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48期“独”专题活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全诗的概意是:往前不见古来礼贤下士的贤君,向后不见求才若渴的明君。想到这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让自己忍不住悲伤满怀,热泪流淌。
全诗短短22个字,却有一种穿透千年的力量。我们品读一首诗、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它写作时的时代历史背景。这首题名“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是北京市的古称。“幽州台”是指建在幽州的高台。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在幽州建造了一座高台,又名蓟北楼,并在幽州台上放置黄金等重礼,以此招揽天下贤良之人,所以这个高台又被称为“黄金台”,燕昭王也因此被天下贤才奉为明君。陈子昂这首诗以“幽州台”为主题,正是借此寄托自己的期望,他期盼自己也能遇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作者陈子昂何许人也?陈子昂(659—700),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自幼性格便轻财好施,慷慨任侠,却很不喜欢读书。他从十八岁才开始潜心读书,仅用了五年时间便考中了进士,足见其天资极为聪颖,是一位妥妥的学霸。
陈子昂算是一位富二代,他行事十分张扬高调,并且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年轻时从家乡四川来到长安,准备在朝中求职,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因为朝中无人,四处碰壁。于是怀才不遇的他便想出了一个自我营销的奇招:在市场上花重金100万钱买下了一张胡琴。
大家很惊讶,问他为何肯出如此高价去买一张胡琴。他说:“我向来很擅长弹奏这种琴,请大家明天到我的住处来,我将为大家演奏几曲。”第二天,大家到他的住所,只见陈子昂手捧胡琴,忽然站起,情绪激愤地对大家说道:“我虽无二谢之才,但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入京,携诗文百轴,四处求告,竟无人赏识。此种乐器本低贱乐工所用,吾辈岂能弹之!”说罢,把这把万金购买的胡琴,重重摔碎在地上。
然后,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他又迅速拿出他写的诗文,分送给大家。大家读后,顿觉不凡,并争相传看。据说当时的京兆司功王适读了他的诗文后,惊叹地说道:“此人必为海内文宗矣!” 陈子昂通过这样一种成功的自我营销,短短一日之内便在京城扬名立万。
后来,唐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他写了一篇《大周受命颂》献上给当时的女皇武则天,并奏请在洛阳为高宗建陵墓。武则天因此特意召见他,经过一番交谈之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当场赞扬道:“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煜。”拜为麟台正字(武则天朝的一种文学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唐朝的谏官)。
陈子昂在政治上积极支持武则天的革新措施,一腔热情的他却忘了,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正是鼓励告密、大兴冤狱的武则天时代。他对武周朝的一些不合理弊政屡次提出抨击,上书论政“言多切直”,对当时种种苛政弊端毫不留情,每每直触龙鳞,颇令武则天不快。为此还一度因受“逆党”株连被打入监牢。不得不说,撇开性格原因,陈子昂身处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敢于直面弊政,诤言不避,其身上所具有的勇气和人格力量还是令人佩服的!
屡受打击的陈子昂,纵然身怀宰相之才,但一腔政治抱负却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这使他心情异常压抑和苦闷。再加上他秉性正义、性格刚直,其政治主张和行为方式特立独行,与当时的社会名流格格不入,因此得罪了武三思等权贵,导致了他的仕途从此不顺,也屡次被贬、充军。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朝代。经过唐太宗在位23年的贞观之治,先后攻灭东突厥,吐谷浑,重创西突厥和高句丽,使领土扩张了整整一倍有余,后来在唐高宗李治的领导下,继续开疆拓土,灭西突厥,征高句丽,使大唐领土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之多,幅员辽阔,史称“巨唐”。
但是,大唐的江山自从被武则天接手之后,由于内部政治斗争严重,外乱不止,吐蕃国大规模进攻唐朝,突厥乘机复国,契丹也趁机发动攻击,由此造成唐朝疆域大幅度缩水,最严重时只剩下原来的一半,边境战事也一直是屡战屡败,甚至几乎全面崩溃。
《登幽州台歌》便是陈子昂三十八岁那年随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下的诗作。在武周与契丹的一场大仗中,时任武攸宜幕府参谋的陈子昂向武屡次进言,甚至表示愿意亲率1万士兵担当敢死队,但是被畏敌如鼠,却又刚愎自用的武攸宜屡次拒绝和训斥,甚至反把他降为军曹。
后来,唐军一场战役中遭遇惨败,随军出征的28名大将几乎死伤殆尽,在河北迁安一带的唐军也几乎全军覆没。陈子昂接连受挫,英雄失路之下,眼看满腔报国之志成为泡影,但恨自己生不逢时,心情沉重之时登上蓟北楼远眺,但见宇宙天地的广阔苍茫,顿时觉得无限孤凉,止不住悲从中来,怆然泪下,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陈子昂在诗中吟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想到宇宙的广袤与人生的渺小,使我们感受到的是在天地宇宙背景下的个人对命运所赐与的悲凉发出的一种坚强的拼死抵抗,而非无力和渺小的哀叹。他所感叹的是,人的生命存在,与天地宇宙而言,实在不过微尘一粒。越过千年的时光,我们回望苍茫的天空下,幽州台上那个禹禹独行的背影,孤独和落寞中,又显得何等的坚强与不屈!
千年之后,明末清初有一位叫黄周星的文人就《登幽州台歌》一诗写下感言:“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后来,因为父亲年迈,体弱多病,陈子昂索性辞去官职,回乡专心伺候父亲,但回家不久他的父亲就病故了。武三思等权贵仍不放过他,勾结当地官僚陷害陈子昂,他最终锒铛入狱,于42岁那年冤死在狱中,令“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如此一代雄才,一生却无比坎坷,以至于天不假年,壮年夭折,令人无限扼腕。
陈子昂一生追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的思想中始终充满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在他的很多政论和奏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洞察国家安危的远见,关怀人民疾苦的热情,但终究时代的客观因素使然,他未能如愿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尽管陈子昂曾经自嘲:文章小能,何足道哉!但却不妨碍他赫然成为了一位文学史上历史地位极高的大诗家。他在诗文上,上承汉魏气质,倡导诗歌革新理论,继初唐四杰之后,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雄浑的诗风,彻底肃清了齐梁诗歌中绮靡纤弱的习气,对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功绩。
可以说,对于唐代的文坛来说,他就是一面旗帜。他的诗风,几乎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所有唐代著名大诗人如张九龄,李白,杜甫等等,于唐代诗文而言,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受到后世的高度评价。如李白便把陈子昂称为“凤与麟”。据说他在看了陈子昂的诗集后,便立即将自己以前的作品撕毁了。韩愈则在诗中评价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意思就是,陈子昂便是这盛唐文章的先行者,如果没有他,也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大诗人李白、杜甫了。所以,陈子昂又被称为“唐之诗祖”,他的文化光辉,震古烁今,照亮千年。
但孤独和坎坷,终是陈子昂这一生的主旋律。他一生的际遇,便是一首生命的悲歌。以至于这位旷世的独行者所发出的千年一叹,至今仍旧令人感到无限地悲壮苍凉,使人久久无法释怀。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