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得(13)
原文(第十章第一部分):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者为天下僇矣。
心得:
这是右传的第十章。是对治国、平天下的解释。
下面我把第十章分为三个部分来谈心得。
第十章第一部分:
安定天下的途径是治理自己的国家。是指在位者敬礼老人,民众就会盛行孝;在位者尊重长者,民众就会盛行悌;在位者怜恤孤幼,民众就不会遗弃孤幼。因此,君子要有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是以推己度人为标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指内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絜,度量;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为法度、规则。絜矩:儒家以“絜矩”来象征道德上的规范。君子的言行要有絜矩之道,要符合道德上的规范,要能成为大家的榜样。
下面是对絜矩之道的具体解释:所厌恶于在上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下者;所厌恶于在下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上者;所厌恶于在前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后者;所厌恶于在后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前者;所厌恶于在右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左者;所厌恶于在左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右者,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就是所厌恶于在上者的行为,不用来对待在下者。以此类推,自己认为不好的行为就不要用来对待他人。推己度人,公平中正,为人处世合乎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认为自己不能接受的言语、行为,就不要拿来对待他人,认为别人做的好的行为,就按着去做,这就叫絜矩之道。
《诗·小雅·南山有台》说:“喜悦的君子,民众的父母。”喜好民众所喜好的,厌恶民众所厌恶的,这就叫做民众的父母。乐观向上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同民所好,恶民所恶,与民一心,与民同乐,一心为百姓着想,做到这些,为政者可以是民众的父母了,可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了。
《诗·小雅·节南山》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簇立;显赫的太师啊,民众瞩目。”执掌政权者不可以不谨慎,有所偏颇就会被天下离弃。
执掌政权者,是民众瞩目的焦点,说话,办事,做任何决定,更要谨慎,不可有所偏颇,否则,就会被天下背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