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读时代” * 社会观察

作者: 古蓝云 | 来源:发表于2020-08-28 09:45 被阅读0次
触摸之光

哪怕是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人,也都知道,我们说话最好应该尽量地简洁明了,写文章更应该力求行文流畅,条理明晰,要言不烦,言简意赅;而不是废话连篇,云山雾罩,不得要旨。这其中就有个“简练”或“洗练”的问题,以之体现出说话、写文章者理智的心态、深厚的内涵和清晰的思维。

即便仅仅从“洗练”一词字面上看,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中,或说话或写文章,通常都很难达至其界定和预期的内涵的要求,遑论更高层面的范式与运用了。当然,这其中也必定关乎社会生活的复杂层级和阈限的问题(此问题涉及复杂,这里姑且搁置不议。)。

言归正题吧。

纵观现代社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方面已是个“全民屏读”的时代了——

对此,凯文·凯利在其著作《必然》中有集中的论述,以他的观察,我们大部分人现在成为了“屏幕之民”[People of Screen],其情形虽然发端于其观察的社会视野,其实也应和着我们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些实际情形,而且我们目前的这种态势比其犹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习惯并“陶醉”于碎片化“屏读”[Screening],实在是令人欲罢不能。看看现在,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车站码头,家里家外,几乎所有有人的地方,哪怕只有片刻的余暇,人们也要打开手机或别的电子设备,一副副痴迷和无聊的样子。——专业人士则另当别论。

看起来,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真的已经成为了十足的“屏读之民”了;至于之前时代那些对纸质书籍的“经典阅读”似乎被这些颇具“现代化风采”的人们嗤之以鼻了。

另一方面,现在也是一个“全民写手”的时代了——

瞧瞧,但凡肚子里有点儿“墨水”,有点儿社会人生经历什么的,都要意醉神迷、争先恐后、急不可耐地想表演、卖弄和炫耀一番,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刷出存在感,才能体现出现代气质和价值取向什么的,才能参与或引领时代风尚似的。

为此,几乎人人都可以“隐身于屏幕深处和自以为自由安全的虚拟世界”,“说一口迷人的话语,写一手漂亮的文字,拍一段诱人的视频”,更有的还能鼓捣出各种稀奇古怪吸引眼球的东西来,譬如什么轶闻趣事啦、花边八卦啦、江湖杂耍啦、奇思妙想啦……不一而足,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风靡天下的各类媒介和平台上,分分秒秒产出的“东西”,如溪流,如江河,奔腾汇集成汪洋恣睢的文化洪流,汹涌澎湃,简直是气象雄浑了。看上去,这当然是好事情,文化繁荣嘛,可不就是这个样子嘛?

现在,几乎可以说每个人既是读者,同时又是作者。天南地北南来北往的,熙熙攘攘,嗡嗡嘤嘤,热闹得不行。大家俨然都成了文化繁荣的推手了。

然而,若真的要冷静客观地去看看,那无边无际无形无状的文化大集市上,恐怕90%以上的所谓“作品”之类的货色,大都是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文化快餐式”的“垃圾”,看上去“色香味俱佳”,可是一旦真的吃多了,可是无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

再说了,对很多人来说,过度的喧嚣也很难带来自我膨胀的期许,充其量不过贻笑大方罢了;而讥笑者亦在被讥笑之列。

(还是凯文·凯利在其《必然》一书中说,在2016年前后,全球互联网网页已达到60万亿,而现在呢?真是难以想象。就算是120万亿吧,平均每个人也有15000页以上吧?而且,分分秒秒都在以指数级速度膨胀。难道那么多的内容都有价值?鬼才相信呢。)

顺便瞥一眼另外的“集市”吧?瞧瞧,各种声色犬马,奇闻异事,各种借助金钱和势力甚至裙带关系的包装、渲染和夸耀,看上去异彩纷呈、一个个油头粉面,欢声笑语、踌躇满志得难以自己。实乃空虚无聊透顶。夺目的光彩永远不可能掩饰那些灰色、落寞和绝望的灵魂的。

是不是很累赘?

而事实上,许多人汗流浃背,许多人光鲜潇洒。得,比如娱乐圈的现象姑且就不提了。单就自以为高雅的文人圈子,情形同样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矫揉造作、尖酸刻薄、谎话连篇、无病呻吟得越发地令人生厌。活动一场接一场,演讲一篇连一篇,大作一部摞一部。好像个个都“牛叉”的了得!各路“大V”满天飞!

(前不久,偶尔在网络上看见一篇文字,说谁谁谁没几年的功夫,就写了几百万、上千万,甚至更多的“作品”,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当然,大部分“大V”也的确身手不凡,各怀绝技,很多人文章写得的确了得。而其余更多的却是“水文漫流”(就像我现在写的东西)和形形色色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几乎是“汪洋恣睢”“汹涌澎湃”。

想想也是哈,眼下的“时代节奏”这么快,几乎所有的“弄潮儿”都倍感紧张,生怕被时代的大潮分分钟所遮蔽所淹没。如此一来,还有多少人能够稳住脚步,保持定力,四平八稳从容不迫地耐下心性写那些博大精深方方正正的大部头“经典文章”呢?难道不显得拖沓、酸腐和固执吗?

是的,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生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悉数抛弃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优秀精髓,轻浮草率,盲目跟风。

大家都曾经是学生,都曾经受过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清润、洗礼和形塑。比如,就说话尤其是写文章而言,都知道古人的言说和作文惜墨如金,虽然有其时代和技术层面的局限,仅仅就其行文的洗练方面,仍然还是值得我们去虚心地借鉴和学习。

现代人过于追求自由无羁,有时候文思泉涌,下笔千言,可以随性而发,做洋洋洒洒大块文章。只是很多人的“作品”犹如脱缰的野马,甚至连地球都不够其驰骋了,文章能拖多长就拖多长,完全不顾读者有没有富余的时间去浏览和欣赏那些堆积如山的大部头“作品”。要么,因为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太快,时间就是金钱,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蔚然成风,已为常态。

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或者俺真的是迂腐的“保守主义”者,老眼昏花了?

内容决定形式。换句话说,有多少米,才会有多少仓;当然,不是有多少仓就会有多少米的。再换句话说,一袋糖放在一杯水里固然愚蠢,但撒进一桶水或一池水里,自然就寡乎其味了。

书里有花香?

所以,就写文章而言,除了选题立意、谋篇布局、脉络架构、风格确立等等之外,遣词造句、行文抒意,还是应“洗练”一些好,力求达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精确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蕴;借用一句古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俗话也说“慢工出细活”讲的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哦。

毕竟,高产量不等于高质量。别的不说,就“文化垃圾”满天飞,绝对不是好现象,难道不污浊人们的心灵世界?或者浮饰、扭曲和撕裂我们的精神内核?

当然了,以上的文字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一味地抱守残缺留恋过去。毕竟,新生事物终将遮蔽和淘汰落后的陈迹。应该相信,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必定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利好的。

好了,我们还是接着继续“屏读”吧?只是,千万别忘了去上班,好好工作,认真做事。不管怎么说,至少说总得挣钱养家养活自己吧?且不说别的什么梦想、抱负和事业之类的了。也就是说,我们绝大部分的人,还是需要正视现实,不必一味地沉迷于“虚拟世界”而迷失了自我。

当然了,如果我们能够消除自身的毛病,解除臃肿多余的累赘和不必要的负载,超越消极人生,跃迁至积极人生的状态,那肯定是最好不过的了。

                                                                                                              古蓝云

还在读纸质书呢

相关文章

  • “屏读时代” * 社会观察

    哪怕是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人,也都知道,我们说话最好应该尽量地简洁明了,写文章更应该力求行文流畅,条理明晰,要言不烦...

  • 《必然》学而思

    【带心旅行】Day3.2016.12.05 #屏读# #载体# #深度及人# #习惯及目的性# 屏读时代也成就...

  • 社会人标配的魔屏,了解一下

    魔屏 缔造新会议时代 你也可以当社会人!​

  • 写作观察的外向与内向

    “观察为了写作”,通过观察收集材料、信息,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既要观察外部世界(自然、社会、时代和生活),又要进行内...

  • 「用多少屏可以留住粉丝的注意力 - 新媒体人的必杀技」

    有一个概念叫「屏读」。 「屏读创作」应该是新媒体人一种自觉意识。新媒体时代,「一屏内容」成为了一个基本阅读单位,那...

  •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读书笔记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简介 我们正在告别纸读时代,进入屏读时代。介质本身就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摄取。本书研究的正是人在...

  • 无标题文章

    道德这碗迷魂汤 ——读《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有感 观察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所谓社会的进步就是旧的...

  • 读屏多了眼累,听书多了耳烦

    屏读已经成为当下的主流,你不是不得不,而是必须屏读,因为移动互联时代已经滚滚而来。 如今,再也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了...

  • 新闻摘要7则

    1.人类进入读屏时代,机器进入读心时代 近来,一款应用在各大应用市场上架,主打“读心”功能。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应用...

  • 学习书法的意义 很多人说,现在是屏读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屏读时代” * 社会观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yik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