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572bce34d6319175.jpg)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语言平实,道理平实,容易实践。比如上面所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人们常常会因为自己不为人知而感到恼火,而如果转念一想:“我不应该为此而恼火。”则当下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不恼火的。然而这平实的道理,要长期实践下去,也并不容易!此刻不愠,下回又要愠了!只有时时反求诸己,工夫到家了,才会自自然然地做到“人不知而不愠”,成为一个君子。
为什么不被人知会恼火呢?这说明作为一个人,一般都还是希望自己能被他人理解接受的。当然,一个人有一些事是不想被人知道的,这个暂且不论,这里只说“一个人有一些事是想被人知道的”,比如自己的优点。举个最普遍的例子,就是人们发朋友圈,就是想让他人看到、关注、了解的,当然也就是发一些自己认为值得被他人看到、关注、了解的内容。而如果发出之后,人们漠然视之,不点赞没评论,想想,发朋友圈的人是不是有些“愠”了?如果扪心自问,确实一点也无所谓,那真可谓君子了!而《论语》这里就是告诉我们要“不愠”!有没道理?想想,有道理!能不能做到?想想,也可以做到!
《论语》还有几处说到“知”这个事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第一》)还用微信朋友圈为例,那就是不要老担心别人不给自己点赞评论,而是要主动去给他人点赞评论。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第四》)继续拿朋友圈说事:不要老发那些人们不感兴趣没价值的东西,多发点让人感兴趣有价值的(可知)的东西,人们自然会点赞评论。
如果已经很努力了,还是不为人所知怎么办?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第十四》)没关系,孔夫子也觉得自己不为人所知,但他不怨天尤人,毕竟还有天能够知他。我们要向夫子学习,不愠!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9556/53deb1750ce8d6e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