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诗礼之教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19:55 被阅读78次

    1、诗之教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兴于诗。

    ——《论语.泰伯》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

    人所以异于禽兽的一大地方在于,人的情感觉知较之禽兽更加鲜明,细致,深切。故而,普遍的苦乐好恶等感受在人这里就能够上升为成为幸福,痛苦,美好,丑陋,爱,恨等情感与体验。

    而觉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超越一己个体限制,与他者相联系,产生共情。能够体会他人的悲欢苦乐,由于世俗的人们往往苦多乐少,故而一个觉知细腻丰富的人,常常能够能感知他人的苦痛,因而生起恻隐之情。这样的恻隐之心即仁之端也。从觉知这一角度来说,觉知越鲜明,越丰富精细,越能产生同理共情的体会,越能生起更多的恻隐之仁情。(应该是这样吧)

    真诚的情感可以打动人。让人的情感觉知“醒过来”,或者鲜明,精细,深切起来。像是真诚的喜乐哀怨之情,都有这样的效果。

    而诗言志,志者,情感心意之真切处。即人们往往借助诗或具有诗意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真实深切的情感感受。故而诗歌具有感染力,能够引发人们的共情,让人们的觉知变得更加鲜明,细腻,深切。此即诗歌“兴发感动”的作用。

    觉知变得鲜明,细腻,深切,人就更容易生起恻隐之情,恻隐生慈柔,心中常怀恻隐之情的人,性情就容易温柔。人若有慈柔温和的性情,行为也会慢慢变得踏实敦厚。故曰:「温柔敦厚,诗之教也」。

    2、礼之教(礼德)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立于礼。 ——《论语.泰伯》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人不重礼,则行无方则,易懵昧放逸,散乱其心。

    另外,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礼敬。人不重礼,则身心内外之行为情欲难制,易入于两极。或失于礼尚往来,入疏忽冷漠,从而伤人,造成苦怨;或失于和节之道,任私欲萌生泛滥,意曲心昧,造出多少烦恼业障,害人害己。如此,则德难立。

    于男女交往之事,更该有礼敬,终不至陷曲枉冷漠。即是有自然之情缘,亦能调和美悦,不亦善哉!

    此是切身体会思量,不存礼敬,以至伤人!故曰: 立于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郭大牛::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clap::clap::clap:
        清月照天心:@郭大牛 😊😊🍵🍵
      • 清月照天心:可是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两方面都很欠缺。我爱道理与思考远大过诗礼这样的实际修养。啊~要注意,总之不能废弃🙏🙏🍵

      本文标题:儒家的诗礼之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wi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