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病因比胡乱整治更好
一所质量很差的学校终于来了新的校长。校长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擅长精细化管理。新校长认为,学校教育质量不好是由于学校管理混乱,学校老师不够尽责,学校的学风不够浓。校长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学校的中层干部,让中层干部真正成为领导。中层有了独立的办公室,直接远离老师。然后,校长调查发现学校的作业有很多问题,尤其是练习册封面名字书写不够整齐,老师对于练习册的批阅不够扎实,听课手册不够完善。
校长眼中学校到处是破烂不堪。他认为这个学校的管理已经乱的不可收拾,关键是缺乏精细化管理。他认为让老师认真批阅每节课的练习册,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而作为农村的寄宿生初中,老师的工作除了教书,还要值周,还要义务的在晚上给所有的学生补课。这个补课学校不但不计入工作量,而且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老师义务。老师在这个义务的自习上,为学生讲解完练习册,并且检查学生整理。本来再收上批阅,也是一种多此一举。精细化管理,需要老师每一节课去评阅。
作为领导,面对学校出现的问题,不是从问题的根本上去解决,而是从形式上去解决,不但不会解决问题,相反会把问题变得更加的糟糕。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的精心付出。老师的负担越大,老师的额外工作越多,老师对于教育越是应付,越是没有心思去考虑教育。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老师除了一天上几节课,还要批阅六七十本的作业,还有六七十本的练习册,还要参加各种培训,还要抄写各种总结,各种心得体会。在这么繁重的任务之下,希望老师认真书写教案,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这是一种妄想。好的教育不是为老师不断的增压,而是为老师不断的减负。只有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自由,老师才能够有创新,才能够思考教育。一个满腹心事,一个不被尊重
,一个个听话的“奴才”,怎么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呢?老师已经被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下的不敢说话,只是战战兢兢的上课,只是执行者而已。
教育的改革,不是从学校领导层的一时想法开始,以为通过严格的考核和高压的政策,让老师屈服于改革。老师可以出力但是不出工,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老师需要更多尊重,更多的关心。一个破败的学校,最关键的不是制度的完善,不是各种改革,而是收回散乱的人心。老师们已经没有心思教书,已经对教育死心,什么样的改革都是白搭。很多时候,真正的改革需要从基层开始,也允许基层发出声音。我们害怕的不是老师们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而是害怕谁也什么也不说,这是最大的忌讳。怒骂、生气和争吵,说明心中还有这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