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研讨课有感

作者: 孙仕满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5:59 被阅读175次

    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学研讨课,一共三天,由于工作和会议冲突,我只听了6节,有些遗憾。我们的老师在研讨课前做了细致的准备,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优势,课堂上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学得积极,课堂扎实有效,有几节课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让听课的教师也有如沐春风之感。

    从研讨的角度,我记录了一些观课后的感受与建议,整理出来,希望能给我们的语文老师以启发。

    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有时老师请学生解释某个词的意思。当学生回答之后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意思的,学生说联系上下文理解,又经过查字典进行验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提示学生掌握方法,但是每节课都如此,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如果学每一个词都这样去问,这样容易形成套路,僵化乏味。

    教师在选择成品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我们每一步环节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要做到心中有数。播放课件不是看电影,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网上的课件很多,有的课件设计理念很落后,我们要有选择地利用。那种过于程序化的课件,不应该列入首选。呈现有固定答案的课件,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考。

     现在只要教学就会使用课件,但是语文教学中在理解与感悟环节,教师要有一种敏感意识。投影会让学生失去想象,标准的答案会让学生失去个性化解读。这对于富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来说,是可怕的。

    在学生阅读之前要把问题要求和提示告知学生,而当学生真正展开阅读时,就不要轻易打扰。

     概括课文内容时,我们常常采取以练代答的方式,通过填空完成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常常出现设计过于简单的问题。有的练习只是要求学生填出人物和时间。用练习的方式概括课文内容,要根据年级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老师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课堂上讲了学生未必真的明白了,理解了,体会了;课件上显示的学生未必就懂了,读一遍两遍也未必真正感受。因为体验类的情感靠告知是无法达成的。

    杜锦丽老师指导朗读体现了整体性特点。在学习重点段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对不同人物的看法,面对这种状况你最想干什么,学生进行初步朗读;教师补充了历史背景材料,然后再让学生再一次朗读,学生朗读的情感更加到位。这个环节,不仅有历史知识的补充,有人物的评述,有课文内容的拓展,学生有体会,自然朗读到位,训练扎实。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用高兴(难过)的语气来读。如此的指导是技巧性的,是外加的,而像杜老师的引导的结果,是学生内发的,是自然而然的。

    大道至简,好课都是简洁的。在课堂上老师手忙脚乱,不断地点课件,不断地讲,这样的课老师很难找到上课得心应手的感觉,很难体会到教学的快乐。当我们在欣赏学生的变化时,课就会变得有意思。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课文之外拓展阅读,但是在处理上往往是一带而过,有的仅仅是读了一遍,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太少。没有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没有能力的强化与提升,这样的拓展没有意义。

     拓展材料和课文不是并行的,而是有所侧重,围绕预定的目标的拓展。不能因为要拓展,我就抓一篇课文,再上一篇或几篇。比如《搭石》通过几处描写表现了山村的自然美和心灵美。快速阅读补充材料标出共有几处“感人的瞬间”。我会把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结构,学生认识到这种结构对他的以后的作文有所启示就可以了。

    现在的课本,在课文的边角有阅读提示,往往会被老师忽视。通过许多课堂来看,我们很多中高年级的学生读书时不会圈注,不会写感悟,不会提问题,这种批注式阅读是非常有效的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

     文章表达的方法,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很简单,但是由于学生经验以及理解方面的差异,对于写法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是不容易理解的。因此,在于训练方面要像数学课一样,反复训练,而不是说一说所有学生就能够掌握的。

    有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念教辅书《全易通》上面的答案,这种现象并非个别,需要老师引起重视。教师要注重个人的理解和感受。别担心学生不懂,说不出,说不好。只是因为我们给学生留的时间太短,或者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要欣赏学生自己的表达,欣赏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照着书本说出书面语言的时候,老师就应该质疑而不是鼓励。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追求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我们通过例子训练的机会都失去了,学生靠什么提高水平。长时间的这样教学,会让老师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判断,学生就会形成不思考的习惯。

     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已经很高了,教学应以自主学习为主,把课堂作为交流汇报的过程,变成个性化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对课堂中的“我”有一个退出意识。从目前来看,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和太多(或者是满堂问),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够深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简书老张:大道至简,好课都是简洁的。在课堂上老师手忙脚乱,不断地点课件,不断地讲,这样的课老师很难找到上课得心应手的感觉,很难体会到教学的快乐。当我们在欣赏学生的变化时,课就会变得有意思——说得好!
      • 墨香雪Silvia: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课堂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课文理解较好,但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应该怎么调动呢?希望老师给予建议!谢谢!打扰了。
        墨香雪Silvia:@孙仕满 感谢解答!我会试着采取您给的建议,改变上课方式,希望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孙仕满:@拜泉1269杨雪 学生不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有可能存在的原因:一是不会,一是不愿。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有可能与师生关系有关,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欣赏不同的答案,宽容错误,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总是有差异的,对于不会的问题就是要多一些等待给不会的学生多思考的机会。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小组学习,让每名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研讨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ng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