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哲思想法
青少年成长的路上,家长你是阻力还是助力

青少年成长的路上,家长你是阻力还是助力

作者: Hi靠近我温暖你 | 来源:发表于2019-05-23 09:01 被阅读13次
青少年成长的路上,家长你是阻力还是助力

日更第23天。

台湾黄政昌导师的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这门课学习完毕,我想借此题目把黄教授课程里的精彩观点和内容做梳理和总结。

父母成为阻力的观念与做法

孩子沦为我们父母的工具,或替自己圆梦,或证明自己(借优秀孩子来证明优秀父母)。孩子成为父母的私人物品,父母按照自己意愿任意打造孩子,忽略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

父母成长的步伐常常跟不上孩子的成长速度,要么总以成人视角去对待我们的青少年——高要求、高期待、不允许孩子犯错;要么就是把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当儿童一般对待,善于命令与控制。

这样的父母造就了中国豆瓣网上一个的无法超越的亲子经典话题《父母皆祸害小组》,黄教授提到了该话题中参与人数最多的几个讨论主题:

家庭是这个世界最无法原谅的地方

父母毁掉你心中的什么东西?

从小到大,父母爱的不是我,而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别人家的小孩

中国的父母是如何帮自己的孩子变成剩男剩女?

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是丧心病狂?

虽然没能看到成年后的人们在贴子里是怎样控诉自己的父母,但就这些讨论题目就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和反思了。

在我的咨询个案中,的确有来访有类似这样的表达。

“家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地方”

“一辆车有低配、中配、高配,我不奢望我的父母给我高配,但他们甚至连个低配都没有给到我。”

“小时候父母从不让我出去玩,我是透过窗户看小朋友玩,我在家真的把一根细铁丝磨成一根针。”

“父母是老师,对我很严厉,无论我怎样努力,永远都不是他们心中想要的乖孩子。”

我自己也是老师,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是丧心病狂?”这句话有切身体会,生老大时我和爱人商量一定用心培养儿子,目标是:超越我们。

后来大宝三岁,我和爱人在儿子的培养目标上就出现了松动,变为“培养他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再后来随着我对青少年心理咨询地深入,最后改为“成就孩子,让他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虽然育儿观念发生了转变,但仍然也会有知行不一的时候。

大宝刚上一年级,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家长群里见他好几次“榜上有名”。一天宝贝说我最近患上了“强迫症”,成天催他学习。

我觉察到是自己的问题——过度焦虑,还有就是道德绑架,心理老师竟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儿子,妈妈生病了,你要负责想办法治疗一下妈妈的强迫症,我现在该怎么办?”

“少念我一点就好,可以提醒和帮助我。你自己要学会调整呀,如果还不行只有送医院了。”

写到这里想起老黄的金句,“是青少年有问题,还是父母有问题?”、“青少年真的不正常,还是父母觉得他不正常?”


父母如何成为助力

一、父母在养育路上需要终身学习。

老黄说“青少年是世界上最难搞的生物”、“没有当过青少年的父母,不算当过父母。”

对于青春期孩子家长有必要对孩子生理及性发展特征、情绪、认知、自我认同、同伴关系、亲子冲突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学习。

要想和熊孩子斗智斗勇,先走进他,了解他,摸清楚他的习惯、秉性、内心想法及身心发展特征,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

任何软件、任何一个产品用到一定时候都需要修补漏洞,和升级更迭。但是青少年的父母对于“孩子”进入到这样一个最特殊的阶段,显然缺少对自己的升级更迭意识。等到熊孩子把家人弄到鸡飞狗跳时,才不得不进行学习和培训,才来做修复工作。

事实上,很多家长、老师仍高高在上、顽固守旧地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大旗教育着孩子。殊不知这样想当然的管教很多时候事与愿违——“真没有为孩子好”。


二、父母需要在育儿路上作观念和管教方式上的转变。

最后,抛出父母灵魂的三个拷问:

你是不是在让孩子帮你圆梦?

请记住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事实上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

这些成绩、才艺、表现是你要的,还是孩子想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少年成长的路上,家长你是阻力还是助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em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