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论语》的孔子弟子小传
在孔子弟子中,公伯寮这个名字是比较生疏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将公伯寮(“寮”作“缭”)排在第24位,说他字子周,并采录了《论语》中关于他的记载。《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没有将公伯寮列入孔子弟子。
历史上有人怀疑公伯寮是谗愬之人,孔子不责,而云“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流,司马迁把他列比在七十二贤之数,盖太史公误。也有人说,公伯寮曾任季氏的家臣。孔子在鲁国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时候,仲由(子路)在季孙氏那里干点小事,后来升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总管,后来还做过费宰,而费是季氏采邑,所以公伯寮可能说过仲由(子路)的坏话。
我们姑且根据《史记》的记载将公伯寮(子周)列入孔子弟子。
《论语》只记载了公伯寮(子周)一件事。
公伯寮愬(诉)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论语·宪问》14·36)
公伯寮(子周)向季孙氏告发仲由(子路)。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孔子说:“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子服景伯是鲁国大夫,看来与孔子和端木赐(子贡)关系比较好。孔子死后,叔孙武叔在朝廷上跟大夫们说“子贡贤于仲尼”时,子服景伯就告诉了端木赐(子贡)(《论语·子张》19·23)。
《论语》里没说公伯寮(子周)向季孙氏告发仲由(子路)什么事。
孔子在这一章里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孔子罕言利,但“与命,与仁”。“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也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周游列国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9·5)
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时,宋国的司马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7·23)。
孟子也有过相似的经历。
鲁平公正要见孟子,但被宠幸的小臣臧仓拦住了。乐正子告诉了孟子,孟子说:“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人要做事,是有人促使他做;不做事,是有人阻止他做。不过做或不做,并不是人力所能主宰。孟子说,我与鲁侯不能遇合,是天命,姓臧的家伙怎能使我不遇?(《孟子·梁惠王下》)
“天命”确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很多人不信天命,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但是,一个人不管做怎么的努力和改变,其最后的结果,又何尝不是上天让你如此呢?不管是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还是哪吒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