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作者: 卷毛维安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18:09 被阅读1397次
    图片来自花瓣网

    前几天收到了一条微博的私信:

    “维安你好,不知道你会不会看到这条私信。

    事情源于我有个去青岛参军的表妹。她前几天打电话给我让我帮忙关注一个叫做”维安记“的公众号,把从去年10月份以来的文章全部打印下来邮寄给她。”

    一个女孩子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在军队纪律严明,打电话也限时,始终寄托着您的心灵鸡汤,相比对您的文章是很喜欢。希望你可以给她写几句话作为鼓励…”

    我对军队的体验记忆仅仅停留在初一高一和大一时的军训,不知道那个叫做婉婷的女孩子会不会和我当时一样,在其他同学累得呼呼大睡的时候躲在被子里打着电筒看书或者写日记。在那些身体极度服从命令的日子,只有大脑还能得到勉强的,很多强烈的抒发欲望,亦或者急于把精神寄托于某些东西。

    虽然我有点点抗拒自己写的东西被称之为“心灵鸡汤”(其实我无所谓别人谓其冠以什么名号)。如果我写的这些碎碎念可以支撑一个在军队求学的女孩子单薄的寂寞,也是我的欣慰和荣幸。

    ❤️

    你们会有时候看我写的碎碎念,而我每天会看什么呢?

    除去一些闲书之外,我每天也会关注各大公众号上的文章。

    有很多和我差不多的做公众号的自媒体人常常也会是我“偷窥”的对象。不过我可能和大家关注的点不太一样,内容一般只是选择性的看看,我最主要关注的是运营者在文中所体现出的“风格气质”,“生活状态“或者”能力上限”。

    如果是我喜欢的公众号,我看的可不仅仅是别人的阅读量粉丝量影响力,我会看的是那个人的“可能性”,即运营者(即作者)目前所能达到的状态。我会常常从字里行间找到线索,拉扯拼凑出来,看这个人(前提是对方并没有虚构)本身体现出的魅力,看他最近在做什么,有什么新的思考,有什么能给我启发的东西。

    比如我看吴晓波老师写他自己的大学时代,他是一个财经作家,和我未来想发展的方向八杆子打不到,但是他是一个很棒的自媒体人,于是我在看他20多岁的时候是如何对往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做铺垫的,他说自己那个时候看书是沿着书架一排一排一本一本地读,他说李普曼是他的偶像,他会从一件很小的事情出发,扩展到对于中国经济的思考,而且说话的方式亦庄亦谐,这样的表达技巧让我受益匪浅。

    我很喜欢的主播,《十点读书》电台的王牌主播bobo,如今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bobo自己也有公众号,大多是读故事,或者分享一些生活琐碎。之前很幸运加到bobo姐的微信,看她每日发的朋友圈也是特别特别的感慨,一个声音亲切如初恋的年轻妈妈在生活中是那么美好自然的人,难怪这样的气质会从节目中传递出来。

    简而言之,我看的是人,是那些可以被称为榜样之人的状态和可能性。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倪一宁最新发的一篇文章叫做《请不要用爆款感情观教导我》,还没来得及阅读内容,对于这个题目我是赞同的,因为不知道为什么,如今公众号圈子里出现了一种“只有...才…”式的毫无逻辑可言的命题潮流。目光整日浸淫在比如,《他爱不爱你,只看这一点》,《这样做,他才会爱上你》之类的文字里。

    眼睛有点累。

    要是恋爱有这么多方法论或者套路的话,谈的是个假恋爱吧。这些:“只有... 才…”的逻辑在感情世界里不太说不通吧。

    图片来自花瓣网

    人人对于经验的渴求都很强烈,如何截弯取直,如何避重就轻,大多数人对于“优秀的人在做什么”,“我该做些什么才能和他们一样”这一类的问题都很感兴趣。

    每天我们接触到那么多的文章,在故事中看到了那么多个作者“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才发现这世界上真的有好多好多人活成了我们想要的样子。

    但是“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说的就是一种际遇,很多时候,文章看得人心潮澎湃,澎湃完了还是拍死在了生活的沙滩,诗和远方憧憬完了,照样苟且着。

    于是我们开始指责:“这些文章不都是鸡汤吗,一点用的都没有。”

    这些所谓的鸡汤文的作用从来都不是为了有用的,不要太把他们当回事儿,我们与那些文章中的主角的关系在于“了解与被了解”别无其他。

    我们获取的是“可能性”,而将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人,不是文章的作者,是你自己。

    就比如我前两天才看到一篇叫做《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其实这是很久之前的一篇爆款文章,只不过转来转去,又再次出现在了我的朋友圈里。

    那天我躺在被窝里看完了这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知乎上的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作者印象深刻的答案:“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说实话,看完之后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计算一下自己的时间和经济能力是否允许,打算策划一次出行。

    我从不隔着文章羡慕别人。

    图片来自花瓣网

    ❤️

    前几天转发了王宇昆学长的一篇文章叫做《等考完研,我带你去吃红烧肉》,讲的是一个学姐第一次考研失败然后再战的心路历程。

    文章写到学姐准备参加第二次考研,然后就收笔了。很多读者在地下留言说看着”有共鸣“,“感动”,更多的读者则是留言问我:“结果怎么样啊?”,“所以呢?是考上了吗?”,“我想知道她有没有考上,再决定我要不要考研。”

    本来想带着读者大大们的问题再打扰一次宇昆学长,后来想想作罢:学姐考没考上,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她考上了,我们就能考上?她落榜了我们也会落榜?她考上了我们没考上就是我们很差劲?她没考上我们考上了就很厉害?

    就算最后是学姐二战成功的完满结尾:“有梦的人,只要你努力,一定不会被辜负的。”那些叫嚷着要考研实际上没为此付出多少努力的人,照样考不上。

    别人的结果,和我们的人生其实没多大关系。

    我想起几个月前有个大一的小学妹和我聊时下这些被黑得蛮惨的“鸡汤文”:“上大学之后,发现什么好多人都对鸡汤文深恶痛绝,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需要那么极端地看待,毕竟有些东西我是认可的,我不懂怎么判定哪些文章被认为是所谓”鸡汤文“,我只能感觉到哪些东西是我认可的,哪些是我不赞同的。”

    这就对了。别人怎么写是别的事情,做不做得到才是你自己的本事。

    有人说,鸡汤文给了汤却没给人勺子,所以只能闻闻香,也喝不到。

    谁有义务写鸡汤还配勺子啊?

    这就像方便面包装上的图案大块牛肉和蔬菜,打开包装,只有一包小小的蔬菜包,牛肉粒小得可怜,还怪罪广告和里料并不匹配,却没有看到一行小字提醒:“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ps: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无关洗白,也不自恃甚高,纯粹随便聊聊,大家新年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汤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bd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