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好书推荐在这个炎热的季节,读一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总是能感受到一丝清凉。
书本的封面设计的极其简单,白色的底色上面是一抹三角形的绿,由浓到淡的颜色会让我们想象到自己就站在三角形的最尖处,然后我们跟随着文字一点点向上漂移,直到我们完全露出水面,一种一跃而出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自由呼吸的无比畅快与喜悦。
这是一本很安静的书,它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本电影《冈仁波齐》,我们眼中的孤独寂寞甚至无趣却是他们追求的礼赞,这些像大自然一样保持沉默的人,他们神情总是笃定,最终都凝聚成为了永恒。
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都要投身其中,好好过你的生活。不要逃避它,也不要咒骂它。它不像你本人那么糟糕。
梭罗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他所有的需求也只是维持生计即可,一把刀子,一把斧头,一把铲子,一辆推车,读书时的灯,一些纸笔和几本书,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他在瓦尔登湖湖畔的森林里自己动手建了一座小木屋,他所有的花费只用了28.125美元,就像他自己所说,他前去森林是为了过自由而无拘束的生活,是为了彰显人生的基本需要,是为了看看自己能否得到教诲,以致当死亡来临时,发现自己没有白活。
虽然我也是一个追求极简生活的人,但是我却依然深陷世俗的泥潭,每天都会把生活浪费在零碎的事物上,依然像蚂蚁一样过着卑微的生活,但每天我们又栖栖惶惶,一天天在浪费中过去。
当然即便真的如梭罗那般住在瓦尔登湖,我们未必能学会生存。我曾不止一次上山,每一次我都想自己如果能像大自然一样安闲自在地过上一天,不要被鸡毛蒜皮的琐事拖出轨道该有多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早上早早起床,享受安静的早晨,听山虫鸣叫,看溪水欢唱,可是现实总是让我们懊恼,时间就如垂钓的溪流,我们总是茫然不知所措。
我必须承认我是惧怕黑暗与孤独的,即便是生活在高楼里面,我依然没有安全感,我想梭罗一个人生活在森林,特别是电闪雷鸣下雨的日子,他是不是也心生恐惧?可是他却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他甚至认为大部分时间保持孤独是有益处的。
我特别能够理解这种感觉,就是你拥有的东西越多,你需要照顾的东西也就越多。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这个房子,就只有一个入口,而且建在山坡上,当村里的人手忙脚乱在抗洪时,他可以坐那里享受大雨、聆听雨声。
我爱孤独,我从未找到比孤独更为可伴的伴侣。不管身处何处,当一个人思考或工作时,他总是孤独的。
梭罗很少参加慈善活动,而且他也不喜欢别人向他行善,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我们应该给予穷人的应该是他们迫切需要的东西,是做他们的榜样。比如我们看见一个人衣着肮脏,我们就会认为他饥寒交迫,但很多时候衣着肮脏,不仅仅因他贫困,部分是出自他的习性和爱好,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我们给他钱,他会买进更多破烂的衣服,他这种观点特别贴近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也有过去太阳村做公益的经历,我们通常会觉得给孩子们买吃的,穿的,用的等就是在献爱心,其实对于这些失去父母或亲人的孩子们来说,精神的引领和心灵的陪伴比物质的给予更有意义和价值。
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一年之后,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都慕名到他的小木屋参观。他们试图通过了解梭罗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梭罗聊天,来提升自己感知生活的智慧。这其中,有两个慕名前来的女孩,甚至还顺走了梭罗喝水的水瓢。
在梭罗看来,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盲目跟风,因为这些浮于表面的拥有,离幸福感和满足感实在相差太远了。
事实上,人们常常嚷着要去探寻美好的生活,其实它一直都在你的身边,从不需要你去寻觅。
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中说:“推开眼前这一切物事,尽其所能去生活。”在他看来,想要获知人生的意义,最关键的,就是学会感知,和探索我们的内心世界。
正如他在《瓦尔登湖》说的那样:
“成为一个哥伦布,去探索你内心的全部新大陆和新世界吧。你打开的不是贸易的新航道,而是思想的新航道。”
地球的表面是松软的,人的脚踩上去会留下印迹;思想旅行的路径也是如此,毕竟,鸟儿飞过,天空,从此美丽;千帆历尽,幸福,迈向生命。
真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