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校长要造福一方
最近几年,越是偏僻的地方,学生流失越来越严重。学生的流失,有一种原因是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渴望,一部分走出去的人也带着孩子走了。还有一种原因,很多家长并没有转学的意愿,也没有转学的能力,最后还是转走了孩子。乡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而城市的大班额现象难以解决。很多人分析了各种原因,却忽略了校长的作用。
一、乡村校长在乡村教育中的缺失
1、乡村校长使命的丧失
校长的使命可能就是为学校的发展负责,做好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校长关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注学校的考试排名,关注老师的质量,关注生源的好坏。升学率是大多数校长的终极追求。好的升学率,能够获得行政部门的认可,能够获得老百姓的认可,能够获得各种社会资源。但是,作为乡村学校的校长,丧失了作为校长对于地方的贡献。很少有校长思考过,作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对于地方有没有贡献?作为学校,在地方的作用是什么呢?学校带给地方什么?除了经济的贡献,有没有文化的熏陶呢?作为学校,对于当地的民风是否起到过作用呢?乡村校长更大的作用应该在于对于当地的民风,文化的贡献,而不是教育教学成绩。
2、校长来自行政任命
现在乡村校长的任命,完全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与地方政府没有关系,更不要说和征求地方村民的意见。这样的任命,导致校长只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不对地方负责。同时,也会让校长脱离地方。校长应该是地方最有威望的人,也要参与地方的治理。校长只有融入到地方的治理和发展之中,学校才是地方的学校,才能够得到地方的支持。而现在的校长,不了解当地的情况,只是负责学校的一亩三分地,地方的德高望重就无从谈起。
3、校长脱离地方
乡村学校在地方只是一个学生读书的地方。老百姓关心的是孩子的读书。校长考虑是学校的成绩,从来没有考虑过学校对于地方的贡献。学校存在地方,成绩是次要的,更重要是学校对于民风的改变。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够走出地方的不是还是很少,大多数学生还是要待在地方。一所学校对于这些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就决定着当地的民风。而作为校长,成绩是首要的考虑,想方设法的考虑提高成绩,压缩学生玩耍的时间,所有都用在学习。所有学生的读书,只是为了考试。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于地方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作为校长,除了成绩,需要通过校风、学风带动家风的改变。而家风的改变就是对当地民风的改变。学校对于地方的贡献,就是点滴的对于学生的影响,对于家长的影响,最后达到对于整个地方的改变。校长的眼中,不仅有成绩,更应该有对于地方的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