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童
01/
前段时间的一个街头采访非常火,采访的内容是“你在北京有生活吗?”。看到这个题目我就乐了,于是点开看各路北漂怎么说。采访对象中有白领、有跨省上班族、有准备留学的大学生等,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地,是一个20岁左右的餐厅服务员。他说自己也非常想去长城、天坛这些地方看看,但工作太累,休息时间又少,所以来北京这么久还没有去。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读书时候的一个室友。她的家在我们省内的一个县级市。父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律师,哥哥是建筑师,她自己研究生毕业以后去高校当了老师。我们上学时候的第一个春节,他们一家四口去香港过的,第二年的暑假,一家人又跑到台湾呆了一个月,再一年春节我们都躲在暖气房里无聊时,她朋友圈发的照片是在阳光明媚的热带海岛上晒太阳。我们还在淘宝上纠结选是这个还是选那个时,人家已经在考虑收集这款还是那款香水。关键是这姐们儿还是校辩论队的最优辩手,大学之前就去过美国、日本等好多国家,英语超级溜。一家人全都是高知,可是人家就住在一个县级市。
决定你视野的不是城市,而是层次02/
很多事情的有趣之处就在这里。大家全都去一个地方,于是你也去。盲目跟风也好,年轻气盛也罢,也非要去你心里面的大城市里闯一闯。你说大城市更多元,更丰富,包容性更强。我觉得没错。但你接着又说,无论如何,也要在大城市死磕。这我就觉得没那么正确了。
因为人生价值,是自身努力+选择+运气等多方面原因综合在一起才能实现的,而不是一定要在哪个级别的城市才能实现。
大城市机会多,可是你也要有能力抓得住机会;大城市更多元,但是你也要有时间去体会多元。
决定你视野的不是城市,而是层次 《欢乐颂》里的“五美”大家一定还记得,她们都是在一个城市,可是除了偶然情况下在22楼相遇之外,她们其他的圈子一样吗?仅看樊胜美和关关就知道。中产阶级家庭出身、大学毕业进了500强外企的关关闲暇时间是愿意投资自己去音乐厅听交响乐的,而樊胜美,则是把别人送的LV拿去换了A货再穿上一堆廉价的衣服去酒吧“掐尖儿”。层次的分明显而易见。03/
还想举一个我认为最典型的例子,一位住在云南玉溪市华宁县,承包荒山自己种橙子的老人――褚时健。这位老人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打造的烟草王国为国家税收累计贡献1400亿,因为他,玉溪从一个县级市发展成为一个地级市,马云、王石都绞尽脑汁要去见他,他也因此被称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显而易见,住在哪个城市不是最核心的问题,核心问题在于,你的价值有多大。
决定你视野的不是城市,而是层次我的家乡在全国274个地级市中排名70左右,典型的四线城市,宜居宜业宜游。身边的哥哥姐姐们每个假期都有时间也有条件带着自己的孩子去自驾游或者夏令营。我们不用背负“月薪3万还负担不起孩子的暑假”的压力,却可以在有竞争也不至于太压抑的环境下,陪孩子长大。姐姐家的孩子刚刚十岁,已经走遍东南亚和东北亚的所有国家了。
试想一下,一个每天为生计奔波,或者靠租房为生,住在一个每天早上起床还要端着尿盆出来的胡同里的人,还有什么大城市人的骄傲可言呢?
04/
我们谈论的问题,都没有对任何层次的偏见或者谄媚,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问题是真实客观存在的。一往无前或是停止不前,城市最多只是个必要条件,你自己,才是决定问题的关键。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快节奏和多样化,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窄圈子和慢生活。我们尊重在大城市继续打拼、追逐梦想的人们;也赞赏在其他城市用心生活、认真经营的人们。无论你现在身处哪个城市,都应该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