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前几日淘的“邂逅手工”压面机到了,还没到饭点,但天生好奇新生事物的吃货迫不及待地去和了一块面,待醒好后测试新宝贝。如此小巧的玩意儿能好用吗?但亲测打消了我的疑虑,按照说明装好零件,塞入面团,转动手柄,不消一分钟的功夫,一人量的面条就新鲜出炉了,对于爱吃面的我来说真是厨房必备神器。
许是触景生情吧,开心之余,我猛然间想起了儿时家里煮饭的场景。脑海中的画面定格于某次亲戚来家里聚会大姨小姨、姑姑、舅舅等都在,快到中午,爸妈、爷爷奶奶还有客人中的女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合计好吃什么之后,有人去菜园里摘菜回来洗菜,有人去准备烧火用的柴草和做饭用的水,还有爸爸去集上买酒卖肉和其它所缺之物,还有妈妈在一米多见方的大案板上和面擀面,面一次次在长擀杖上摊开、卷起,忙的不亦乐乎。
提起柴和水,不得不插播一下,那时,水井是全村共用的,在村子大体的正中间,各家自己备水桶和扁担挑回家,柴分软柴和硬柴,硬柴是主力,多由上年纪的人去河坡、山边砍伐或捡拾回来的枯枝,一天天一捆捆地背回到小院里做烧柴,软柴是用来引火的,一般用麦秸,在大块田的一头,一家一块打麦场,每家一个麦秸垛在麦场上整整齐齐一字排开,是农家的标配风景。
风风火火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爷爷坐在土锅前的小木凳上,点燃了灶膛的火,烟囱上就升腾起了袅袅的炊烟。大锅小锅两个灶膛同时烧开,大的炖肉小的做小菜,铁锅和铁铲奏起交响,鲜肉在热汤中完成奇妙旅行,咕噜咕噜地吐着泡泡,沁出醉人的香。约摸两个小时后,一桌菜、一盆面热腾腾地上桌了。大伙儿围坐着喝酒、聊天,东长西短地没完没了,在孩子们的眼中,大人们吃饭的时光仿佛特别漫长,不多久便离开桌子各处玩耍去了。
时代在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地道的乡间生活自离家读高中开始就渐行渐远了,而今身处格子楼的方寸厨间,煮饭效率大大提高,没有了砍柴挑水的艰辛,没有了烟熏火燎的烦恼,然而,在这里却无法感受园中取菜、道旁摘果的农家之乐,无法吃到浸润着林间的芬芳和柴草的清香的灶火食物,更不能享受亲友之间自然无间的团聚之乐。
不由慨叹:快了节奏,淡了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