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深圳的武宏伟老师将他的新著《大教育要从小教育做起》惠赠于我,希望我能写一篇书评。我当即表示了感谢和歉意,并专门写了一篇《我为什么不写教育书评》的博文。
在文中,我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质疑和建议:
教师要热爱读书,校长要尊重教师,让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师生负担......诸如此类的观点十年前,二十年前甚至更早之前其实就有人提出来了,而且一直有人在讲,可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是变本加厉了?
很多年前,看到一篇短文。文章批评当事流行的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说这听起来很温馨、很鼓舞人,其实是个“虚假前提”。“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容易吗?不容易,难,很难,所以这歌也就是只能一剂麻醉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流行歌曲,不论欢快、缠绵还是忧伤,主要是为了让红尘男女“嗨”起来,有感觉就行,不必苛求。但讨论教育问题,如果设立一堆“虚假前提”,那就必须直面了,不然,我们可能永远处于“似乎什么都知道,但什么也改变不了”的尴尬境地。
所以,我冒昧的向武老师也是向所有关注教育,热爱教育的人们提出一点建议:当我们探讨中国教育的问题在哪里、出路在何方时,不妨再花点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一下中国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武宏伟老师给我留言说:“其实我们探讨教育问题产生原因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解决的途径,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其实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问题所困,迷失了寻求出路的方向......”
我非常赞同”探讨教育问题产生原因的目的就是要寻求解决的途径”,可我更担心的是我们由于太着急解决问题而在寻求出路时再度迷失。就像新闻报道的那样,看到不会水的小伙伴掉河里了,随行的同伴急忙跳入河中救援。精神固然可嘉,可是最终仍是悲剧一场,因为他自己也不会水。如果能够冷静些,看看能不能找根绳子,或喊人帮忙,或许就有转机。
像武宏伟老师这样宁可放着校长不做,痴心语文教学的老师,我很钦佩。武老师潜心思考教育,笔耕不辍,这份执着也是我要学习的。可是我仍然想冒昧的问一问: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讨论诸如为学生减负,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不论是微观的课堂教学技术层面,还是宏观的国家教育政策层面,都有许多创新、调整。我们有各种教育教学实验,有各种教研活动,有各级教师培训,还出版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师训书籍,按理,中国教育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啊。事实却正相反,都是教育中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一下,老师的工作时越来越轻松了,还是压力越来越大了?老师的心情是越来越愉快,还是纠结的越来越多?学生是更爱学习了,还是厌学,恨师,想炸学校的越来越多....换句话说,我们一直在寻求出路,可是总也走不出来。我曾经在博客上说过,我们的教育总是奋力从一个泥潭中挣扎出来,又义无反顾地冲进另一个死胡同。
那么,是不是该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子?急急忙忙寻找了那么多年,还怕耽误这点功夫吗?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说给学生听,我们自己也该反思一下了。
我们的教育教学课题,只要申报成功,哪个课题不能圆满结题,可又有多少课题对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发挥了作用?每个省可能都有各种课改实验区、实验学校,很多学校有实验班,除了变着法敛财,他们偶读开展了哪些教育教学实验,取得了哪些有效成果并推广?去书店看看,指导教师怎么上课,怎么当班主任、怎么开展教科研这些可谓汗牛充栋的教育类书籍,都在为老师们支招。可是,据说,这些书,老师个人购买的并不多,多数还是靠学校或教育局团购用于教师培训。说到教师培训,同样有多少人真正认可?如果不是为了挣到关系职称的学分,可能没多少老师愿意放弃假期参加培训。
我相信,只要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途径早晚会有。反之,原因没有找着或者找错了,解决方案难免无的放矢甚至旧的问题没有解决又制造更多新的麻烦。比如,这两年实行的绩效工资政策就是一例。大家都有感受,这里就不再累牍了。
趴在玻璃上的蜜蜂,看到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因为它太专注于光明了,总想一下子冲出去拥抱阳光。它不愿意转身冲进黑暗,因为不知道黑暗尽头是出路。
所以说,有一种迷失叫寻找。
网友评论
曾在文章上看到,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教育。
因为不可变量的因素太多,不可以预期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