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反思一下。在坚持写作上, 因为有了活动的制约,一般都会在12点之前更文,所以坚持得比较好。但在坚持阅读上,近期还是做得不够好。阅读断断续续。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我先要捋一捋,开学后我有哪个时间可以固定下来?哪怕十几二十分钟也好。以我以往的经验,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更容易坚持。所以只要能确定一个时间固定阅读,我一般就可以坚持得比较好。
这件事要作为重点提上日程,因为现在开学了,需要忙碌的事非常多,1拖2拖就都没时间了。不要说坚持,有时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时间都没有,可能要等到逼着交作业才会去赶。那样的状态是非常不好的,一个人比较累,一个也学不到什么东西。真正的学习绝对是水滴石穿式的。
今天继续读《教育的目的》。读到这段话,很喜欢,先摘录一下。
相互关联的知识要从整体上加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命题,按不同顺序可反复使用。在一个理论科目中选择一些可以应用的知识,同时用系统的理论说明来研究它,这个理论说明必须简单、精炼,尽可能的严谨准确,那样就容易真正地为人所正确地理解。拥有太多一知半解的知识是悲哀的,理论和实践不应该混为一谈,儿童在证明和利用某个知识的时候,应该毫不怀疑地知道什么时候是在证明,什么时候是在利用。——摘自《教育的目的》P7-8
为什么特别喜欢这段话呢?阅读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就是我们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其实是那些最原始最简单精炼的东西。越是简单,越有普识性,越容易迁移到其他地方。应用也更为广泛。
这些简单的可利用的知识,如果能够相关联,甚至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框架,就是说这些知识有一个系统性,那他们相互链接制成的那张大网,对于我们的应用和后继学习是更为有用的。
在这段话中,还有一句话要特别提一下——"拥有太多一知半解的知识是悲哀的"。读到这我想到的是阅读。阅读我们可以泛泛地读,也可以细心地,逐句逐字地,反复思考地阅读。前者可算是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后者可算是深入阅读,可以让我们阅读更有收获。
现在的社会,浅阅读越来越多。深入的阅读越来越少。特别是现在大家习惯在手机上阅读。刷着朋友圈,刷着短视频,看到文字也是比较简短的。很难静下心来默默地阅读,静静地思考。思考很难深入。长期以往,后果令人担忧。
如果对大部分知识一知半解,那头脑是模糊的,学的越多,头脑越容易混掉。这样的知识的确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干扰的。
教育的成就取决于对诸多可变因素的精妙调整,因为我们是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而不是与没有生命的物质打交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其判断力,锻造其对复杂环境的掌控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对特殊事例作出预见——所有这些能力的塑造,不是单靠几张考试科目表中罗列的几条既定规则就能传授的。——摘自《教育的目的》P9-10
这本书已经出版近10年,但他所描述的事情,所提到的问题,所表达的观点,在今天都不过时。我们改革了这么多年,但似乎又回到原点。
孩子不是物品,孩子不是容器,所以不是我们把知识塞到他们脑子里,他们就变聪明了,他们就变厉害了。他们需要的不只是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知识去解释,去改造,去处理,去应对各种变化。
今天先读到这里。争取每天给自己半小时左右固定的时间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