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
教学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激起想象的兴趣,感受想象的快乐。
2.借助习作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尝试运用。
3.愿意分享自己创编的想象故事,在交流中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猜读童诗,激发想象
1.阅读《涂鸦》,激发想象。
2.边猜边读,展开想象。
(1)猜猜牙齿涂黑会变成什么?
(2)把红玫瑰涂成黑色,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3)把白天鹅的羽毛涂黑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4)你猜猜他最想把什么涂黑呢?
3.小结: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奇妙的想象带给人的魅力。
要点:猜读儿童诗,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感受想象带来的乐趣。
板块二:赏析——阅读例文,探秘想象
1.阅读“交流平台”,梳理“想象”妙用。
(1)学生分角色朗读“交流平台”。
(2)小结想象妙用:想象超越现实,变化多样,充满奇特,无所不能。
2.读一读,理清文章思路。
(1)边读边想:铅笔有了梦想,它想到哪,会做些什么呢?
(2)师生交流,绘制导图。
3.说一说,寻找想象奥妙。
(1)铅笔一下子有了五个梦想,故事里有哪些大胆、奇妙的想象呢?
(2)同桌交流:铅笔为什么要展开这样的想象呢?
4.小结:嫩芽、豆角、船篙、撑竿等事物都和铅笔一样细细的、长长的,要像作者一样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奇妙的想象。
要点:通过阅读例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合理地展开想象。
板块三:模仿—— 巧借导图,练说想象
1.妙用导图,展开联想。
(1)课件出示例文最后一段话:
(2)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呢?你能把这句话中的“……”变成有趣的童话吗?
(3) 依据学生回答,补充思维导图。(预设:飞到天空上,落到森林里,回到小朋友的家里等,提醒学生抓住铅笔细长的特点展开想象)
2.运用导图,自由练说。
3.小结:模仿作者的写法,我们也把想象种到了文字中,结出了奇妙的童话。
要点:模仿习作例文,巧借思维导图,展开联想,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再次巩固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方法。
板块四:创新——大显身手,放飞想象
1.回顾例文,习得妙招。
(1)作者是如何把《一支铅笔的梦想》写得这么奇妙呢?
(2)讨论交流,提炼妙招。
妙招一:借助一个有趣的事物。(如:一支铅笔)
妙招二:提出几个有趣的问题。(如:铅笔想到哪?会做些什么呢?)
妙招三:编出一个奇妙的故事。(这是一支有梦想的铅笔)
2. 借助作品,创编故事。
(1)没有了想象就没有了一切,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我们一起来看看普通的手指印在想象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奇妙的变化。(展示学生作品)(2)每一个手指印都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事物,你会提出什么有趣的问题呢?
指导学生提问,并依据提问,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比如:会飞的鱼,鱼飞到天空后会碰到谁?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
3.小组交流,分享故事。
4.学生展示并点评。
5.梳理总结,出示习作锦囊。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齐读习作锦囊。
要点:创新与模仿并不相悖,模仿侧重于表达的形式,创新侧重于内容上的与众不同。
学生是习作的创造者,要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想象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