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 年夜饭

作者: 骑在牛背上看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2-03 06:03 被阅读0次

除夕之前有条不紊的各项准备,我们小朋友已经有了无限的期许并获得了足够的快乐,真到了除夕这一天,反而心如止水。从腊八开始的二十多天的辛苦准备,甚至一年到头的热望,在这一天的集中绽放,似乎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除夕这一天不仅仅是年夜饭的张罗,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喝过一点墨水的父亲,负责写几副对联,分别贴在大门口以及房间内有门的地方。哥哥要去供销社买红纸、毛笔、墨汁和几幅伟人的画像或其他的年画。我主要是负责裁剪纸头,并把平时家里从大队部拿来后积攒的报纸用米糊张贴在堂屋的墙上,然后是大扫除。两个弟弟,就做一些临时性诸如打打酱油此类的事情。

忙完这些,差不多半天就去掉了。我还要参与洗菜、洗藕,喂猪,搬运柴禾,清扫禾场等事情,而按照父母的安排负责接客的事情就交给哥哥去完成。等到母亲正式开烧年夜饭的时候,我就负责作火。

除夕这一天的主角是母亲,一道道美味佳肴都出自老人家的一双巧手。我常常想,上世纪60、70年代像我母亲这般年纪的女同志简直是“全能战士”:上侍奉公婆,下抚养子女,锅碗瓢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子女读书、人情往来、喂猪喂鸡,无微不至;下地干活,插秧、割稻、种棉花、种小麦,肩挑手提,巾帼不让须眉;自留地这个菜、那个瓜,无所不能。就连过年的各项准备,包括张罗做新衣裳、打糍粑、熬糖、打豆腐、做米团子、动发锅、下卤锅等,也是在母亲的主导下完成的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是整个家族各家各户主要成员聚集在一起的一顿饭,自然也是由母亲担任总的设计师。这顿饭的食材与佐料,是经过二十多天一点一滴准备起来的。

——有些是生产队分的,比如猪肉、鱼、面粉、莲藕等;

——有些是上面慰问的,因为我家是“光荣烈属”,每年上面会送两斤猪肉和一条腊鱼;

——有些是自己制作的,比如豆腐、糯米粉等;有些是我们捕获的,比如鳝鱼、财鱼等;

——有些是自留地生产的,比如萝卜、菜薹、大蒜、生姜等;

——有些是供销社买的,比如粉丝、海带、油盐酱醋等;

——有些是小集镇买的,比如千张等。

母亲不识字,但人很聪明。应该准备哪些菜,哪些可以自己制作,大致多少分量,需要多少钱,什么时候开始烧,需要请哪些人吃饭......事先都会反复盘算,做到一清二楚。

别看是农村,农民也讲一个面子。就年夜饭而言,因为要请家族中的其他人一起吃,互相之间难免攀比,所以大家尽可能是把最好的东西、最有特色的东西拿出来供大家分享。首先看端上来的有多少碗菜,是十碗还是十二碗乃至更多,在这个基础上看具体是什么菜品、喝的是什么酒、抽的是什么烟

虽然小时候包括我家在内的许多人家日子过得不宽裕,但年夜饭的规格很高,所谓“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就说明了其隆重地位。其中包括两层意思:至少有十大碗;必须上蒸笼。惟其如此,才能体现对客人的尊重,才能使这个年显得“热之闹之”(母亲语)。

说起来是十大碗,但通常可能是十二大碗。有时候听到大家啧啧称赞,或者看到除炸鱼外的其他菜品纷纷见底,母亲往往会主动加菜,凑一个十四大碗乃至十六大碗。

不管多少碗,这些菜品通常包括

NO.1全家福:这是年夜饭上的第一道菜,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红红火火。里面包括了鹌鹑蛋、肉果、火腿等,属于汤类,此时大家饥肠辘辘,第一道菜上来,马上就盆子见底。吃年夜饭是在大冬天,我们小时候不像现在还有空调,这道菜一上,大家全身暖乎乎的。

NO.2红烧鳊鱼:第二道菜是红烧鳊鱼,代表着“年年有余”。我们江汉平原是鱼米之乡,有各种各样的鱼,相比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鳊鱼少一些,但因为它扁扁的,味道容易进去,刺也没有那么多,肉质鲜美,烧出来也比较好看,因此,这道菜通常选择鳊鱼。这道菜是“装样子”和“讨口彩”的,年三十吃年夜饭,大人往往不让我们在这道菜动筷子,他们自己也不吃。这道菜什么时候吃?我们小时候是需要等到正月十五。有人可能说,放半个月不会坏吗?不会!大冬天的,而且我们小时候过年期间通常在零度上下,相当于天然冰箱。

红烧鳊鱼

NO.3 蒸菜:这道菜是咱们江汉平原特别是仙桃、天门、洪湖、潜江、监利那一带的特色菜和招牌菜,也是年夜饭的主打菜。这道菜在央视报道过,一些老乡在外地开饭馆,主打的也是这道菜。

既然是招牌菜和特色菜,我就多说几句。

这个蒸菜,俗称“三蒸”。这个“三”指什么?不是指三个菜,而是指三个类别,具体是水产类、禽畜类和蔬菜类。至于具体菜品,按照我们那里的话说,可谓“无菜不蒸”。

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又可以细分为粉蒸、清蒸、扣蒸。在我小时候,家里通常是采用粉蒸。在刚开始的时候,所谓的三蒸,分别是粉蒸肉、粉蒸鱼、粉蒸青菜,到后来,水产类的扩展至粉蒸鲶鱼、粉蒸青鱼、粉蒸鳝鱼;禽畜类的扩展至粉蒸肉和粉蒸丸子;蔬菜类的扩展至茼蒿蒸螺蛳、太极蒸双蔬、粉蒸莲藕等。从食材看,取材很广泛,很方便。

操作也不复杂,总而言之一句话,可以将稀、滚、烂、淡融于一体,将色、香、味、养集于一身,能够做到禽畜类肥而不腻,水产类嫩而不腥,蔬菜类淡而不寡。比较而言,我比较偏爱禽畜类、蔬菜类,至于水产类一个是平时吃的不少,另一个原因是鱼太大,味道进不去。

在加了食盐、酱油、红腐乳汁、姜末、绍酒、鸡精、白糖、桂皮、丁香、八角等之后,这些粉蒸菜品有足够的原汁原味,无损于食材本身的营养,比较符合现代养生理念。

就拿最出名的粉蒸肉来说,大米与各种佐料烘焙至入味焦香,再加工成米粉,肥廋相间的五花肉切大块,每一块都裹满了米粉,整齐地码放在蒸碗中。放入蒸笼里面隔水蒸,热气袅绕,香气扑鼻,米粉变糯并吸附在一片片肉上,五花肉瘦肉松散,肥肉软烂,融合了米粉的味道更添鲜香。

粉蒸肉

NO.4 麻辣财鱼:财鱼在我们那里又叫“黑鱼”,取其周身暗黑之意,是滋补佳品,而且很讨口彩,代表了“发财”。这道菜一上桌,就被抢光了。这道菜,讲究刀工的,必须是切成鱼片,烧过后往往微微卷起,片片肉质白而细嫩。

NO.5 藕夹:江汉平原是鱼米之乡,特别是我老家,河港湖汊很多,莲藕到处都是。到了丰收季节,踩藕、挖藕我小时候都干过,过年期间吃各种各样的藕制品的菜可谓花样百出。炸藕夹香香脆脆的,只是其中之一。

NO.6 萝卜炖牛肉:那时候有句话叫“土豆烧牛肉”,才是共产主义生活。我们那里没有土豆,就用萝卜代替,代表了当时大家所追求的一种比较高级的生活方式。自留地里萝卜很多,红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都有,但牛肉很稀罕,主要是劳动力,不会轻易屠宰,就需要买,物以稀为贵,所以,牛肉基本上就年夜饭才能吃到,而且是与萝卜混起来烧,亦即萝卜炖牛肉,其中萝卜是白萝卜。因为稀罕,平常不容易吃到,年夜饭上就比较抢手。这道菜一般会比较辣,吃得辣出一身汗,到最后吃饭的时候往往用萝卜和牛肉的汤汁下饭。

NO.7 珍珠圆子:圆子寓意是团团圆圆。所以,这道菜也是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珍珠圆子又名蓑衣圆子,又分肉圆子、鱼圆子两种,这个是在动发锅的时候油炸过的,此时加上一些苕粉,非常好吃,每次上桌马上就光盘,其汤也是下饭的好料。

NO.8 炒菜薹:这在我们小时候还不怎么特别受欢迎,因为那时候缺的荤,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鱼大肉吃多了,这道菜就成为年夜饭上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原因还在于,冬天的蔬菜主要是包菜、大白菜,青菜极少,而这个时候的菜薹非常嫩,可想而知不受欢迎是不可能的。

NO.9 甜汤:我们江汉平原的菜以辣为主,但是,年夜饭的各种菜品里面拉的并不多。我有时候就想,在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吃辣主要是解决下饭问题,真的等到生活水平提高了,辣味菜品就会减少。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吃辣,这主要是小时候的味觉记忆和路径依赖使然。年夜饭中非辣菜品丰富多彩,其中就需要有甜品,从而使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甜品中通常是银耳莲子汤,这个就地取材,也是比较方便的。

NO.10 榨菜肉丝:年夜饭差不多到尾声的时候,往往是榨菜肉丝。这个压轴菜,咸淡适口,脆香鲜美,连同财鱼汤汁、萝卜炖牛肉汤,都是下饭的好东西。我们几兄弟,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在父亲“男儿吃饭如猛虎”的号召下,个个狼吞虎咽,没有两碗饭不会丢碗。

从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年夜饭并非简单的吃吃喝喝,其中包含了诸多地方性习俗,每道菜品也具有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

既然称为年夜饭,在开饭的时间选择上有讲究。小时候没有电灯,开饭必须是在天还亮的时候。那时候,就一口灶,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几道菜同时加工,只能是有点长一道菜做,难以一蹴而就,这样费时费力。所以,开饭时间通常就是下午三四点钟左右。

在吃年夜饭之前、之中、之后,还有一些事值得说一说

——在吃饭之前,同一个房土(也就是同一个爷爷名下)的男丁都得去祖坟那里摆放供品、烧纸、上香、培土、磕头、作揖。主要是表达慎终追远的意思。

——在正式开饭之前,每家每户都要放一架鞭,代表了喜庆吉祥,也宣告正式团年了。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小朋友做,小朋友也乐意做,还经常私藏几颗鞭炮,留着一颗颗去燃放。

等到正式开始吃,事先一请二叫三催的客人陆续到场了。说是客人,其实全部是家族内的自家人。

在吃饭过程中,就一张八方桌,但家庭成员中不是每个成员有上桌吃饭的资格。能够上桌的基本上是男丁,只有个别的是“活祖宗”层级的家族中的老太太。男丁首先是爷爷辈的,然后是同一个房土中父辈的兄弟,如果人数还不够,则扩大到同一个曾祖父中父辈的兄弟,再下来就是平辈中大哥级的人物,基本上是一家选派一个代表。

小朋友、家庭或家族女性基本上是不上桌的,要么是端着一个碗自由行走,要么是在厨屋摆一张小桌子,要么就是等八方桌上的人吃完后上桌。我有很长时间是不能上桌吃饭的,没资格啊,轮不到我,只是在我上大学后,大家才把我当成一个人物,指名道姓要我去吃年夜饭

各家各户年夜饭开饭时间早晚不一样,于是轮流吃,像赶场子似的,人还是那么几个人,他们鱼贯而进,又鱼贯而出,往来于各家各户。

——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也不走远,就在堂屋了、厨屋、房屋之间穿进穿出,磨蹭着,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发压岁钱,那时候因为经济困难,压岁钱不是每年有。即使偶尔有,也就几分钱而已。有一年,父亲给了一块钱,这成为了我人生中拿到的最多的一次,也是仅有的三次拿到压岁钱的其中之一。

大人呢?同样是男丁,借着酒兴,开始出门到当年有老人过世的人家去吊香,主人会迎在门口给这些前来吊香的人递上一支烟。我混在大人里面,面带哀戚也鹦鹉学舌地说几句宽慰的话,人家还真不好意思不给我递烟。至于母亲,忙完了年夜饭,在收拾停当之后,还得马不停蹄地做完老人家在旧一年中的最后一件事——下卤锅。

相关文章

  • 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

    儿时的年味是一家人置办年货的样子 儿时的年味是母亲打扫房子时的身影 儿时的年味是父亲准备年夜饭的香味 儿时的年味是...

  • 儿时的年味|妈妈的口味值得回味

    儿时的年味|妈妈的口味值得回味 文/付朝兰 每当过新年 我的脑海里 就会呈现 儿时妈妈做的年夜饭 那时的年夜饭 非...

  • 儿时的年味|年夜饭

    此刻的中国大地,千家万户都在忙着做夜饭,等到一长串鞭炮响过之后,一家人就团团地围坐在大桌前,开始吃起年夜饭了...

  • 儿时的年味|年夜饭

    这不是一篇有喜庆味道的文章。因为,生活对我说:“我是一只大象,而你才只是摸到了我的一只脚。”我一开始很失望,但后来...

  • “儿时的年味”:年夜饭

    年夜饭 因为要写写年夜饭,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传家》。《传家》是台湾作家任祥编著的一套书,厚厚的四大册,分为春...

  • 儿时的年味| - 年夜饭

    轻轻忆起旧时光多少甜蜜尽归童年?那时食不裹腹,衣不蔽体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尽是心酸 唯有年末一天最能触及心底的柔软...

  • 年夜饭(儿时的年味)

    年届不惑,年年过年,却再没有哪个年能如小时候的那一场过年闹剧更令人记忆深刻。 那是我约五六岁的时候,外婆家还住在乾...

  • 儿时的年味/年夜饭

    我喜欢吃年夜饭,每次我家里到那一晚的时候,妈妈总会买一只好大好大的鸡,然后在放些干香菇炖着吃,那样弄得鸡肉也就更加...

  • 儿时的年味 || 年夜饭

    除夕之前有条不紊的各项准备,我们小朋友已经有了无限的期许并获得了足够的快乐,真到了除夕这一天,反而心如止水。从腊八...

  • 儿时的年味|成长

    儿时的年味 是火红的对联 是响亮的鞭炮声 是丰盛的年夜饭 是红包与来年的祝愿 儿时的年味 是父母的细细叮咛 是期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时的年味 || 年夜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px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