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屋子的时候,整理出一本学生时代的笔记本。这本笔记本我一直都带在身边,它记载了一些曾经写过的文字。高中时代,还比较喜欢阅读和书写,我把曾经自认为写得好的作文都摘录在这本子上了,留作纪念。
曾经我觉得只要身边有纸和笔,不管走到哪,我都会安心。现在只要手机离了身,没了网,我就一点都不安心。
翻开我曾经小心保护的本子,我本想看完以前写的某一篇故事,然后概述给朋友,寻求评价。毕竟自己都不记得那个时候写的文字都是怎么样的,不知道幼不幼稚。可是我发现根本阅读不下去,那一刹那我觉得有些可怕。因为我感觉我没有耐心阅读,而且尽管这种阅读一开始还是抱有极大兴趣与动力的,我竟然都完成不了。
以前的一目十行是真的,现在的一目十行是假的。
看到写得密密麻麻整齐娟秀的字,我竟佩服起自己来并且感到惊讶。我居然写了这么多字,而且还这么好看不潦草,半点都没拖泥带水。现在,稍微写多一些字,就觉得手酸,有时还提笔忘字,字也潦草敷衍。我想以前不认识我的人现在根本不知道我写的字其实认真起来是好看的。最搞笑的一次是有一回安排手写3000字的实习报告时,我在写的过程中脑海里竟然是“要是可以复制粘贴就好了,太多重复的字了”。
现在看到大段或长篇的文章时,根本就没有耐心一段一段阅读完。从屏幕上方滑到下方,可能越短越顺自己的阅读目标。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失去了耐心,变得懒惰浮躁。更多时候我们是自觉得浪费时间了,宁愿花上更多的时间去消费“快餐”。浏览一个又一个的短视频,阅读一小段又一小段的琐碎新闻。碎片化的时间就这样被消耗掉,看完之后竟啥也总结不出来。看到一大串的文字心里就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你是沉不下心去给自己时间阅读”。
看电视剧也是基本上用倍速或快进,所以时下为什么短视频那么流行,是因为我们留给自己保有耐心的时间就这么几分钟。让自己处于一种很放松的心态去浏览,因为几分钟的时间不会让自己一定要有所交代,觉得自己不用对自己的几分钟观看要有所总结。我看过而已,对,只是觉得看了就过了。实际上,两三分钟呈现的内容我们是根本记不住的,而且内容也绝对不可能在这两三分钟呈现清楚。图的就是一种时间的消磨,因为已经习惯这样打发了,并且懒得找新的方式。
那一瞬间我突然从自己的角度明白了为什么咪蒙喜欢用短句堆砌呈现,因为她知道有太多人有这种阅读疲劳了,她知道怎么最快抓住人们的几分钟。不用理解,只需看过。多么“省事省力"的填鸭式普及宣传哇。之后我又再测试了一下如果编辑这篇文章时,每行与每行空一行,似乎我会更乐于阅读一些,因为它减少了我对文字复杂度判定带来的紧张感。我们对于外界呈现的东西,已经越来越慌张,越来越渴望简单,最好不用动脑。
我们都吝于付出时间去有效地学习了,而且也认为这种付出是一种浪费。
就像有人说的,要是能有准备高考的十分之一努力,我们后来做什么事应该都会成功的。
缺的那股子劲都跑哪去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