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有个大新闻:土豪亚马逊,花了137亿美金,收购了生鲜食品零售商Whole Foods(中文名称全食品公司)。
Whole Foods是个高端品牌,主打有机健康食物。虽然多伦多有好几家,但由于听说挺贵,离家又远,一直没去过。为了写这篇文章,周末专门去逛了一下。
进入他们家,第一感觉就是新鲜健康。买再多,吃再多,好像也没太有负罪感。
先上几个图:
一进门,穿戴整齐可爱蔬菜们,很多是有机,from 我的小米 他家的口号:本地/有机/新鲜,from 我的小米 来个近景,感受下价格,from 我的小米他家的Hot Bar和Salad Bar口碑也不错,按重量收费,2.49加币100克,让我十分后悔自己刚吃的那碗盖浇饭。忘了拍,上个网上的图解解馋。
热气腾腾的Hot Bar看完图了进入正题。
亚马逊为什么要收购Whole Foods?
这个收购案可以说是两方一拍即合。Whole Foods接连几年销售额下滑,股价下跌,业绩不佳,而亚马逊也明白,未来的零售行业运营模式需要线上线下联动,所谓omni-channel。通过收购,他获得了好多家位置颇佳的实体零售店,还有Whole Foods的成熟的生鲜供应链和高价值客户。
全球零售店都不景气,收购实体店选择很多,之所以收购Whole Foods,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生鲜这种产品,购买频率高,引流效果好。尤其是Whole Foods的高端客户,交叉销售的潜在价值更是巨大。如果想让生意上到新一个台阶,变成宇宙无敌什么都卖的零售商,生鲜必不可少。
亚马逊的竞争对手沃尔玛,创立之初也没有做生鲜食品,只想着怎么降低成本。后来沃尔玛开设了超级中心(Super Center),加卖生鲜食物,对周围的小生鲜杂货店,杀伤力相当大。根据《The Wal-Mart Effect》的数据,沃尔玛超级中心所到之处,食杂店都损失了超过1/7的销售额。地方食杂店很多倒闭,而沃尔玛也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2016年的年营业额达到了近5000亿美金。
想做世界第一的啥都卖公司,就得卖生鲜
亚马逊从书店起家,但杰夫•贝索斯没有选择什么 bookmall.com之类的域名,而是取名“亚马逊”,世界上最大的河。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他从最开始就有更远大的抱负。虽然现在亚马逊的营业额不到沃尔玛的1/3(2016年收入1370亿美金),但好在他们不缺钱。
亚马逊在收购Whole Foods之前,已经有了生鲜电商品牌: Amason Fresh,但在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并不是很成功。运送生鲜食物和普通电商相比,物流难度高了很多。你运双袜子,不论怎么折腾,除了下雨淋湿,没有别的危险。但如果你运一颗大土豆,被淋湿了以后,就可能长芽变质。
收购发生以后,Whole Foods的很多食品,都可以在亚马逊的网店上购买。Whole Foods店里的食品价格,也降低了不少。还有报道说亚马逊将通过集中供应商等方式,进一步降低价格。有数据显示1/4的Whole Foods的新客户,来自沃尔玛。
沃尔玛打算用酸黄瓜,打败亚马逊?
沃尔玛把亚马逊的这一切动作,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事实上,在亚马逊完成收购,并宣布他们在四天之内就会降低Whole Foods价格的时候,包括沃尔玛,Target,Costco在内的很多生鲜食品零售商都股票都跌了。
怎么办?
研制消费者喜爱,又价格亲民,只有自己家才有的卖的食品,比如泡在果酒里的酸黄瓜!
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泡在果酒里的酸黄瓜, from沃尔玛官网我一向对腌制食品不感冒,而且看着长成这样的腌制食品就更没勇气尝试了。据说味道混合着腌黄瓜的酸爽和果酒的甜香,非常适合吃完烤肉之后享用,深得美国南部人民喜爱。
除了这种颜色鲜红诡异的黄瓜,沃尔玛的产品研发中心还在研制诸如紫色瓤的西瓜等食物。它的酸黄瓜是否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目前还没有看到数据。但开设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研制自己的独特产品,这个思路不错。想成为卖一切东西商店的最后赢家,除了降低成本,理顺物流之外,有自己的独特产品也是占领消费者心智的重要方法。
中国人民是否能享受到Whole Foods这样的有机食品?
还是照理谈一谈中国的情况。虽然在中国的4000家生鲜电商中,目前只有1%做到盈利,但生鲜电商的商机,各个互联网大佬都看在眼里。比如,京东生鲜馆引进的加拿大专场,“天猫生鲜推出全球十大纯净原产地计划。新西兰、挪威、阿根廷等原产地商品,在全国11个重点城市布局,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的生鲜物流服务”。
这些高质量的有机食品,因为主要从海外进口,价格很难亲民。由于整个食品产业链监管机制的缺乏,想做Whole Foods那种本地化的高品质生鲜品牌,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Costco(好市多)每周必逛这家店|Costco购物体验。Costco还没有正式入驻中国这个大市场,而是选择在天猫商城里开了网店,还在武汉有一个经销商佳士得(Just Store)。但不论网店还是佳士得,里头的Costcto产品都是进口而非来自本土供应商,价格也比在国外购买更贵,也是同样的原因。
当然中国也有虫妈邻里团这样的,从消费者出发,走先预定再购买模式的社群电商,在很短的时间已经做到了盈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模式,也是富裕人群对于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从现有的零售商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下面总结一下。
沃尔玛和亚马逊两大巨头,都了解生鲜食品对于零售商的重要意义。沃尔玛因为开始卖生鲜,最终成为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公司。而亚马逊通过收购收购Whole Foods,也完成了自己在线下实体零售店和生鲜食品行业的布局。
沃尔玛的酸黄瓜是否能打败亚马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竞争的受益者,将是你我这样的普通吃货。
在逛Whole Foods的时候,听到卖肉的女师傅正在跟一个客户科普,不同等级的肉吃起来味道的确不一样。虽然有人觉得这都是噱头,但我的蠢蠢欲动的胃觉得必须要一试。
几年前,我曾经宣称自己对食物毫无兴趣,只要卫生营养即可,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跑大半个城,就为吃一个有名的馆子。但这两年,我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有时候,即便是品质还不错的Costco的肉,吃起来也觉得嘴里淡出个鸟来,听到吃货聊起好吃的就满眼放光。
下次去Whole Foods,一定试试他的Hot Bar和Salad Bar,心情好的话再来一只鸡。他家最高品质的鸡,“生前不是悠闲地啄食黄澄澄的玉米粒,就是在鸡舍外的院子中散步”。这广告做的,实在温暖了一个普通吃货的心。
主要参考资料和数据来源:
The Wal-Mart Effect,Charles Fishman
Walmart's Pickle, Planet Money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 仅1%盈利,人民网
图片如非特别注明,则来自网络。
你好,我是Echo,在加拿大工作生活5年。
分享 “有点深度,不失温度” 的北美生活体悟和商业财经观察。欢迎关注。
其他商业财经类文章:
被维基“逼捐”了一杯咖啡,成了Top1%|非营利组织,你需要知道的几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