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式开场之前的几点事项:
1、自我介绍
讲师的自我介绍很重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标签。
2、分组破冰
选组,分组长的几种常用方法:
1)如果整个组的年龄层次都偏大,都是中层以上的领导,那么以组员自行指定为主,才能众望所归。
具体操作办法:每位组员指出你认为本组内最能胜任组长职责的人,得票最高者当选组长。
2)如果组员年龄层次参差不齐,可指定全组年龄最小者当组长。
3、设定培训目标
具体方法:
让每位学员在便签纸上写下参加本次培训的目标,想要达成的结果,张贴出来,也便于讲师根据便签纸上的内容对本节培训更有目的性。
4、课程设计的三个思考
1)Why 为什么
2)What 是什么
3)How 怎么做
5、课堂约定
一颗红心:自我提升(架高学员,给学员戴高帽子)
两项准备:嘴和手
三大注意:
1)不要随意否定,批判……
2)不要随意走动
3)手机可以响,但是……(如果响了到台上将一个笑话)
关于手机,不能强制性收缴,以一定形式限制使用:
A.拿出你们的手机,摆出一个自认为最漂亮的图形,说出所摆图形的意义,并对这个意义讲述表示肯定,希望这个图形能保持到下课。
B.拿起你的手机,对你右边的同学说:如果我的手机响了,就把它送给你!
二、认知培训与培训师
1、培训和教育的不同:
培训:以学员为主,以培训师为主导
提炼总结:培训就像男人购物,教育就像女人购物
培训在企业中的价值
投资汇报
集体行为改变
印象深刻
有兴趣听
从培训师的角度,培训的重要性是从底到高
3、练习:演绎主题:一杯茶
1)教学讲解
2)演讲表演
3)培训训练(一消,二洗,三泡,四分)
4)讲故事
培训(互动)
演讲(条理、逻辑)
教学(内容)
4、培训师能力模型
通过这个模型,了解讲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利用你的优势。
亲和力——内驱力——逻辑力——应变力
关于应变力:如果遇到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把问题抛给对方,也可以抛给其他学员,讨论、讲评
5、培训师的角色定位
编:确认需求,课程内容编写
导:方法与设计
演:演示、呈现
6、了解学员
成人培训的特点:
1)自尊心较强
2)耐久力差
3)关注课程实用性
4)乐意有机会表达观点
5)拥有丰富经验,受固有思想影响
二、培训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流程
1)培训需求及分析
2)选题
3)搭建课程框架
4)教学内容设计
2、课程设计原理:感性+理性
左脑理性:抽象脑、学术脑,逻辑/语言/分析/
音乐、创造、情感、图画
右脑感性:艺术脑、创造脑
图画、音乐、韵律、情感、创造
逻辑思维、事实、语言、数字
3、课程设计的原则——戴尔“经验之塔”
4.培训中的10分钟理论
据科学家研究证明:成人的大脑在没有持续新鲜的信息刺激下,10分钟后自动关闭,不再接受其他信息!(心理学家:John Townsend)
5.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
学员目前的现状与岗位需求、能力、个人发展方向的差距分析
6.培训需求分析常用方法:
7.课程背景
开展培训的事由,即为什么而培训,是课程目标的基础。
8.课程目标
强调通过培训达到什么要求,掌握某种知识、技能;是衡量培训效果的一种标准。
9.思维习惯
大脑自动认为一同发生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大脑一次能够理解的概念数量是有限的。
神奇数字“7” 乔治 米勒
10.逻辑流程顺序
时间顺序
结构顺序(整体分割成部分)
重要性程度
11.金字塔原理的应用
12.课程导入的设计
1)悬念法
2)温故法
3)演示法
4)游戏法
5)事件法(最近发生的,众所周知的)
6)数据法
7)引言法
8)PIP法
目的:引发兴趣、快速破冰、建立可信度、切入主题
13、设计课程基础元素
1)开场白 2)课程导入 3)课程目标 4)课程目录
6)课程内容 6)定义理论 7)图片证据 8)数据证据
9) 视频证据 10)工作案例 11)道具操作 12)提炼经验
13)小结回顾 14)精彩案例 15)精彩故事 16)工作流程
17)]练习实践 18)赋能游戏 19)课程收尾 20)感谢收场
四、教学的内容
1、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1)重要的概念和定义(理念知识点)
2)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
3)实际工作中的经典案例
4)重要参考文献
5)能够全是论点的引经据典
6)支持性的数据、技术参数
7)照片、图片、视频
2、素材的后期整理与加工——数据分析
1)提炼数据当中有价值的部分
2)用适当的图形、图标呈现数据
3)结合课程,分析数据背后的意义
3、素材的后期整理和加工——案例润色
1)采用叙述的表现方式(故事描述法)
2)用细节加强学员的现场感
3)转换学员熟悉的场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