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悅己人文社科
唐诗往事13——张九龄:10年中举4次,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唐诗往事13——张九龄:10年中举4次,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作者: 冬麦的园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6-15 20:52 被阅读294次

是的,我换风格了,而且还学会了标题党。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我们学生时代就学过的一首诗,这首诗也因为起句的恢宏意境,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事实上,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更是大唐王朝著名的贤相,因为唐玄宗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间接地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

现在就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了不起的诗人兼宰相的一生是怎样的。

1  出生于N线小城的寒门贵子

相传,张九龄出生时,他的母亲曾梦见九只仙鹤自天而下,飞集于庭,所以为他取名为“九龄”。

张九龄生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那时候的广东和今天不一样,还没有一位老人在那里画下一道圈,那时的广东属于崇山瘴疠的边远地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相当于现在不知名的N线小城。张九龄也是岭南入朝为相的第一人

张九龄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祖父做过县令,父亲做过县丞(就是县令的助手),相对于那些世代簪缨的世族大家来说,算是寒门庶族了。

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个寒门贵子,他7岁就能写文章;13岁上书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看了他的文章后,感叹道:“此子必能致远!”

25岁时遇见贬谪路过韶关的宰相张说(yuè),张说同样也很器重他,誉之为“后出词人之冠”,后来张说曾多次向朝廷举荐张九龄,两人又都擅长诗赋,在文学史上并称“二张”。

2  10年4次中举

702年,张九龄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唐代科举考试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即来自中央直属学校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学生;二是贡生,指不在学校学习而自学有成的人。

现在不是有个“中产阶级焦虑”吗?要扎根北上广深、让孩子拜名师、读名校,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张九龄就是这样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张九龄家没有条件送他去京城名校学习,他是以“贡生”的身份参加科考的,这在当时是“深以为耻”的事,处于鄙视链底端,所以即使后来他身居高位,依然自称“岭海孤贱”。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学霸,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正值沈佺期任考功员外郎(即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沈佺期看了他的试卷,大为称赞,一举得中进士。

没想到两年后,沈佺期因在出任考功员外郎期间受贿,张九龄之前考中的进士遭到非议,武则天听说了,诏令中书令李峤重试,没想到,张九龄再次拔得头筹。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才华无处安放,张九龄没事就参加考试玩儿,就像现在我们没事打王者荣耀一样——看看,这就是学霸与学渣的差距(流汗.jpg)。

707年,张九龄应“材堪经帮科”及第,擢为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订书籍的官员)。

712年,玄宗即位,张九龄又应“道侔伊吕科”及第,迁左拾遗(谏官)。

十年之内,张九龄连续四次登第,要知道,那时候的进士录取率只有1-2%,换作今天,清华北大分分钟被他秒成渣渣,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会被碾压到直接怀疑人生……

还好我们不是他的同学。

(也有观点认为,张九龄没有参加李峤主持的重试,只参加过3次科考)

3  要致富,先修路

拾遗是个谏官,八品,字面意思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陈子昂、王维、杜甫等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

这是个容易得罪人的差事,相当于天天给当权者挑刺,当时宰相是姚崇,张九龄向姚崇建议“远谄躁,进纯厚”,就是要远离阿谀谄媚、只想着升官的人,多多任用忠厚善良的官员。

姚崇很不爽,难不成还要你一个八品小官来教我怎么做宰相吗?成天给他脸色看,张九龄也感觉到了,天天看人家脸色也挺没意思的,于是便称病告归,回家侍奉老母,这一年张九龄38岁。

张九龄回家也没闲着,咱们今天不是天天喊“要致富,先修路”吗,1000多年前的张九龄就预见到了。

他的家乡韶州,一直是两广进入中原的门户,但是这中间横亘着大庚岭,连绵百里,山道险峻,让人望而却步,张九龄于是向玄宗献状,请求开凿大庚岭路。

他在调研报告中说:道路开通后,什么土特产、鱼盐海鲜、象牙犀角,都可以生意往来,既可供宫廷使用,又可以发展经济、提高GDP、增加税收、创造就业、发展旅游业……

玄宗听得心花怒放,委任他为项目经理,他也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亲临现场。

大庚岭路开通后,很快成为沟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不仅岭南地区的土特产,还有从海路来的贡品,诸如香料、象牙、珍珠等等,都是通过这条路运往中原。

这条路一直被后世延用1000多年,成为历朝历代的经济命脉。古道上也是一片繁荣:“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

历代官府也不断对这条路进行修缮,在道路两旁种植松树和梅树,直到清末,粤汉铁路、雄余公路的开通,才接过大庚岭路的重任。

如今,大庚岭古道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沿途松梅古木参天,还有诗碑、山亭等古迹,后人于路旁为张九龄立祠,以纪念这位功阙至伟的开路功臣。

怎么样,约吗?

4  开元最后一位贤相

2年后,张九龄奉诏还京,当时,朝中以张说、姚崇为代表分为两派,张九龄身处其中仕途也是几起几落,后来由于张说生前的推荐,731年,玄宗拜张九龄为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 2年后升为宰相。

这时候,玄宗已经在皇位上当了20多年劳模,20多年如一日,想想这样的人生也是蛮乏味,如今他想透了,要换个活法。

于是开始迟到、早退、喝酒、K歌(后来还专门请李白给他写歌词)、把妹、结交不良朋友,简直就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中年。

张九龄曾上疏过很多富有先见之明的谏言,他识破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奏请诛杀安禄山;反对任命李林甫为相。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可玄宗觉得他们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好基友,天天玩得好嗨。

当时后宫佳丽三千,独宠伽妃……错了,是武惠妃一人,武惠妃想立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太子,想拉拢张九龄,被张九龄怒斥,于是李林甫、武惠妃便相互勾结,谗诋张九龄,张九龄被罢相,迁荆州大督府长史。

从此朝纲先后被李林甫、杨国忠把持。

武惠妃万万没想到,她死后,大为悲恸的玄宗终于找到了替代她的人,那就是她的儿媳妇、她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开始了三千宠爱于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治乱时代。

张九龄被贬荆州后,依然心系朝廷,忧愤交集,“每读韩非《孤愤》,泣涕沾巾”。 效仿陈子昂的《感遇》诗,写了《感遇十二首》,抒发了他忠而见疑的孤愤之情。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在这首诗里,诗人用兰花和桂树这两种植物自喻,它们长在深山里,“葳蕤”而“皎洁”,这原是它们的本性,并不是为了博取美人的折取和欣赏;而诗人自身的道德修为也是出于做人的本分,并不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

开元28年(740),张九龄逝世,终年63岁。

15年后(755),安史之乱暴发,在蜀中仓皇避祸的玄宗回想起张九龄的忠心,潸然落泪,遣使到韶州祭奠他,又赠厚礼以抚慰其家属。

后来,唐宪宗和臣下讨论前朝得失,大臣崔群说:“都说安禄山叛乱为治乱的分水岭,我觉得罢免张九龄、任用李林甫为相才是治乱的开始。

张九龄成了开元时期最后一位贤相。

张九龄最让我们熟知的,是这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情人在中古指感情深厚的朋友。

月光普照的夜晚,本就是触发相思的时候,整夜都在思念你,以至于埋怨这漫长的永夜,灭掉烛光,披衣起身,露寒沾衣,这满园的月色,我不能双手奉送给你,只盼望能在梦里和你相遇。

5  张九龄的朋友圈

张说和张九龄是盛唐早期的文坛领袖,二人并称“二张”,在仕途上,张九龄也曾多次得到张说的举荐。

正如张说对他的知遇一样,张九龄也提携过很多后进轻年,例如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召孟浩然裴迪于幕府;王昌龄钱起也曾得到他的奖掖或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陈浩苏:好文,只是大庚岭应为大庾岭
    冬麦的园地:@陈浩苏 谢谢提醒💝💝💝
  • 书童2002:这位有高洁的灵魂 👍👍
    冬麦的园地:@书童2002 是啊!
  • 木子李维明:牛!赞一个!
    冬麦的园地:@木子李维明 谢谢厚爱😊
  • 你的泽佑:这篇的创作风格大有转变,创新不少文字元素。
    冬麦的园地:@六月桂圆 是啊,脑袋都想破了😭
  • 你的泽佑:我以前了解张九龄很少的,只知道历史上是位宰相,最有记忆的反而是在野史稍微看到他是怀胎十二个月才出生的奇人的这点迷信破事,却对他的才华一无所知。直到今年四月份,因为一个表妹预产期推迟了,我才拿几个产期延长而长成大器的历史人物来安慰她,其中之一位就是我了解甚少的张九龄,然后被她好奇追问相关人物故事,这才迫使我不得不去搜查这位贤相的资料认真学习一回。到今天在这里又跟作者冬麦复习了张宰相的故事,蛮有感受的。
    冬麦的园地:@六月桂圆 张九龄作为朝廷重臣,史书对他的记载很详细,我只选了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
    冬麦的园地:@六月桂圆 谢谢厚爱
  • 杜荷语:挺好的。我喜欢张九龄
    冬麦的园地:@杜荷语 是呢,一个了不起的人!
  • 大神带我来搬砖:也不算标题党啊
    冬麦的园地:@大神带我来搬砖 较之以前稍微标题一点😄
  • 昨天还是今天:标题换了,但是也至于是标题党。😂
    昨天还是今天:@冬麦的园地 有创新是好事
    冬麦的园地:其实内容也换了,变得轻松诙谐一点,也加入了现代一些用语,你觉得那种好?
  • 冷冬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来点金光闪闪的赞。🌹🌹🌹🌺🌺🌺
    冬麦的园地:@冷冬年 :apple: :apple:
  • 恺然:玄宗很多政见都和张九龄不合,不过玄宗对张九龄这个人却是很称敬,每次朝中起用大臣,他就会问新任官员的风度比张九龄怎么样啊?答案永远都是弗如。
    冬麦的园地:@恺然 后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
  • 恺然:你有读过熊飞的《张九龄集校注》吗?张九龄是以风度著称的,而且很有远见,当初还在为相时就劝说玄宗杀安禄山,结果玄宗不听,后来安禄山果然反了。
    恺然:@冬麦的园地 对对对!
    冬麦的园地: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帝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
    帝后在蜀,思其忠,为泣下,且遣使祭于韶州,厚币恤其家。
    冬麦的园地:@恺然 是啊,文章末尾写了,”开元最后一位贤相“那里。

本文标题:唐诗往事13——张九龄:10年中举4次,开元盛世最后一位贤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qxv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