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07】工作之乐

作者: 王梦凡 | 来源:发表于2018-12-20 18:45 被阅读55次
    工作不是"亚当的诅咒"。

    人的一生,工作占了绝大部分时间,倘若工作真的是需要尽一切努力逃避的诅咒,那么无疑将度过悲催的一生。

    幸好,很多证据显示,工作不仅能够带来乐趣,往往还能够成为人生最有乐趣的一部分。

    如,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76岁老太太莎拉菲娜,每天工作的长达16小时,最大的乐趣仅仅是替母牛挤奶、赶牲口去草场、整理果园等等一辈子赖以谋生的工作。

    如,在南芝加哥一家组合火车车厢长的焊接工人柯拉玛,熟悉全厂各阶段的作业,全厂公认的灵魂人物,却拒绝任何升迁的机会,仅仅享受工作本身的乐趣;同时,还在家中自制全天候彩虹系统。

    如,广泛流传于我国2300年前的庖丁解牛,第一次提出了"遇"的概念,与"心流"殊途同归。

    古今中外的三个普通人,都是具备自得其乐性格的典范。尽管他们的工作辛苦而毫无吸引力,但他们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契机,让工作变得充满乐趣。

    乐趣,根植于复杂度的增长。

    但是,自得其乐也绝非人人都可做到,我们还可以采取另外的方法,改变工作本身,让工作更适合传导心流。

    工作越像游戏——亦即有变化、适度而有弹性的挑战,目标明确,有立即的回馈——乐趣就越多。

    如,打猎、钓鱼、放牧,就比农耕的乐趣大的多,强的多;18世纪从事家庭手工作业的纺织工所产的乐趣也远比工业化的工人。

    即使像游戏的工作,也并非人人都能产生心流,同样身处剧场式的手术台,不同的外科医生对心流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

    所以,如果我们打算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助决策双管齐下,一方面让工作尽可能接近心流活动,而另一方面不断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

    更深一步,工作与心流往往却又常常产生悖论。

    工作时即使已进入心流,动机仍然偏低;休闲时尽管体验品质很差,动机仍然很高。

    产生这个悖论的原因,并非源自生理或心理的疲倦,而是因为工作观,以及观念里工作与目标的关系。

    我们之所以对工作不满,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缺乏变化与挑战,以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为主的低层次工作,问题最为严重。

    其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冲突,尤其与直属上司。

    第三,压力太大、太紧张,没有时间思考自己的事情或陪伴家人。

    诸如此类,理由看起来都相当充分,但这些问题其实都能借着自我意识的主观调整而改善。

    与工作相对的便是休闲,一个再次创造乐趣的机会。

    但大致而言,一般人在闲暇时错失享受乐趣机会的情况,比工作时更严重。

    身边不断兴起的休闲事业,以用富于乐趣的体验填满空间、时间为宗旨,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被动的消耗掉,而丢失了产生心流的机会,一并丢失了成长的机会。

    如此,要在闲暇中培养心流,比在工作中培养心流更加困难;而不论心流在何时出现,总是比没有心流时积极。

    如此,我们才要学会从工作中发掘乐趣,不浪费闲暇的人,会觉得人生越发有价值。

    正如,布莱特比尔所言,“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流07】工作之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rdu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