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品德是什么?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从这个解释可以看出来,道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而品德则是每个个体的道德表现。那领导干部怎样培养优良的品德来维护社会的道德规范,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发展?
首先当然是认识和了解道德对做人做事的重大意义,建立道德观念。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1》)以德来施政,其它一切都无法与之抗衡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3》)同样是说如果用道德来施政,民众不仅有羞耻心而且还能走上正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22》)孔子说天让我具备了道德品质,其他人怎么能奈何我?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19》)孔子用君子之德和小人之德作比较来说明君子的道德可以主导和影响小人的道德。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1》)孔子说如果致力于礼乐教化,就可以使远人顺服。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2》)孔子说如果对德行不够坚持,那这样的人也就可有可无罢了。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子张11》)孔子特别强调大德,即行事原则一点也不能逾越。
道德的重要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重视和弘扬的,在今天仍然十分重要。道德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对人们的人生观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其次是学习,没有不学习就天生具有良好品德的,也没有不学习就具有道德规范的。学习是形成道德规范和形成优良品德的必要条件。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3》)孔子担忧的是什么啊?就是人不修德。人一旦不修德,那还谈什么社会道德,谈什么个人修养?
我们来看孔子是怎样描述道德的,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25》)他说道德不会孤立,它必定得到人们的亲近和支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人性都是向好的,有道德的人很多。但他又担忧人的天性虽然向好,但并不是人人愿意主动为之,他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17》)在本能,在欲望面前,如果对自己没有要求,人们就不会好德。所以他对子路说:“由!知德者鲜矣。”(《论语·卫灵公3》)懂得德行的人还是太少了!
那么哪些道德是为人所接受并且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守和维护?如曾子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9》)谨慎地对待丧礼,虔诚地对待祭祀,民风就会变得淳厚。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27》)孔子说像中庸这种德行,大概是最高的道德,但能做到的人真的太少了。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1》)孔子再说比如像泰伯这样有至高道德的人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20》)孔子说周朝这样有至高道德的时代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6》)孔子也称赞像南宫适这样追求道德的人。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论语·宪问35》)孔子也称赞千里马的道德。
因此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
再其次是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在以后的实践中践行道德规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6》)用道德来固守自己这是做人的根本。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论语·子路22》)实践德行如果缺乏恒心,就会招来羞辱。羞辱不仅仅是个人招受打击,而是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局面。
孔子多次明确崇德的方法,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论语·颜渊10》)他对子张说以忠信为原则,以义行事,这样才能增进德行。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祟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21》)他对樊迟说先事后得就可以增进德行。
最后要反思那些方面做得不好可导致道德的滑坡,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11》)孔子说不能像小人那样只在乎乡土和实惠,人要豁达,追求更高的道德。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26》)孔子说巧言令色不仅少有仁,更会乱了德。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13》)而乡原恰恰是祸害道德的人。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14》)有道德的人切忌道听途说,做人不允许,做事也不允许。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36》)只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才能促进全民道德素质的培养。
具体讲到品德,就要做个君子了。君子就是具有德行修养的人,《论语》中讲君子和小人篇章太多了,如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14》)如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36》)如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16》)如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23》)等等,都说明要想有优良品德,先去做个君子,严格按照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
领导干部不是普通民众,他们是人民的公仆,代表政府形象,代表政府说话行事,试想如果没有道德约束,不具优良品德,怎么可能领导和服务好大众,怎么可能建立和谐社会,怎么可能振兴国家?所以德和位要相配,孔子说:“君子进德修业。”(《周易·乾·文言》)君子要增进德行,修功建业,只有这样才能“厚德载物”。有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不断地修养自己的道德,达到德和位的相配。孔子在《系辞传》里面也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 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但德不配位,就必有灾殃了。
所有的这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接触过了吗?或许是我多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