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法律专题精品区独立时评团法律
又一个“趴车女”?浅析两者形成的背后因素

又一个“趴车女”?浅析两者形成的背后因素

作者: 深之峻 | 来源:发表于2018-01-12 15:20 被阅读30次

继合肥“趴车女”的出现之后,又有了一位女士因为与丈夫在列车上发生口角,丈夫一气之下半途下车。女士为了等丈夫重新上车,也是希望列车可以“等等”。最后被工作人员劝其下车,去寻找与自己斗气的丈夫。当然这位女士也算是“懂道理”的人了,没有过多的胡搅蛮缠最终让列车可以正常运行。可以说她自己这一时的过激行为算是控制住了,本次的主观原因非常的清楚明了,是在于她们俩夫妻自己的“内部”矛盾,与整个车站和列车都无关。

作为“趴车门”的这一行为和动作,貌似很多的人身上都会存在,只是它的表现并不一定指的就是趴住车门,不让列车运行的这个动作。它所反映的其实就是一种“蛮不讲理,耍性子犯着低级错误”的一种现象。男女都会有,也都曾有过。所发生的时间点一般都是在自己无助和无奈的情况之下,失去理智和过于激动的时候产生的。

比如:被交警查扣车辆的时候,有人脱光自己的衣服,有点干脆把这辆车砸烂,有人下跪求饶甚至还有人会武力相向........这些人的行为方式与“趴车女”有何异?有这些行为的人,过后她们肯定会为自己当时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和羞愧,会有着那种自己都想不到自己怎么会这么做的感慨?这一出现在人身上短时间突发的不理智行为,让我想到了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的一个刑事侦查术语——“激情杀人”。

激情杀人属于故意杀人,只是在主观上由于情绪的影响,引起认识的局限和行为的控制力上减弱,对于行为的性质、后果缺乏必要的考虑而产生突发性犯罪..........我们若将这两起“趴车门”的事件延伸来看,不正是符合形成这一行为的基本因素吗?所以,我们大可以称之为“激情行事”。它接二连三的出现其实不是个人的问题,反而它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引爆与否在于自己的理性能否战胜自己的鲁莽。细想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身边一直都不缺乏那些“胆大”、“无知”"、“愚蠢”、及缺乏理性思考的这么一个群体的人的存在。但有几个会自我承认?

人的自身环境与自己的行为准则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你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基本就会体现在你的行为和认知上面来。这类人的涌现并不是现在才有,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她代表着的一个社会多元化下的本就存在的一个具有引爆鲁莽行事之人的群体。而“鲁莽行为”的不时涌现原因在于:当遇有让自己感觉极度不安,甚至是“恐惧”以及自己没有能力来处理也想不到其它办法来帮助自己时候,所作出的自我保护的一种激情状态下所产生动作。它是求助也是无助和无奈的集中表现,更是自身认知观在那一刻崩溃的体现。

他们的行为在置身事外的我们来看,是无法理解和不可想象的无知、愚蠢行为。这个分析并非要包容这一具体的行为,而在于需要理性看待这行为的存在因素,并思考怎样避免这一行为的再一次存在和发生。它的发生不是单方面的,至少两方才能形成矛盾的交集点。本文视屏中的“趴车门”女士就获得了很好的处理方式,工作人员不断的向其解释不能阻挡列车的原因和严重后果,也告诉其可以搭乘下一辆列车。即:人家有了不安和“恐惧”感,但也得到解除这一“恐惧”的方法。都进退有据,合情合理的处理方式自然是化解多方的尴尬和不安的有效手段。也告诉我们遇有相同性质的时间的时候应该怎面面对。

所以,没有人会天生的不可理喻。当执法者和遇有与法理存在矛盾的人的时候,文明执法非常的重要,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摆在首位。哪怕造成列车的延误仍要让其获得“文明执法”的权利,这是基本的人//权。执法者的“野蛮”和“粗暴”必将增加被执法者的仇//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法律若不能限制执法者的“粗暴”和“野蛮”将可能让违法者继续扩大违法的可能,也体现不出“法律”的尊严和法律存在的意义。而文明执法也是避免违法者与该事件矛盾进一步激化的最有效手段。若是本次在劝离的过程中发生肢体上的碰撞和严厉的呵斥,对双方都是不愉快的,也必然留下阴影。因为违法的人始终会有法律的制裁,其所受的惩罚并非体现在执法者在执法的这一过程。

所以,只有当法律公平、公正,当执法者文明,不管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和物质怎样的高速发展,也不去想那些思想认知上没有或者来不及与这个时代一起提升的人们。给予他们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就是另一种照顾和帮扶,是基本的人文关怀。纵然她们的行为和认知可能与这辆可以时速高达300~400公里的现代产物的高速列车相比,是两个时代甚至是两个世界的人。也不能漠视他们哪怕违法,也该获得该有的“文明”对待。因为面对一种普遍性存在的“激情行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难免会是她们中的下一个。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永远都不可能有相同认知的世界生态链中。唯有法律这根准绳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也是维持人的体面和尊严的最后保障。

延伸阅读:

当下咨讯的发达和传播技术快速的更新迭代,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人和事基本都可以放在网络上讨论,置于公众舆论的聚光灯之下。现在的传播载体早已不限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广播等传统的传播媒介了。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之下,人人都可以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对某一种现象和具体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已经形成一个趋势,而“网络暴民”的诞生也由此而来。关于“网络暴民”的定性有一定的难度,国人对事情的判断有时候只看你的动机,不看结果。有时候既看动机又看结果。

所以,很多人空有一身正气,但是在于对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并不一定就会有一个深度的认知。因为,任何人都可能会被自身的职业和环境所局限。当然,说“狠话”的不一定是真正歹毒之人,但可以反映出他的人格修养和价值体系。反过来亦然,说好话的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善良之辈。互联网舆论话语权的开放之日最难处理的就是泥沙俱下的甄别,但倘若不泥沙俱下又失去互联网公平的原则。所以,需要读者和作者自己都要有一个辨别能力,不然反受其误导,变成“网络暴民”的附属帮凶了。这一现象的去除还需要经历不少阶段性发展和整体国名素质的提升,可以让理性和公平、公正的声音可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的渠道。

相关文章

  • 又一个“趴车女”?浅析两者形成的背后因素

    继合肥“趴车女”的出现之后,又有了一位女士因为与丈夫在列车上发生口角,丈夫一气之下半途下车。女士为了等丈夫重新上车...

  • 肥胖形成因素浅析和形成因素

    肥胖形成因素浅析和形成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肥胖的人逐年在...

  • 论题专栏

    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结...

  • 2021-10-31

    对存在即合理的想法: 首先存在即合理是对固有理论以及背后形成原因的妥协! 当前的现状,是背后各种多种因素互...

  • iOS MVVM+RAC 从框架到实战

    一、前言 二、谈谈MVVM和RAC1、MVVM浅析2、RAC浅浅析3、本篇对两者的理解运用 二、框架部分1、框架目...

  • 不可思议的顾客

    中午12点左右,我在眼科医院排队趴活,一对小情侣隔着前面的车后面的车直接上我车,女的说:“到逗号多少钱...

  • 影响习惯形成的因素

    首先先说一下条件反射的概念,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产生的暂时性神经联系。一般来说,原来不能引起...

  • 什么才是真正习惯?

    今天的学习认识到了习惯形成的背后深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具体细节化,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一直挣扎着养...

  • 浅析 Facebook LibraBFT 与 比原链 Bysta

    简介:同样是 BFT 类共识机制,LibraBFT 和 BBFT 两者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本文浅析 Facebook...

  • 接着越女谈汽车保值的那点事儿

    【越女事务所】最近发了一篇《女司机的看车心得》,里面提到了买车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保值。一般都是男的对车感兴趣,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一个“趴车女”?浅析两者形成的背后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sf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