应时,通常会再次点击该按钮,于是将异常流的提示设计在用户连续点击了该按钮后:
连续点击两次「打开App」按钮后,弹出该弹窗2. 「直觉设计」思路下的功能分流:
功能分流是每个稍有规模的App经常会面临的问题:80%的用户将时间使用在主要功能上,而新功能往往不被用户注意和使用、从而使App失去了长远来看提供更多价值的机会。
常见的做法是在用户的主界面上增加足够显眼的入口(想想知乎近几个版本中,在首页占据面积越来越大的Live 功能吧),而按照「直觉设计」的思路,应该去想的是,需要用到这个新功能的用户,在使用当前产品时的主路径是什么、遇到何种情况时会愿意使用这个新功能?
几个简单的例子:
在手机淘宝的订单列表里,已经确认收货的订单会多出一个「卖了换钱」的功能;小米手机会在用户收到银行卡相关信息时,在信息底部自动加一句「小米金融」的广告;手游中经常在用户PK失败后,弹出界面提示用户哪方面属性需要加强,从而引导用户进行充值……
3. 「直觉设计」思路下的新手引导:
新手引导的环节往往决定了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最初印象,用户此时不了解产品布局、不了解功能list、甚至不了解一个主操作按钮的含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设计者非常容易把新手引导的目标定为「快速、清晰的为用户导览所有功能」,常见的产品设计形式是在用户首次进入页面时弹出一个蒙层,然后按照1、2、3的顺序来向用户介绍这些区块的作用和含义。但这样的蒙层往往复杂、冗长,用户通常快速的进行点按,然后脑袋空空,在实际面临使用时根本想不起来该去哪里找这个功能。
按照「直觉设计」的思路,新手引导的环节应发生在用户对产品产生兴趣、开始使用主流程以及进行一些探索时。好的新手引导,让用户感到的是「遇到问题然后立即被解答」的流畅体验,几乎不会产生「打扰感」和「无关感」。
这种流畅感往往来自产品经理对用户行为的精准预测、对用户使用产品的节奏的精准把控。深入到用户画像和用户访谈的细节中、持续跟踪用户的实时点击和交互行为,会为积累这种感觉垫定必要的基石。
个人体验过的新手引导过程里,创造了最佳「流畅感」体验的是一款游戏「笨拙的忍者(Clumsy Ninja)」,如果你也对「直觉设计」感兴趣,就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这个过程。
每次与我的忍者击掌都让我感觉到无与伦比的「流畅感」希望这三个例子能让更多的产品经理们了解,「直觉设计」这个理念在互联网产品设计工作的应用范围和精妙之处。去应用它,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思路的转变:「设计者应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和优化体验,只有绝少的情况下才需要去干涉用户的注意力和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