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是怎么论事?

作者: 生椒牛肉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22:44 被阅读2897次
就事论事.png
就事论事是一个成语,是指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

但是能按照这个成语做事儿特别难,但是学会就事论事的确能够在一些敏感性问题上增加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今天就想写写我理解的就事论事。

在谈我的理解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说一下我昨晚经历的一个事情。

首先是昨晚没事儿在刷微博,看到了@阑夕 的一条微博,如下:

阑夕微博.png

@阑夕 作为一名写手,在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我偶尔不同意他的某些看法,但是大部分我都是非常赞同的。总体来说,我眼里的阑夕是一个足够独立思考的人,就像这条微博中所描述的那样,这句话我也是赞成的。

看完微博,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就想去评论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来这句话的含义和阑夕这条微博是同一个含义,所以能够得到一些点赞,我也觉得很正常,但是突然有人回复我了,并且真得把我搞得有点尴尬。请看下面的对话(注意顺序是从下往上)

阑夕微博评论.png

这就是我经历的一次典型的非“就事论事”的经历。

总结一下,就是当我们在讨论现象 A 的时候并且给 A 下了一个结论,突然一个人说结论 XXXXX 也是对的,我们诧异,怎么对了?这个人说:你看 XXXXX 不是符合 B 现象吗?

那么,如果一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或者说已经被前期的媒体情绪包裹,这个时候能够坚持就事论事的人就更加稀少。

但是想要做到就事论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需要提醒各位,那就是一定要清楚事件的全过程后才能就事论事。

简单地说,就事论事的前提是需要知道某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最终的结果。不能只听一方的描述,而是双方的描述都要进行核对,找到双方共同描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才能进行判断。

而很多热门事件里,是不具备就事论事的基础的。举个例子,比如丽江打人事件,这个事情里包裹的情绪太严重,甚至出现只要为打人者说话就会被群起攻之的情况。但是这件事情即使是到了法庭审判的时候,法庭需要听到的依然是原告和被告对于当晚事件的描述,也就是说法官需要确认的是事件的详细经过,而不是听信一方之词就妄下结论。

当然,我也可以理解大众情绪为什么容易在这种事情上就被彻底点燃,因为活生生的图片加上一方的文字描述,大众很容易产生“同理心”心态,极度可能产生片面的自我代入感,最终对该事件下结论。

所以,我再总结一下就事论事的两个原则:

一、清楚客观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甚至可以套用小时候学的客观描述,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是什么?

二、讨论 A 事情的时候,就围绕 A 事情详实讨论,可以补充事件的客观因素,比如: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再进行是否判断,当 A 事情有了一个结论后,可以进行逻辑梳理,但是不能制造一个莫名其妙的结论进行反向讨论前提。

我想,弄懂了以上这两个原则,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事情都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知,至少是独立思考的认知,而不再被大众情绪所冲击而行。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彻底梳理一件复杂的事情,肯定还有很多原则需要考虑。我会在以后有了一些更明显的实例后再给大家补充。

说到这儿,有人说讨论一件事情有必要这么严肃吗?

_…你懂个屁。

相关文章

  • “就事论事”是怎么论事?

    但是能按照这个成语做事儿特别难,但是学会就事论事的确能够在一些敏感性问题上增加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今天就想写...

  • 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自然无事。

  • 就事论事,然后呢?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说,就事论事。意思是说对事不对人,不要带感情色彩来讨论事情。这没错,但是,除了就事论事,我们...

  • 问:师父怎么看待XX法师?又怎么看待有人说他是邪师?

    答:这种问题比较考验人,我一般不回答。人都比较复杂,我们不好对某个人怎么评论。可以就事论事,就事论事需要详细举出他...

  • 就事论事

    复盘群例行周会,又一次巩固了记录要“就事论事”的理念。不知怎的又想起了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不迁怒,不贰过”。可能因为...

  • 就事论事

    我发现,就事论事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有竞争力的能力,就事论事,能在很多场合把人与人的高度区分开。 现实中,很多...

  • 就事论事

    我发现,就事论事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有竞争力的能力,就事论事,能在很多场合把人与人的高度区分开。 现实中,很多...

  • 就事论事

    前几天,电气专业一次关于送电方案的讨论会上,关于系统分列/并列切换倒闸操作程序的确定,根据供电局的要求:用户系统切...

  • 就事论事

    交流时, 我们为什么总在人身攻击 有一次, 同学的书遗忘在教室, 让我陪他去取, 我表示答应, 嘴上顺口说了一句:...

  • 就事论事

    状态稳定的定义: 1.情绪饱满2.注意力集中 怎么情绪饱满呢?和外部世界接触的时候能够根据外部信息的客观性有回应,...

网友评论

  • 叮宕:客观这个高级词汇是人类发明的,现实真的不存在。
    因果律太高端了,没这个本事讨论。
    “莫名其妙的结论进行反向讨论前提”意味着要给事情下范围,拿这个范围的宽度如何确定,或者这个宽度本身的定义是什么?
  • aaaaalex:其实不容易做到
  • 江南海北的雪:己所欲,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 0218c34f4e84:大众是盲目的
  • lhl_2af5:说到心里了
  • kinggenesis:这个很难,先要学形式逻辑,再学辩证法
  • 学生廖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己所欲勿施于人”最早出处我不是很清楚,但曾经看过周国平先生就这个观点写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了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尊重他人。
    我推断:回复您的人本来就没有打算“论事”,自然没有必要“就事”,也许只是单纯的展示自己的博学和见地。
    叮宕:施于人,欲也;不施于人,亦欲也。
    一路狂奔2008: @学生廖平 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己所欲,勿施于人”,细想一下,还挺有意思的。感谢!
    生椒牛肉: @学生廖平 拉黑了
  • 3bc0c8dc4e64:看问题要剥茧抽丝,一码事是一码事,这样才能不被情绪控制。
  • 异城传奇:相同的事情发生2次或多次~才具备就事论事的逻辑基础吧?
  • 金博客:只讨论事情的逻辑和判断,不引申不假设
  • 一禾木木:这也是我想要实现的状态

本文标题:“就事论事”是怎么论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zu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