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老师一样,我也把孩子当成自己最重要的学生加以培养,这是我们对家庭承担的重要责任,也是对社会应当做出的主要贡献。
然而,对于他的成长和教育,我一直走在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上。
告别哺乳期的回望
也看过《2012》,也听过玛雅预言,也关注过全球动荡的局势,但这些都没有奶粉喝了几罐、尿布还剩几张、体温是否正常来得真切醒目。2012的2月,告别我的哺乳假期,不得不走进沉重繁忙的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也曾为体重的升降而介怀,也曾为每每被哭声打断的美梦而伤神,还曾为小家伙的身体有恙而焦灼,甚至为产后的抑郁所笼罩,常常体验冰火两重天的滋味。但当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一边整理工作资料,一边回想他每晚腻在怀里玩耍的情景,心里那些细细密密的温馨感觉竟随着血液慢慢地爬遍全身,幸福和感动在心间悄悄的荡漾开去。过去两年那些曾被视作痛苦、无奈、心酸、劳碌、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日子竟然成了我今生将永不再回的美丽时光。
爱笑、爱闹、爱玩、爱折腾的天性让儿子迟到了很多年,对生活的迷糊和懵懂使得人生完全没有什么计划可言,总觉得”生活可以是任何样子,唯独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 无法想象,无法预料,也就无法计划,所以就懒得想象,懒得预料,懒得计划,这种懒得哲学伴随了人生许多年。虽然没有寒号鸟的凄凉,却也平凡得一塌糊涂。他来了,爸爸说就取”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之意,大名“自牧”,小名“谦谦”,希望他能够独立自主,发愤图强。十来天的孩子,经常在襁褓里傻笑,妈妈说,是送子娘娘在逗他,把我笑到肚子疼。一个月的时候,他竟然和外婆咿咿喔喔的乱讲一通,咯咯的笑个不停。三个多月把他放在沙发上,人家自顾自地玩耍,居然把我给买的“淘气堡”用两只手和两只脚合作,举起来了,爸爸还专门为他摄影留念。四个月的一天,我们把他放在婴儿车上带去市场买菜,他抗拒,学会了生气,不理人。五个月的时候长出了两颗老鼠牙,经常对我龇牙傻乐。六个月时候舅舅从广州来看他,爱上了捉迷藏。七个多月叫出了貌似“爸爸”的发音,八个月的时候喊出“妈妈”,九个月生了一场大病,持续了两月,以至于我和老妈两人把整个城市的大医院跑了个遍,常常是通宵达旦的照顾他,体重从一百一十多狂降到九十。十一个月可以小走一两步,一岁可以走六七米远了。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快乐之旅,每天都把我们家不停的来回丈量,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瞬间变成玩具,家也瞬间变成游乐场。幸运的是正好遇上我放寒假,我们俩每天都可以一起玩一起吃,并且每天睡到自然醒,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是巡视一下我在不在,如果目光相遇,笑脸马上绽放。每天要变着花样为他准备营养又容易消化的东西,每天要根据气温的不同决定穿什么样的衣服,根据拉出的便便是什么样的颜色以此来判定消化是否良好,每天要计划到哪里消磨时间也可以学到东西、、、、、、必须一一安排,一一亲历。终于知道了,原来自己是这么长大的,自己的妈妈也曾经为了小孩做了如许多的事情。常常想到此处,眼角就有湿湿的感觉,俗语“养儿方知父母恩”不假。不苦不累不抱怨是假的,我也只是个凡人而已。但是也因此体验到了被一个人彻底需要彻底依靠的强大感,自己是另外一个人的天和地,世界和全部,自己感到重要得不行!
眼看着他一天天的长大,家里的小衣服都在不断地送给朋友刚刚出生的小孩了,才惊觉到,这些日子总是单向的,逝者如斯,长大了孩子,流走了时光,就连他清脆糯软的笑声有一天终将要消失,喜欢腻在我怀里玩耍的习惯也会随着成长不再,“我们到底可以陪伴我们的孩子多久?”其实是一个让人害怕的问题,我们带来了孩子,到底是我们给了孩子更多还是孩子更了我们更多?任凭多么精明的会计恐怕也难以算计。
陪着我家小子出生和成长的那一年,将会是我生命中一段无限美丽的时光。
随着孩子成长而生长的焦虑
“孩子这段时间怎么又没有什么胃口?”疼爱自牧的外婆又在给我反映孩子的进食情况。
“小家伙人挺精干,就是个子比同龄小朋友矮了点。”爷爷用他医生专业的口吻告诉我。
“卓老师,你们家孩子好聪明哟,再长点肉就好了。”邻居友好的向我暗示。
每每他们把话送进我耳朵的时候,我的心总一紧一紧的。
“自牧妈妈,宝贝今天在学校和王涛大打架了......””自牧妈妈,宝贝这次逻辑高比赛,没有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得了个进步奖”......
来自幼儿园老师的信息比起亲人邻居的评价对我的造成的震撼要猛烈得多了。
幸运的是,因为自己多年来从事教育工作,心中有自己的观念和原则,接收所有的信息之后还知道如何取舍,知道该怎样行动。
然而,随着孩子进入一年级,我的心里平衡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打破。
要小家伙完成五分钟的静坐是很困难的事情,伸头,挠痒是惯常的动作。作业本上的拼音字母歪歪扭扭,和美观完全不沾边。课堂上老师讲上三句,他可能只听了一句。课后和同学们追逐打闹,校园里到处充斥着他的影子。回家完成作业,拖拖拉拉,不是找不到铅笔就是找不到橡皮。半期期末测试,与名列前茅肯定是无缘的。
他与人对话时口齿清楚反映不钝,他讲故事时声情并茂热情飞扬,他在足球场上身形矫健运步如飞,他与小朋友相处时知道谦让懂得包容。我还记得他的许多有趣的小事。
外出开会离开的几日,小家伙几乎是每天都给我打电话,随着离家日子的叠加,他每天接通电话的第一句话都有了变化。从“妈妈,我很想你”到“妈妈,我更想你了”再到“妈妈,我越来越想你了”、、、、、、程度依次递加。有一天我甚至给他开玩笑说妈妈在远方头疼得很,可能是生病了,小家伙居然声音哽咽,不知是因为妈妈离开而想念还是为妈妈生病而担心。
还有一次,我们决定一起做公车去书店买书,远远的48路车来了,儿子兴奋地说“妈妈,快,这个车只要1元,没有空调的。”我万分诧异,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信心满满的回答:“我观察过的,数字前面有朵绿色雪花的就是有空调的。没有雪花,只有一个数字的,就没有空调”。我仔细留意,果真如此。不由得出儿子具有观察归纳能力这一结论。
但是作为母亲的角色出于教育专业的角度,我知道,他是存在问题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焦灼难安,凄惶无助,莫衷一是。我曾向年长且子女很有出息的同事问询经验,也曾整天拿着手机百度各种育子良方,甚至曾向我的大学老师求助,然而始终觉得模模糊糊,懵懵懂懂,又似若有所得,不过真要我讲出个子丑寅卯,却又无从说起。
一次行走、一群人、几本书带来的改变
因为报名参加全国第四届教师公益研修,得以加入“我的教育我的路”这一沙龙,得以最先结识了余年初老师。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并培养孩子个性化的潜能,要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和强大斗志,并进行勤劳奋进的教育。遵从孩子成长的规律, 尊重孩子的天性。从余老师个人的成长和他多年倾情教育的实践,我受益匪浅。
随着沙龙活动的深入,我接触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人。王绪卫老师温和而务实,邓维策老师深刻而理性,熊芳芳老师前沿而独到,俞永军老师勤勉而向上,雒宏军老师博大而深邃,蒋铭国老师无私而豁达、、、、、、,风格各异的他们的给了我不同层面的影响,然而他们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却让我对孩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8年月21----24日,一段心灵飞舞的时光,几个激情澎湃的日子,在一场没有主管单位,没有授权,经费自筹,自愿参与的公益研修活动中,我邂逅了一群有趣的人,一刀老师,文质老师,曾桂安,余年初,扈永进,李庆明,傅国涌,刘根平,方心田以及来自全国二十多少个省市的400余名教育人,我们不仅分享教育新理念与新方法,更重要的是眼界、境界与信念得到了碰撞和交流。回到孩子的问题,我明白了教育源于爱,育重于教,对身体的呵护、陪伴、安慰构成了人成长的最根本的基石。教育不能痴迷于外在的价值,最终要回到人的发展上来。
于此同时,我如饥似渴的阅读着相关书籍。《阅读照亮教育》为教师指明了自我提升的方向。《幸福教师五项修炼》阐明了禅道即教道,教道即人道。《余声愚语》展示了一个非典型文化人的教育情怀。《奶蜜盐》告诉我们育儿先育己。《教育的勇气》提醒教师要保持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生命转化与改善,重获教育的勇气。《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提倡让孩子安静而幸福地居住在他的大地上,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
时至今日,如果你索要,我依然拿不出育子的大百科,孩子今后会出现什么问题,也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我已不再害怕,不再焦虑,不再逃避,不再虚荣,不再攀比。我将竭尽所能与孩子共同成长,就如扈永进先生所说“就算我此生一无所成,但是我为我的孩子缔造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并且,以自己的奋斗、学识、人格,为孩子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心理和文化资源,就值得自豪,值得欣慰。”
一切改变,都是2018年那场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带给我的,我心中充满深深的感激。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我将秉承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把营养我的一切尽可能地去营养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