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被称为“七贤”。“七贤”与东汉末年的“三君”(窦武、刘淑、陈蕃)、“八俊”(刘表、张隐、薛郁、公绪恭、刘祗、田林、王访、宣靖)并列。因为他们经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位置有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修武县和新乡市辉县等说法)竹林之中饮酒、纵歌,肆意酣畅,后人将他们与当地竹林合称为“竹林七贤”。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一、“广陵绝唱”嵇康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字叔夜,谯国铚(音zhì,至)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音suī,虽)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领袖人物。
嵇康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是曹魏宗室的女婿,隐居后多次拒绝做官。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因为得罪了钟会,遭其陷害,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嵇康墓又称嵇中散墓,位于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嵇山南麓(原属濉溪之临涣),是涡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同提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深远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有《嵇康集》传世,其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嵇康在文艺上一个通才级人物,他长于音乐、书法、绘画等。他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还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后人称其书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集,群乌乍散”。他又善于绘画,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都已散失。
嵇康隐居后就不再出山从事,大将军司马昭用重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不合作态度,招致了司马昭忌恨,并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63年,嵇康好友吕安的妻子被吕安兄长吕巽(音xùn,迅)迷奸。吕巽害怕报复,恶人先告状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了司马昭。与嵇康早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临刑前,嵇康神色不改,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喜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马上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海内士人无不痛惜,司马昭不久也追悔莫及。《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十大琴曲之一,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北宋大诗人苏轼将嵇康被杀和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被杀并称:“汉景帝以鞅鞅而杀周亚夫,曹操以名重而杀孔融,晋文帝以卧龙而杀嵇康,晋景帝亦以名重而杀夏侯玄,宋明帝以族大而杀王彧,齐后主(高纬)以谣言而杀斛律光,唐太宗以谶而杀李君羡,武后(武则天)以谣言而杀裴炎,世皆以为非也。”
清代词人有诗李清照赞嵇康曰:“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二、“醉酒避亲”阮籍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陈留尉氏(今属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阮籍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之职,世人称为阮步兵。他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八十二首》、《大人先生传》等,其著作收录在《阮籍集》中。
阮籍墓共有两处,一是阮籍墓遗址,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县城小陈乡阮庄村。墓地原来有祠宇,后被黄水淹没,祠毁墓淤。1986年,阮氏族人集资建了新坟茔。二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43中学之内,此为衣冠冢。
阮籍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阮籍家境清苦,勤学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249年,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的阮籍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254,高贵乡公曹髦即帝位之后,司马师为笼络人心,大肆封官晋爵,阮籍也被赐为关内侯,官至散骑常侍。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继任后派心腹钟会多次探问阮籍对时政的看法,都被阮籍用酣醉的办法掩饰。
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想和他结为儿女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拼命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醒人事,一连两个多月都是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没法搭话,只好回复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算了吧,我实在也拿这个醉鬼没有办法。”
阮籍怕说话惹祸,却常常用眼睛表示憎恶:用白眼对待讨厌的人;用青眼对待喜欢的人。他母亲去世之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之人,于是他马上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喜带着酒夹着琴来,他立刻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这也是蛮可爱的作派。
阮籍的《咏怀诗》共82首,继承了我国历史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在体例和技巧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代表作其一曰:“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委婉表达了诗人心中苦闷难以排遣的心境。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转为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
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在士人中名望之高,如《名士传》的排列次序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三、“悬丝尚书”山涛
山涛(公元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有文集十卷,《全晋文》录入五卷,今已散佚。《全晋文》录有其文:《为子淳尤辞召见表》《表谢久不摄职》《表乞骸骨》《上疏告退》《启事》《答诏问郄诜事》等。《淳化阁帖》收录有其书法作品《侍中帖》八行法帖。
山涛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但任郡主簿。西晋建立后,历任大鸿胪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曾多次以年老病多辞官,都不被批准。282年升为司徒后因以老病归家,第二年去世,享年78岁,谥号“康”。
山涛早年丧亲,家中贫困。少年时即有器量,卓尔不群,与嵇康、吕安、阮籍,常在一竹林中交游,志趣契合,为莫逆之交。司马师任命山涛为赵国相,后迁为尚书吏部郎。266年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任命山涛为守(代理)大鸿胪,进入“三公九卿”高官行列。司马炎因山涛清贫俭约,无法供养家人,特别赏赐给他家每日膳食,加赐床帐被褥。礼遇厚重,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山涛在任尚书十余年间,也就是现在的组织部长职位,他把所推荐上奏人物全部列名成册,当时称为《山公启事》,相当于现在的《干部花名册》。他前后荐举的百官都是贤良人士,只有陆亮是司马炎诏命任用的,与山涛意见不一,山涛争辩而司马炎不听,陆亮不久就因为贪污受贿而被罢免。
山涛一生清贫,有“悬丝尚书”的美称。鬲县县令袁毅性贪而行污,以贿赂公卿来索求美誉。他送给山涛丝百斤,山涛不想直接拒绝而显得另类,于是收下藏在阁楼上面。后来袁毅东窗事发,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山涛取出丝交给办案官吏,丝上积满尘土,封条印章未动。
南宋理学家陈普有诗赞山涛曰:“君王祖述竹林风,竹叶纷纷插满宫。祸乱古今惟晋酷,是非忧乐一山公。”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四、“老庄之学”向秀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哲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酷爱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向秀喜谈老庄之学,主要成就在于推动玄学盛行,代表作品有《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隐居之志,后被迫做官,但却“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向秀对《庄子》有很深的研究,曾对《庄子》加以注释,开创玄学注《庄子》的新思路。向秀认为理想的“逍遥”境界存在于现实世俗社会之中,后发展成为“身在庙堂心在山林”的士大夫处世人格理想。
《思旧赋》是向秀经过旧日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好友嵇康和吕安所作。向秀以“旷野之萧条”、“旧居”、“空庐”之景,寄托着物是人非的悲凉。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不便直言,达到了言犹未尽的的艺术境界。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五、“醉侯酒仙”刘伶
刘伶(约221年—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省淮北市)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他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官。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墓所在地争议很大,有为数不少的城市都在争夺刘伶墓,并且都是有理有据,主要有山东枣庄市中区刘伶墓,江苏淮安楚州区刘伶墓,河北保定徐水刘伶墓,山东泰安宁阳刘伶墓,河南新乡刘伶墓以及安徽阜阳颍东区刘伶墓等。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蔑视及对大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刘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代表。
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位。并且他身高六尺,容貌丑陋,沉默寡言,对人情世故漠不关心,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携手共游山水。
刘伶一生嗜酒如命,常常坐着鹿车,带一壶酒,让人扛着锹跟着,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还曾发出“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酒后豪言。
刘伶因饮酒过度导致身体不适,感到极度口渴,就向妻子讨酒喝。他妻子酒倒掉后把酒器毁坏,哭着劝道:“你喝酒过量,这不是养生的办法,必须把酒戒掉!”刘伶说:“戒酒很好,但我不能控制,只能向鬼神祷告,我发誓要戒掉酒瘾。你就准备好祭祝用的酒肉吧。”妻子说:“我立刻按照你交代的去办。”于是把酒肉供在神位前,请刘伶去祷告发誓。刘伶跪着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一次喝一斛,五斗消酒病。妇人之言辞,千万不能听。”说完拿起酒肉就吃喝起来,又一次醉倒了。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曰:“人生各自有贵贱,百花开时促高宴,刘伶病酲(音chéng,成)相如渴,长鱼大肉何由荐。”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六、“卿卿我我”王戎
王戎(公元234年-305年),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最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到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后参与晋灭吴之战因功进封安丰县侯。在荆州拢络士人颇有成效,又被征召为侍中,迁任光禄勋。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并领吏部事务。296年升任司徒。司马伦杀张华等,王戎受牵连被免职,后又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张方劫持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305年,王戎去世,享年71岁,谥号“元”。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他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和年长24岁的阮籍交好。王戎对人评价非常准确,被称为识鉴过人。263年,钟会、邓艾等率军伐蜀,钟会在出师前和王戎道别,询问王戎有什么灭蜀良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第二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大家都认为王戎有过人见识。
王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被时人称为“死孝”。晋武帝时王戎为其母守丧,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手扶拐杖。中书令裴楷前往凭吊其母,说:“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而尚书和峤在同时遭母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刘毅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也无可奈何,成语“卿卿我我”就出自这个典故。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七、“琵琶始祖”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魏晋时期名士,阮籍之侄,和阮籍并称为“大小阮”,“竹林七贤”之一。
阮咸在仕途上一直不得意。在他任散骑侍郎时,山涛推举阮咸主持官员升迁工作,晋武帝认为阮咸好酒虚浮,坚决不用他。因质疑荀勖音律而遭到其记恨,被贬为始平太守,后无疾而终。
阮咸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尤其是长颈琵琶,时号“妙达八音”,有“神解”之誉。存世的作品有《律议》《与姑书》,“阮咸”这一乐器也因他而得名。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精神,但由于当时的高压统治,作家们都不敢直抒胸臆,所以只能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到后人的敬重。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残酷,导致民不聊生。很多文人不但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因此崇尚老庄哲学,到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的文人代表。提起他们,总能想到华章、妙音与美酒,嵇康的风神秀彻、阮籍的狂放不羁、山涛的长者气度、刘伶的以酒为生,确实是令人神往的境界。
“竹林七贤”,贤士中的超级大贤,三国魏晋风度中的绝世风度。
三国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黄其军
作于2018年5月22日(古历四月初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
向秀的处世态度还是很积极的!
👍👍👍☕
此为《三国书评》之57,发出来与众朋友共享🤗🤗🤗
还有一篇收官,不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