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c21d211324a75e00.jpg)
在《恰如其分的孤独》这本书中,作者把孤独分成了三种类型:自我封闭性孤独,被动孤独和主动孤独。
自我封闭性孤独就是这个世界上除我之外没有任何人了,这是一种极致的自恋状态。也就是说,我与任何人都没有建立任何连接,我对别人都不感兴趣。
自我封闭式孤独是一种自恋的极致,但这种极致的自恋并不只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这也是一种极致的自恋;或者有些人觉得自己是命运最悲惨的人,这也是一种极致的自恋。
东方不败就是一个极致的自恋者。他已经自我封闭了。自我封闭就是,外界任何的信息与我都是没有交互的,这就是自我封闭式孤独。
第二种叫被动孤独。
被动孤独就是感觉到自己被边缘化,有点类似于被所有的人排斥,觉得没有人喜欢我,这就像你走进一场聚会,你会发现自己一直在整纠结别人如何看待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很孤独的。
第三种是主动孤独。
我们常说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其实他会主动选择独处一会儿,就像梭罗选择去瓦尔登湖边住两年,这就是是一个主动孤独的状态。
这本书的名字是《恰如其分的孤独》,恰如其分就是我们能做到真正地能够和自己的内心待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讲,这是一种封印内心的感觉。
恰如其分的孤独就是不会一个人离群索居,但是也不会害怕自己被别人抛弃,可以享受独处的空间,但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很自在,这就是恰如其分的孤独。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段静谧时光,让自己享受一段安静与孤独。
我一周总是会找时间去公园走走,反正也没有什么目的,就是想一个人静静,我会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闭上眼睛休息,那一刻我什么也不想,没有作业,没有读书,没有学习……什么都没有,我只有我自己。
这是一份很难得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关照,当我独享这片刻的宁静的时候,我的思想只有自己,我会给自己一个抱抱,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拼,我们需要善待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的忙碌总是处于被裹挟的状态,太多的忙都是外在添加给我们的,而我除了这些,我也总是给自己做添加,所以我一直都像陀螺一样转到停不下来。
但另一方面,我必须承认自己已经不是青葱少年,奔五的年龄总是会心有余力不足。和别人睡不着相比,我总是处于睡不醒的状态,我只要躺在床上,我就能很快入睡,我对睡眠太需要了。
明明知道自己应该把所有的繁琐推向外面,然后关进自己的门,让自己静静,但是很多时候自己又做不到,时间的紧迫又让自己必须完成。
比如今天上午我有自己的三节课,下午我和张瑜老师要同课异构,晚上我们读书会听朱老师讲书等等,这种情况下,我是无法做到分离的,当然很多时候我也是如此。
所以孤独对我来说也是奢望,唯一能让我休顿的只有躺在床上,但是躺在床上我也没有多余的思想安抚自己,我会很快入睡。
这几天我不到十点就睡了,总是会在早上醒来后发现一堆信息需要回复,即便是早上醒来,或者说我已经睡了八个小时,但是我依然感觉疲惫,梦中的自己也总是忙碌。
昨天七年级一个孩子告诉我他不想做优秀学生,他只想做差生,他感觉做差生最好。听到他这些话,他父亲和老师很是惊讶,但我听到这些后却能理解他包容,很多时候我也想做差生。
人最怕的是被别人期待,因为期待我们就会多出很多的压力,然后我们就必须做到最好,而因为能做好,我们又被添加更多期待,然后又多出压力……如此循环,人就像陀螺一样需要不停运转,根本停不下来。
但做差生不同,从降低期待到没有期待,我们可以肆意做自己,虽然学习不行,但思想和个性是解放的,是自由的,是可以享受生活所有美好的。
所以很多事没有是非对错,有的只是能否让自己感到自洽。当然我们追求恰到好处的孤独,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做到恰到好处,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学习会自己按下暂停键,哪怕只是午后我们在太阳下享受十分钟的爱抚,那也是一份浪漫。
吃饭的时候好好地享受美食,睡觉的时候好好享受睡眠,看剧的时候好好享受剧,出去玩的时候好好享受美景,享受每一个当下,沉浸地过自己的生活,能享受正念带来的美好就是享受孤独。
孤独对我来说不是一个贬义词,恰恰是我最需要的自由,对我来说孤独是享受,也是最高级的自我狂欢。
一个人,独自走过一段很长的路。稳坐寂寞,静看繁华。深深呼吸,浅看悲喜。慢慢明白,寂寞,是人生的常态。
我们需要恰如其分的孤独!
感恩阅读!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d61df60df3bf7ba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