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剧不终
我的故乡是四川的一座小城,故乡的美食,贯穿一年四季,但夏天留在我儿时味蕾上的记忆最为深刻,总是清清凉凉的,每逢酷热天气来临,就叫人忍不住想念。
在川人的心目中,有几种称得上是消暑圣品的食物。
一种是叫做冰粉的凉饮小吃,是很多川人的最爱,只看名字,就让夏天里的人们平白生出亲近感。
烧开一大锅水晾凉,清洁干净双手,把冰粉籽(一种植物的果实)放入一个小纱布口袋,在水里细细揉搓之后,加入一点点做豆腐用的卤水,静置三四个小时后,整锅水凝结成嫩嫩的果冻一般的模样,晶莹剔透,透明无暇。
盛出一碗,加入两勺提前化开的红糖水,用汤匙搅打均匀,送入嘴里,带着一股甘蔗汁的清香甘甜味道,软软的小水晶块们顺着喉咙自动滑下去,那叫一个透心凉。
街边的小摊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碗一碗的“晶晶亮”,即使用透明的玻璃片盖着,也照样勾引着肚里的馋虫,每次路过,馋虫和意志力都要大战一个回合。
▼
还有一种甜品,叫凉糕。把大米在凉水里浸泡三四个小时,上磨研成米浆,倒入锅里熬煮,对火候和搅拌都有不小的要求。熬好之后,盛入干净的容器里,先是静置、自然冷却到室温,再放入冰箱冷藏。
小孩子们放学回到家,阿婆赶忙从冰箱里取出宝贝来,用刀分切出一大块,再横竖几刀切成井字格,浇淋上两勺浓稠的红糖水,送一勺进嘴里,舌头上颤巍巍的一块,米香挟裹着红糖的清香,满嘴的甘甜,但又不至于到甜腻的程度,让你的牙齿流连在它的皮肤表面,舍不得马上对它下嘴,那味道.....是对在酷热难耐的教室里闷坐一下午的小孩的最好褒奖。
▼
在甜品之外,川人还青睐一对绝配的消暑CP,绿豆稀饭和凉面。
餐馆或是街边小摊上的绿豆稀饭和家里的不太一样,浓稠度适宜,粥色是鲜亮的豆绿色,带有一点若有若无的特殊清香,入口爽滑顺嘴。秘诀在于,熬煮的时候加了一点点碱面,犹如点睛之笔,化腐朽为神奇,把卖相、口感等方方面面都调剂到最好。
地道的四川凉面,是没有麻酱,没有黄瓜丝的,配菜只有细细长长的绿豆芽,最多加上一小撮手撕鸡丝。
做凉面用的面条是特殊的,用的是一种叫做水叶子面的加了碱的半干面条;扇凉面和做油辣子用的油也是特殊的,是提前烧好晾凉的菜籽油,香味特别而浓烈;佐料里的白糖,只能用粒粒分明的白砂糖,不能用绵白糖替代,至于为什么不能替代,我只能说,制成这两种糖的原料——甘蔗和甜菜——分明是两种不同的味道。这味蕾上的细微差别,大概只有少数人可以领会。
正是这每一点的特殊之处,才融合成了四川凉面独有的辣爽鲜香风味。上大学时,每逢暑假回家,一下火车、长途汽车,不顾满身风尘和汗水,心心念念的,就是奔向街边小铺里,罩在蓝色纱网里的那一碗凉面。
混杂了菜籽油和油辣子的浓香、花生碎和芝麻粒的香脆、葱姜蒜糖醋酱油豆豉花椒粉...经化学反应后迸发的特殊香味、还有绿豆芽的清脆回甘、水叶子面的筋道爽口......重口味的再多加一勺油辣子,吃出满头满脸的汗来,方才过瘾。
就着这痛快劲儿,一气呵成,再顺下去一碗微凉的绿豆稀饭。吃完夏日午后这一餐,这两日的归家路方才圆满,苦夏仿佛也得了安慰,变得好过了一点。
阔别故乡的夏天已经20年,阔别那些只属于夏季的地道家乡美食也已经20年。
记忆里,那些久远的人、事、物、景,已经渐渐变得模糊;惟有味蕾,执意地不肯忘记儿时那些曾经令人惊艳过、幸福过的味道,隔着几十年的光阴距离,不时轻轻地牵动那一缕乡愁,熨平夏日里烦闷难耐的那颗心。
Endless
有着最好记忆力的人体器官
大概是舌头和味蕾吧
文 | 剧不终
图 | 据CC0协议引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