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中拍摄的丝瓜花,在清逸西园赵姐家房顶上)
题记: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夏天是个花季也是瓜季,数不清我吃过多少种瓜了,印象最深的要数丝瓜。
去夏我逛早市,见一堆人轰抢,看那挤出来的人,手拎一条两条灰乎乎丑兮兮的条状物,原来是老丝瓜瓤子!我挤不进去,回小区和邻家刘姨遗憾地说到丝瓜瓤子如此的奇货可居,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秋末,我路过她家,她特意给我一个纸包,里面包着两条长长的老丝瓜,是她亲手种植的。我搓掉老丝瓜的外皮,倒出里面黑乎乎的种子,剪成两段,天天用它洗碗,不沾油,不扎手,粗糙耐磨,极好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每次用丝瓜瓤子洗碗,都使我心情愉快,使我在丝瓜过去了的季节,还能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感觉到丝瓜的温情存在。
从丝瓜上市到落季,青绿的丝瓜几乎每天都在我家餐桌上盘踞。我用刮刀轻轻刮去表面那层糙皮,切片来炒,来煮,大人小孩都非常爱吃。因了邻家普遍种植丝瓜,我对它的好有了更深的了解,便觉得丝瓜吃到嘴里是如此的有情有义,是如此不能替代了。
诗意可以是浪漫的玫瑰,也可以是一架实用的丝瓜。丝瓜嫩嫩的小黄花,不声不响地张开花瓣,它的花只有简单一层,围成简单一圈,拥着中心的一簇花蕊,它妆扮着最为明亮的黄色,用来吸引昆虫授粉,黄色于它,并非有意张扬,那是它的生存选择。它坐在太阳下,尽力张开全身的叶子,慢慢地覆盖着它能够得到的每一寸空地,它柔韧的胳膊努力攀爬着就近的栏杆、树枝或窗棂,凡是有助于它看见阳光的,它都不放弃。它在高高的屋顶上盛开,她垂吊的果实累累缀满人家的屋檐,它们只有一个夏季,用根茎,用叶片,用花朵,用果实,尽可能丰富着作为丝瓜的满满一生。
能够种植丝瓜的人家,在我看来是值得羡慕的,满满的绿意,盈盈的清凉,累累的果实,它的实用,给享用者的身与心莫大的好处。因丝瓜的性格想起我认识的那些丝瓜一样的女人们。
厨间风月谈:瓜氏悟语“诗意生活” 的角度不同,色泽和内涵也不同,于不同的女人,内容不一样。没有别墅豪车,不知道五光十色的时尚,“丝瓜”女人们在寻常巷陌里,于家长里短中,充满了油烟汗渍,但是,一个温暖家庭绝对不能确少这样的实用女人,她必须要洗衣煮饭,必须要照顾老少家人,必须要考虑种种生活细节,她要使一家人温暖着,充满了好好活下去的希望,谁说这样的人生不是诗意的呢。
像丝瓜一样,她们表面粗糙,但内里丰润,绝对实用,于丈夫,是好妻子;于儿女,是好母亲;于父母,是好女儿好儿媳……她们的性格一如丝瓜,尽力用自己的臂膀支撑家庭,引领一家人,往阳光温暖处走,这一类女人,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她们的好,在岁月里慢慢结晶着。便是她们老了,坐在自家屋檐下,仍然在尽力操持着,如我日日拿在手中的老丝瓜瓤,虽没有充足的水份和鲜嫩的肉体,但还保持着坚韧的丝络的骨骼,她们仍然坚持着自己在生活中的有用,到最后一刻。那些热衷于包了二奶包三奶的男人们,自然不能享受到丝瓜女人们纯朴爱情。
丝瓜因了根茎的柔弱,它的活法无疑是辛苦的。
厨间风月谈:瓜氏悟语丝瓜型的女人们,辛苦的要算我经常接触的长年在菜市场里卖菜的女人。她们是丝瓜性格的典型象征。她们个个的皮肤晒得黧黑,身上粘着尘土和汗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更无宽裕的家境,她们必须辛苦谋生,夏天挥汗如雨在酷暑中一边守摊,一边看着附近玩耍的孩子,有的母亲还怀抱乳婴。冬天无论天多么冷,她们还是起早贪黑地守在那里,我走过她们的摊位,和她们聊天,说起天气之苦,她们总是笑称习惯了,不觉得。到了春节,这里的菜摊还是不会减少,没有谁,会舍得回家过年去,最多在年三十下午早几个钟头收摊,回去煮年夜饭,年初一去看她们,她们还是会笑脸迎人。日久天长,我感觉着她们的实诚待人,我这个马大哈,常会丢三落四,把买好的菜忘记取走,也经常把买了提不动的菜寄存在某个摊位上,她们总会好好给我收着,等我来拿,我买她们东西,她们总是不过意要多给我些。看见她们的时候,她们总在忙碌,从早上四五点开始上货,到晚上八九点收摊,日复一日都是如此,没有一天节假。倘若她们有一天集体歇假或罢工,引起的混乱和惶恐可想而知。
她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重要,她们常常是微笑的,为了好好的卖掉手中的蔬菜,看见她们微笑,我很感慨。就“丝瓜”的辛苦活法,世界该给她们一个微笑的理由,让她们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喜悦。
作家刘震云说,所有老百姓的人生价值都有实现的地方,那就是菜市场。这个理论很实用地解释了百姓的人生意义,对于买菜和卖菜的女人来说,讨价还价不是征对几分几毛,而是征对整个世界。上至帝王,下至草根,都可以有自己对世界的征服方式,每一类活法,都有其中的乐趣和诗意。人们可以选择不做丝瓜,但是绝不可以无视和践踏“丝瓜们”的存在,就“丝瓜们”的劳动付出,就“丝瓜们”给予世界的好,她们有理由赢得自己小小的安稳人生。
只是丝瓜们的安稳愿望经常被现实的残酷破坏着。今夏有一条残酷的新闻,某省某地的农人因收购的瓜价太贱,不得不上城卖瓜,指望着多赚点钱,结果瓜车被扣,交不出罚款而上吊自杀……此类悲剧每年层出不穷,使人心沉重。
那些左右“丝瓜”命运的高高在上的人们,他们对“丝瓜”的践踏和侮辱,他们对“丝瓜”的轻蔑和无视,总使我愤懑。我为“丝瓜”活得好一些而祈祷、期待,因为我也是一枚地地道道的“丝瓜”。我希望这个世界,因丝瓜的存在多一点生活的温暖,而不是悲剧。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006.8.22
厨间风月谈:瓜氏悟语
网友评论
我从普通的丝瓜里读到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