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英语达人语言·翻译读书
文明的产生及文明演变的模式——读《历史研究》

文明的产生及文明演变的模式——读《历史研究》

作者: 林间竹音 | 来源:发表于2019-01-24 05:50 被阅读153次

    具体忘了是什么时候,我突然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失去了兴趣。想想也是,从小学开始,几十年的文学读下来,主要的优秀作品早已读遍。那时刚读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被他犀利的思想和文字迷得神魂颠倒,突然对历史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以前读历史都是断断续续、一鳞半爪的。要我详细地讲一下世界历史,只有干瞪眼的份。正巧刚通过朋友小屁孩从加拿大网购了汤因比的全套《历史研究》绝版书,就决定看历史了。《历史研究》这种内涵极为丰富的巨著,如果没有相当的背景知识,读起来会如同天书。于是老老实实地翻出杜兰特的全套《世界文明史》,彻底补一下自己对于世界史的知识。

    杜兰特写史是以各个文明的出现、发展和衰老为主线,详尽地描述差不多每一个文明的重大事件、人物、社会体制、文学艺术、哲学(如有)和宗教。而汤因比是以各个文明为分析的素材,从中找出历史隐含的规律。两者相结合一起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两者的深入了解,更能明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文明(civilization)是指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的国家阶段,它的主要特征是:文字、金属冶炼术、城市国家(城邦)、宗教礼仪等(雅斯贝尔的定义)。“文明”的概念要和“文化”(culture)区别开来。文化是一个属于石器时代范畴的概念,用于专指石器时代特别是新石器时代包括金石并用时代的原始部落人类遗迹。从这两个英文单词的词源上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区别:culture的词根“cult-”的原始意义是“耕作”,这很清楚地表明了“文化”这个概念的本义是属于与“农耕”相联系的原始部落时代的范畴。而civilization的词根“civ-”的原始意义是“市民”,它表明“文明”这个概念的本义是属于与伴随着“市民”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城市”及工商业相联系的青铜时代的范畴。两者不能混淆。判断一个文明何时产生,必须按照文明的那几个特征进行评判。

    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约3百万年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文化时期,于公元前五千年左右进入文明时代。文字、金属冶炼术、城邦等这些文明的标志何时并如何出现?我们并不知道。与漫长的石器时代相比,只有五千年的文明时代实在短得可以忽略不计。人类的历史如果是一部浩瀚的成套书籍,那么我们现在能有记录的只不过是一些残片。它们不但模糊,而且可能还具有误导性。过去的全貌是什么?也许,答案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杜兰特说,历史是一本只能从中间开始读的书。这个比喻实在太妙,他既然写出几千万字的历史巨著,当然太明了人类历史,特别是一开始的模糊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也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腊爱琴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只是就大的区域来说,在各大文明区域周边,还有更多次要文明如赫梯文明、亚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等(这些古代文明正是今天西亚很多国家的前身,这些古代闪米特人和波斯人也正是今日犹太人,阿拉伯人,伊朗人等的祖先)。

    与上述这些人类最早的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约公元前1500年)的出现实在不能算早。中国最早的文明——商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点在今河南安阳一带。考古依据:中国地区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铜冶炼术,及出土的冶炼的青铜器;国家形态已出现。在此之前的夏朝、尧、舜、禹、黄帝等,是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可以证明其存在的,因此只能归于神话传说之中。历史可以戏说,但是历史学不可以。每个国家的历史学家,或多或少总会带有一些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看问题也就难免从自己本国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国家为中心。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提到过,若看一个法国历史学家写的欧洲史,会感觉一切都是围绕法国而发生的。要对人类的历史有一个全局和正确的观念,还是必须多看、多比较,并且重视证据。从纷繁的谎言和谬误中还原客观的、相对真实的历史。

    杜兰特认为:虽然文明的产生与地质、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人的心理因素也极其重要。无独有偶,汤因比认为:人类文明的出现,并不是希腊历史学家所想象的那样,是正好幸运地位于一个天生富饶无需费力的地方。纵观人类早期的所有文明,无论是苏美尔、埃及、巴比伦、希腊等等,都是通过艰苦的漫长的集体劳作,将原始的自然改造成适合农耕的条件。这就是汤因比所说的挑战-回应模式。安逸永远不会产生伟大,只有苦难和危机才会。人的主观能动性,超过工具、技术,是推动进步最根本的因素。那是人类最伟大和最值得骄傲的品质。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螺旋形的,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认为那是由爱与恨推动的,而“没有对立就没有进步”。汤因比认为阴阳之说最能符合对于宇宙节奏的描述,因为它最能体现静态与动态的交替。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在汤因比看来,都可以被归结为挑战-回应的原因。

    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应对危机挑战的结果。且并不是所有文明都能成功。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文明夭折了。而文明在产生后的发展,在总的方面可以用社会领袖自我决心的力量来衡量,一个文明的发展取决于具有创造力的少数人。产生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一人物所体现。

    文明的演变和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不过这种规律很难把握,可能很多历史学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汤因比发现:将希腊和中国文明结合起来的模式,可以适用于全世界几乎所有文明的发展,即文明都是从独立的各个小国纷争开始,到后来统一成一个大国,然后大国不断地经历分裂和统一的过程。小国阶段是思想、文化大爆发的阶段,大国阶段虽然稳定,但仍不免分崩离析。原因并不是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和阴阳无关。而是维持一个大国对于经济的要求极高,当这个国家的财力无法提供治理国家所需的官僚体制和战争的费用时,破裂就不可避免。说到底,还是经济因素决定的。汤因比的这一模式,几乎可以涵盖所有的文明。

    汤因比讨论的第三个人类文明的模式是犹太模式。其特点是文明不通过国土和政府维系,而是基于共同的记忆、信仰、仪式、习俗和技能构成的文化和职业基础。失去了国家和土地的犹太民族分散在各个国家顽强地生存下去,他们自愿遵守自己的宗教仪式和法律来保留其历史上的身份,保持其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和价值的宗教启示,在没有土地和不能从事主流职业的前提下依然聪明地获取经济资源。灭国的灾难反而成为犹太文明生存和维持的动力和刺激。而与之同时和其后出现的许多文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了。

    汤因比认为文明的希腊模式和中国模式描述了从各个独立的小国走向大国、大国又不断分-合的过程,而犹太模式展示了社会的垂直组织向平行组织的转变,可能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汤因比没有看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却依然向往着地球村和全球一体化的美好前景。如同爱因斯坦孜孜以求统一场理论一样,他的内心深处也是希望一个文明的全球乌托邦。但是乌托邦从来就是小规模和仅存于书本中的。可能等到人类全部灭绝的前夜,这个理想也未必会实现。

    因为《裸猿》三部曲的作者德斯蒙德·莫利斯通过研究人的社会和人的心理并和动物进行对比发现:人类的社会结构其实是一种类似蚂蚁、狼等结成一个个小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几千万年的沉淀,早已成为人类基因和天性的一部分。纵观人类历史,无论何种宗教和乌托邦的思想,对于改变人类基因和天性都是毫无用处。而且一个大一统的形式,虽然可以保证稳定,却是阻碍发展和变化动力的杀手。任何事物,一旦达到一种超稳定的不变状态,就是死亡的状态了。

    根据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万物皆有终,熵必须达到最大化。尽管现在由于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飞速进步,已经有人在预言人类可以通过纳米医学技术等达到长生不老甚至永生,但是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全体的死亡都不可避免。无论人类栖息的地球,还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热力学第二定律都会发挥作用。

    也许,是因为人类的文明史只有短短的五千年,可供研究的素材还是不够多,所以要预测人类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很难。人类的未来,虽然有如此发达的技术,却依然堪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明的产生及文明演变的模式——读《历史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be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