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个人公号,ID:何小仙儿,文责自负。
01
参加完老闺蜜的葬礼,姜玉珍一下子变得颓废了起来。她今年六十岁,可世事无常,身边朋友圈子里的同龄人眼下已经走了两个了。
她知道自己老了,身体的每个关节都在时刻提醒她,人生这趟车她已经快到终点站了。
记得闺蜜刚查出癌症的时候,她也跟风去医院做了全身检查,万幸没有查出什么大毛病。出了医院看着手里的账单还止不住地心疼,这些钱能给孙子买件好衣服穿了。
想想又觉得可笑,自己操劳了快一辈子,这点钱就算花在自己身上也是受得起的。
想起她和闺蜜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去年冬天。她还羡慕地夸闺蜜好福气,儿子女儿个个争气又孝顺,生场病大家抢着出钱又出力,一点儿不含糊。
她和闺蜜从幼时就相识,长大后同一年嫁的人,后来一起奋斗从村里搬去了城里,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她们从未走散过。
可是闺蜜竟然还抹着泪跟她诉苦,说自己真的不想再受这些罪了,这样苟延残喘,光着头整天戴着假发的生活真的太痛苦,这个冬天实在太冷了。
都说病人怕冷,闺蜜住的房间二十四小时开着空调。姜玉珍热得出了一身汗,可闺蜜依然冻得嘴唇都在发抖。
闺蜜幽幽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养了一对孝顺的儿女,可是如果让我人生重来一次,我坚决不要这样过……”
这话让姜玉珍低下了头,是呀,如果人生能够重来,她也不愿选择这样的人生。
沉默了一会儿,她打起精神故作欢快地问:“嗐,都这岁数了,还扯这些干啥?你就说,你还有什么遗憾,我能帮你尽量帮你完成!”
闺蜜听了她的话,本来就没有神采的眼神变得更加黯淡。她说你还不知道嘛,我这辈子就喜欢花,就想去南方那个有名的四季开花的城市去看看。听说那里暖和,不像咱们北方,这个冬天盖了三层棉被我还是暖不热。
可是你看我,这辈子都没出过省,净围着孩子打转了。其实说起来也谈不上遗憾不遗憾,我们这代人,不都是这样过的吗?看样子我这辈子是没有机会了……
“谁说没机会?你好好养身子,我过段时间就去考驾照,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拉着你,你带着钱,我们说走就走……”姜玉珍说得一脸认真。
这话把老闺蜜逗笑了,只见那张惨白的脸此刻就像一朵枯萎后没有水分的花。姜玉珍眼里蒙上了雾,鼻子开始发酸。她曾亲眼见证过闺蜜年轻时的模样,那时候娇艳欲滴,就像朵盛放的玫瑰。
02
临走时,她在闺蜜的手上拍了拍,说过几天再来看她。
下楼时闺蜜的女儿叫住了她:“姜阿姨,你等等我……”
“姜阿姨,你说我妈妈还能好吗?”闺蜜的女儿带着哭腔问。
她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张了张嘴想说几句安慰的话,可是怎么也说不出来。闺蜜的样子已然是油尽灯枯,恐怕是回天乏术了。
“好孩子,这些日子阿姨都看着呢,你们兄妹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命了。以后我们多陪陪她,让她开心点,或许就出现奇迹了……”
闺蜜的女儿还不到三十岁,听了她的话,可怜兮兮的眼睛里竟然迸发出了一点希望的光彩。
人呐,有点希望比什么都强。
姜玉珍没有回家,而是转道去看了自己的老娘,到了她这个年纪,才真体会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
老娘八十多岁了,住在她的哥哥家,哥哥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老娘身体不太好,最近总是半夜惊醒后睡不着。
所以她准备在哥哥家陪老娘住几天,半夜好有个照应。
这还真不是她不愿意把老娘接去自己家,老娘虽然年纪大,可是一点不糊涂。这么大的年纪,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她怎么可能去女儿家住呢?
她陪着老娘住了十来天,直到闺蜜的女儿给她打电话让她去参加葬礼。
03
那个电话让她慌了神,她从来不知道原来生命的消亡是这么突然的事,也不明白为什么不久前还能说能笑有温度的一个人,会在几天的时间去到另一个世界。
不明白,也不需要明白,这是每一个人终其一生必须要接受的课题。
葬礼上老闺蜜的女儿趴在她的怀里,哭得浑身颤抖。她摸着孩子的头发,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这孩子是她看着长大的,从小跟她很亲, 女孩抬起红肿的眼睛跟她说:“姜阿姨,我以后没有妈妈了……”
看着怀里的泪人,她心里不断念叨,人生真的太苦了……
她哭完便打起了精神,嘱咐老伴儿帮着孩子们把后事办好,以后孩子们常常走动,让闺蜜安心地离去。
送走了闺蜜,她一个月除了看望老娘,几乎都不出门。总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好不容易孩子们大了,以为熬出头了,可是身边的朋友却走了。
可生活就是这么残酷,她没有颓废太久,就在大家准备迎接新年的某天夜里,老娘在睡梦中安详地离开了。
也许是她刚经历了闺蜜的离开,所以心态竟然豁达了许多。老娘的结局在她的眼里算是善终了,终点时能平静地下车也是一种福气。
这个冬天,她送走了两个生命中最亲近的两个人后,她病倒了。
一眨眼过了年,新年新气象,人们也仿佛随着那些蛰伏的植物一样,一夜之间焕发新生了。
只有她,仍然躲在阴影里走不出来。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竟然一点用都没有。毕竟那些苦药汤子能医得好病医不好命,她这是心病,只能自救。
那天她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如果自己真的到了那一刻,请不要给自己过度治疗,让自己体面地走。
大儿子拿着手机疯狂地回了一阵信息后,抬头跟她说:“妈,你把我们兄弟叫过来就是说这个呀?你太悲观了,我看不过是着了风寒,吃点药就好了,说得这么严重干嘛?”
二儿子也说:“妈,大哥说得对,你想得太多了,你好好休息,等到星期天我把你孙子给你送过来,让他陪你玩几天……”
04
两个儿子给她说了一会儿宽心的话,期间儿子们的手机一刻也没闲着,电话信息一个接一个忙得停不下来。
她知道儿子们工作都忙,就让他们走了。
孩子们走后,她身边只剩下老伴儿,这个和他相互扶持半辈子的男人,此刻看起来也老了。
老伴儿把药端来递给他,给她倒了杯温水,亲眼看着她喝了下去,才放心地走了出去。
出去时跟她说让她好好睡一觉,有事就喊他。她躺在床上闭着眼这才有了点笑容,这个男人还是跟年轻时一样木讷不爱说话,但行动上从来没有掉过链子。
她也许真的老了,一闭上眼就想起前尘往事。
回忆这一生,其实她过得也没有那么糟糕。
姜玉珍一共生养了两个儿子,小时候比平常的孩子顽劣淘气,她记得自己那时候每天的喉咙都是嘶哑的。
丈夫和她都出生在农村,从小不怕苦不怕累,一路奋斗竟然也在城里扎了根。孩子们就像春天的小树苗,风一吹就长大了。
儿子们长大后倒也争气,虽然读的大学都不好,但毕业后个个都找到了好工作,还都靠着自己娶到了媳妇。
两个儿子他们分别帮着付了婚房的首付,贷款儿子们从没让她操心。比起那些一味啃老的孩子,她的儿子们都算是挺孝顺的了。
很快大儿子的孩子出生了,是一对龙凤胎,老两口高兴坏了,争着抢着要去抱。大儿子儿媳要上班,他们老两口便主动承担了养孩子的重任。
不是他们不愿花钱找保姆,而是被那些新闻吓怕了,他们关掉了生意不好的店铺,反正养老的钱已经攒得差不多了,在家含饴弄孙也是件幸福的事。
可是养孩子不是说着玩儿的,时代毕竟不同了,这一代的孩子都是照着书养的。
老两口浑身是劲儿,戴着老花镜日夜研究育儿知识,这对龙凤胎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已经差不多成了半个专家了。
05
他们把龙凤胎带到上小学,大儿子说以后除了假期都不用他们操心了,老两口总算是松了口气。
可是没等他们休息过来,老二媳妇就来跟她报喜说自己怀上了。言下之意就是帮老大带了这么久,现在该轮到她了。
家有两个儿子的一碗水要端平,这个道理她懂。
于是老二媳妇生完后,她就主动去帮着带孩子,老头子在家无所事事,就在附近四处打点零工。
姜玉珍帮老二带孩子的时候,明显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也许是因为熬夜,记忆力下降了许多。
给孩子做的辅食明显不如以前精致,有时候手忙脚乱还会打坏东西,时间久了老二媳妇便有点心生埋怨。
她只好又把孩子带回了自己住处,老二和媳妇每天上班,只有周末才过来看一眼。
就这样磕磕碰碰地把孩子带到了上幼儿园,便送还给了老二家。
因为老二家的房子出了小区就有一家有名的幼儿园,所以孩子住她这里也不方便。但儿子儿媳下班晚的话,她和老伴儿还得去帮着接送。
这样掐指一算,十年的光阴又过去了。
她这辈子,养大了两个儿子,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也算功德圆满了。
是时候该享受生活了,她曾在手机某视频软件上关注过一个独自开车去旅行的老太太。
老太太手扶方向盘的样子洒脱又自由,在全国各地体验各种风土人情,她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以她的条件来说,又好像真的没有理由这么去折腾。老伴儿虽然话不多,但还是知冷知热的。儿子们嘛,也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哪儿有十全十美的?
06
可是这么多年,那个老太太开着车驰骋在路上的情景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她也想试试开着车风吹到脸上的感觉,去看看路的尽头是什么……
如今老娘去世,闺蜜离开,她突然有了强烈的愿望:她想考个驾照。
这个念头产生后,她一刻也等不及了。
她把老伴儿喊过来,对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是老伴儿坚决不同意,说她近几年身体机能下降太严重,根本不适合做这件事了。
老伴儿说,都这个年纪的人了,折腾这干嘛呢?万一有点什么事,不是给孩子们找麻烦吗?
这话细想之下确实有道理,可是她就是觉得委屈,为什么这么快她就老了?她明明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做,怎么突然间就老了?
越想心里越说不出的委屈,她低着头任由泪水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看她哭了后,老伴儿赶紧安慰她,说想出去旅游可以呀,要不报个团吧,我们一起出去散散心。
她没说话仍是觉得伤心,老伴儿又说,那要不然这样,我们买个面包车,我有驾照,我带着你,咱们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姜玉珍擦了擦泪,抬头看着老头子说:“我知道我老了,可我就是想考个证,我这个年纪,考这个证不是为了加薪还是发财,确实也没有什么实在的用处,可是我就是想考……”
晚上的时候,两个儿子带着儿媳孩子们浩浩荡荡地来看她了,孙子孙女扑在她的怀里喊奶奶,儿媳两个霸占了厨房,买来的食材有生的有熟的,没一会就弄了一桌子菜。
屋里很快有了烟火气,这样热闹的场景让她眼眶发热,其实她拥有的已经比大多数同龄人多了,为什么不知足呢?
吃饭时儿子边给她夹菜边劝她,说那个证既然考了也没用,干嘛去风吹日晒受那个罪呢。儿媳也附和着说,老人开车上路不安全,还给她举了很多新闻案例。
07
她明白了,儿子们估计是被老头子请来当说客的。
大儿子说:“妈,你想去哪儿尽管跟我们说,我们都有车,随时候驾。但那个证,真的别考虑了……”
姜玉珍低着头嘴里含了一口饭,呜咽着点了点头。
好了,终于皆大欢喜了。儿子们吃饱喝足开始吹牛,两个儿媳叮叮咚咚收拾完开始聊八卦,孙子们则爬上了沙发看起了动画片。
姜玉珍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说不出的酸涩滋味。
老头儿也高兴,拿出一瓶珍藏的老酒,说要跟儿子们喝一杯。
只是几杯下肚,便毫无预兆地倒在了地上。
孩子们吓坏了,赶紧把老头儿送去了医院。结果是高血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大家松了一口气,还好不是中风。
一番抢救后,儿子们帮忙办理了住院。老头子醒了后吵着让儿子们赶紧回去,不要耽误了第二天上班。
儿媳们要照顾孩子,她便留在了病房陪护。
孩子们走后,已经是深夜了,老头子看着她,张了张嘴说了一句话:“你想干什么就去做吧,不要等躺在病床上了才后悔……”
姜玉珍给老伴儿掖了掖被子,让他别说了赶紧睡。
几天后老头子出院了,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姜玉珍去驾校报名。
儿子们知道后又过来劝说了几次,但老头子充耳不闻。姜玉珍练车的时候,老头子就提着保温杯守护在旁边。
天热时给她打伞,天冷时给她拿外套。驾校里的那些年轻学员都羡慕她,纷纷向她请教御夫之术。
她红着脸摆摆手:“别闹了,我都这么老了……”
“不不,姜阿姨,你不老,你的人生刚刚好,还有大把的岁月可以享受生活呢……”年轻人就是会说话。
08
姜玉珍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她竟然一科都没挂,一路绿灯拿到了证。
那天姜玉珍的老伴儿亲自下厨,给她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吃饭时跟她说最近抽时间去看看买辆车。
这一次老两口团结一心,没有被孩子们的劝说动摇意志,没几天还真买回来一辆八成新的二手面包车。
儿子们见拦不住他们,反正管不了索性就不管了。既然老妈这么顺利拿到了证,说明是具备上路的能力的,再说,有老头这个老司机跟着,应该没有问题。
姜玉珍在这个晴朗的五月,载着老伴儿和一车生活用品出发了。
只是因为她是新手,所以不能上高速,只能按着导航走在乡间小道上。
他们经过一大片正在吐穗的麦田时,老伴儿在旁边嘀咕:“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咱们去哪儿?你还没说呢。”
“去南方,去那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十块钱能买一大束玫瑰花的地方……”
“可是你开得这么慢,咱们猴年马月才能到终点?”
“不怕,冬天来临之前到那里就行。听说那里四季如春,今年的这个冬天应该不会那么冷了……”
远处是平整的田野和村落,白杨树高耸挺拔,夕阳把路的尽头染成了金色,就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