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成长
1903年11月7日,陆小曼出生在上海一大户人家。
陆小曼的祖父陆荣昌曾在晚清时任朝议大夫,后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慷慨解囊、赈灾济民。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亲笔为陆荣昌题匾“饥溺为怀”。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晚清中举,被朝廷派往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国民党南京政府担任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后来辞官不做,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
陆小曼母亲吴曼华擅古文和工笔画,陆小曼年幼时,母亲亲自教授她丹青笔墨、古文诗书。
吴曼华的父亲吴耔禾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副宰相),曾祖父吴光悦(常州吴氏中丞第的主人),曾任清代江西巡抚。
陆小曼排行第五,但是她的另外八个兄弟姐妹都先后夭折,父母对这个女儿自然是万般经心、万般娇惯。
陆小曼6岁时,因父亲陆定工作调动北京,随父母迁居北京。
民国时期的北京,经历着时代的变化和革新,上流社会的人开始接触并学习外国文化。
15岁的陆小曼被父母花重金送进圣心学堂,这是一所由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女子学校,也是北京著名的贵族学校。
在学校里,不仅能学习英文、法文、钢琴、油画等现代课程,更加能接触到时代最前沿。当时的教会女校为中国社会贡献了不少杰出女性,如宋氏三姐妹、许广平、冰心、张爱玲等,当然也包括了不少交际名媛们。
陆小曼19岁时,由圣心学堂推荐去外交部工作。三年的外交生涯,打开了她的新世界。
陆小曼精通法语、英语,长相甜美、伶俐机智,周旋在外交部的舞台上如鱼得水,渐渐成名于北京交际圈。
这第一份工作对她的影响是深远的,彼时的她虽然聪颖灵秀,但毕竟是个初入社会的孩子,鲜花、掌声、舞池的风光经历,教她变得虚荣、享乐、任性,以致在日后的岁月里也眷恋社交场;
可是话又说回来,陆小曼从小荣华富贵中娇惯成长起来,年岁之于心智虚长了点,她又是新式教育教导出来的女子,家庭、教育、工作的经历共同一起发酵作用,令她更适应、也离不开名媛式生活。
至此,陆小曼的青少年时期成长得令人仰慕,成功得如此顺理成章。
新时代的思想与传统的婚姻
1922年,陆小曼20岁时,爹妈为女儿选定了乘龙快婿王赓。
王赓何许人也?
他大陆小曼8岁,出生于无锡一个家道衰落的官宦家庭,1911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保送美国,后转入西点军校,回国后任职北洋陆军部,1921年时晋升为陆军上校。
无疑,这是一位优秀的年轻人。
陆小曼是饱读过诗书,有满腹柔情蜜意需要鸳鸯相戏、交颈耳语的伴侣;
而军事出生的王赓凡事严谨自律,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他只知道把挣回来的薪金往家里一交,就算尽了丈夫的本分。
幸好王赓薪酬高,供养得陆小曼生活优渥,与之前在陆家的生活质量并无而异。
成婚后,外交部的工作自然是不允许再去了的,陆小曼一时失落无所事事了,于是就天天打牌、听戏、跳舞、唱戏。
直到遇见了徐志摩。
陆小曼是受过新思想自由冲击的人,但是却奉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了王赓。
陆小曼的新思想里,夫妻之间应该是卿卿我我、情话缠绵的;
然而王赓心里的夫妻关系却是更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举案齐眉,此外无言的状态。
王赓和陆小曼就是务实沉默的金牛座遇上了狂热极致的天蝎座。
陆小曼在后来的《小曼日记》中写道:
我现在才知道夫妻间没有真爱情而还须日夜相缠,身体上受的那种苦刑是只能苦在心,不能为外人道的。
陆小曼的母亲也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得体多才的女子,但是她也奉行当时通用的女子法则:不求抛头露面,在家相夫教子;
所以,母亲强烈反对她与徐志摩见面,劝小曼安心和女婿过日子。
回看民国时期的社会,并不如现在般痛斥小三。
大抵是刚五四运动解放的思想,所以反应来得格外剧烈。
知识分子们急于摆脱包办婚姻,旧式清规被自由风潮扫荡殆尽,不管斗争成不成功,他们支持陆小曼和徐志摩就如同支持自我。
新旧两帮人的争闹,终归是新人更胜一筹,因为新人都是孩子,旧人多是父母,天下父母心啊。
王赓与陆小曼是绽放、是毁灭、是重生
徐志摩年长陆小曼6岁,他和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学生。
徐志摩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他和梁启超儿子梁思成抢女朋友,林徽因嫁了梁思成之后,他又来和同门王赓抢老婆。
造化弄人!
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和王赓更像是是一路人。
张幼仪出生名门,受旧式礼教束缚,个性沉默坚毅、养育孩子、照顾公婆,可是这些在张扬独立的诗人眼中就是呆板乏味。
诗人是薄情的,徐志摩在发妻刚诞下幼子之际决绝提出离婚。
而陆小曼是在王赓身陷囹圄时,将离婚协议书送到他面前的。这样看来,徐志摩和陆小曼也是像!
在决绝、斗争、思念、追求之后,两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偿所愿的在一起了。
婚礼由梁启超证婚,他劈头盖脸的送了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证婚词:
我是来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守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的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做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这样的一席话让新人和宾客无不失色。
次日,在梁启超给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信里,他说:
“我也有一番苦心,我又看他找着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所以对那个人当头一棒,盼望她能有觉悟。”
这个“她”就是指陆小曼。
可是,性格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
所以童话故事总是以“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这样的一句话结尾,而不说之后的故事。
因为生活是经不起推敲的。
追求爱情的过程轰轰烈烈,是两个诗人热爱的华丽表演,可是人间到底柴米贵!
陆小曼的名媛生活开销非常大!
有几组数据: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四口之家,每月十二圆伙食费,足够维护小康水平。”
徐陆小夫妻租住的上海滩别墅,每月租金100元左右。
当时徐志摩任光华大学教授,月薪400多元。
这样的收入,对于一般家庭的生活来说,已经是相当够了的,可是养陆小曼,不够。所以徐志摩四处兼职,如同一只挣钱的陀螺,往返北京上海。
同时,无需工作的陆小曼又回到了曾经与王赓的生活状态,终日看戏、跳舞、打牌,甚至抽鸦片,她离不开奢豪的生活,也舍不得这份耀眼。
徐志摩的出现,是陆小曼生命的绽放,令她从苦闷的父母之命婚姻中觉醒,奋力明白爱情、追求爱情;
徐志摩的逝世,是陆小曼生命的枯萎,可也是重生,她至此闭门,告别过去的交际岁月。
徐志摩像是为了唤醒陆小曼而来,他踏进她的生活圈,做了她爱情的启蒙;
在婚姻中,他带妻子拜山水画家贺天健学画,他教爱妻拿起笔来写作,虽然在徐生前,陆小曼是基本不看他写的诗的;
徐志摩也像是为了唤醒陆小曼而离去,他的离去,成全了她,让她终于从一个富家小姐成熟起来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晚熟的富家千金,攀援的凌霄花
成熟的标志是勇于承担责任。
如此说来,陆小曼是在徐志摩骤然离世后才成熟起来的。
这样的晚熟是幸运,还是不幸?
前半生的陆小曼是无比幸运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父母家,她是唯一的独苗,父亲陆定“做银行的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对于女儿自然无物不尽其心者、无人不尽其用,送女儿进名校,娇惯女儿的爱吃会花、肆意纵情,陆小曼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出入都有丫头跟随;
在陆小曼和王赓的离婚风波中,陆定也只要“女儿不哭就好”,请上海的律师亲戚帮忙办理离婚手续。
嫁给王赓之后,男方前程远大、收入丰厚,也是供养得她极为妥帖;
两人离婚后,王赓还给徐志摩写过一封短信:
我们大家是知识分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他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二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
唉!
据说徐志摩离世后,王赓曾去陆小曼家提出过复婚,可惜被委婉相拒。
金钱和任性来得太容易,所以嫁个徐志摩之后,陆小曼依旧奢华派头不改。
她随性、铺张、挥霍,因为她实在是对钱没有概念。
虽然徐家是大商之家,可是徐家父母不满意这个儿媳,断了他们的经济来源,徐志摩不过一介文人教授,家底不及前两者,但也尽心尽力的奔波维持。
学识、金钱、爱情、荣耀、享乐等等,这些对于陆小曼而言都是易得的。
得到太容易,所以珍惜得少。
只有死而复生不可得,所以徐志摩的死是陆小曼的蜕变。
说陆小曼晚熟,是因为她实在幼稚的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丈夫,她是凌霄花式攀援活着的人,她无法独立。
徐志摩的死对她而言是无比痛苦的,她失去的是经济的依靠和情感的寄托,她前半生喧闹迷乱的盛宴就此结束。
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一方面,陆小曼开始创作,开始整理爱人的文字,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开始努力活的像徐志摩,爱他就成为他。
另一方面,她终于终于知道了生活的艰辛,知道了柴米油盐贵,她搬家、变卖首饰,她放下身段求公公供养自己,求胡适说情,求朋友相助;当时,不少徐的朋友都怨恨她不肯去北京,致使徐志摩两地奔波才出事,可是有什么办法,她只能继续央求。
所以后来,她被翁瑞午供养也不足为奇,翁瑞午在生活上对她尽心尽力、百依百顺,我相信她对翁瑞玉也只是生活的依赖,并无爱情。
曾经掏心掏肺的爱过,再无力气了。
乱世野鸯,抱团取暖,罢了。
若干年后,陆小曼曾对王映霞(郁达夫夫人)说过:
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噩梦,甜酸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
她当初纵情任性,如今谦卑感激;当初绮罗锦衣,如今家徒四壁。
郁达夫和徐志摩是中学的同班同学,也是知己,在徐志摩出事后,众人都纷纷指责陆小曼之时,他还替陆小曼说句公道话,实为挚友。
想起郁达夫的一部作品《她是一个弱女子》,用这个词形容陆小曼也再合适不过。
她只是一个弱女子,绝代佳人浮华梦一场,一生半累烟云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