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曾经在和朋友聊到诗经中的这首《卫风.木瓜》时,遇见过一些不同的见解。
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这首诗是在反复的强调一个别人怎么对待自己,自己怎么回赠别人的一个态度,据说南宋时朱熹在解释这首诗的时候说是双方的付出有微物和重宝的区别,存在着收购感情的嫌疑。
闲暇中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讨论过这个观点,其实感觉这首诗整体上更多的是在体现一个双方平和而心甘情愿付出的交往态度,并不应该过多的去细品送的是什么,回报的又是什么。
我个人更喜欢张爱玲对这首诗的解读,就是你手里此刻有木瓜,我手里此刻有琼琚,我们以自己手里现在所有的东西去赠予对方,永以为好,这份感情和是微物还是重宝无关,在乎的是我们彼此的情谊。
这样的情谊应该是跨越世俗的目光的,这样的朋友也应该是可以经得起人生际遇的考验的。
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异性朋友,比我小三岁。
可以说从我十六岁他认识我开始,就一直喜欢跟在我屁股后面,我去干嘛,他也喜欢跟着,完全就是我的一个小迷弟,看我干什么他都觉得崇拜。
因为他家离我家也很近,我也总喜欢像个大姐姐一样,逮着机会就喜欢教育他。
从一开始让他好好学习,到后来告诉的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再到后来的人生一些机遇的选择,他都会很认真的听取我的意见。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了心仪的人,也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和生活,后来顺其自然的背井离乡到了北方。
在我决定去北方的时候,他沉默了好几天,看到我也并不说话,但在最后我背着行囊去火车站的时候,他还是来送我了,依然是闷声不语。
因为认识很多年了,父母也都知道我有这么一个亲如弟弟一样的朋友,对他的表现也见怪不怪,闷声不语肯定是不高兴也不舍得我走,但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算是亲姐姐也不可能一辈子陪在弟弟身边啊。
我也没有刻意去哄他开心,男子汉大丈夫总归是要独立成长起来的,此刻应该是他要给予我祝福才对,而不是我反过来去安慰他,想到这里,我也准备转身进站。
就在我转身的那一瞬间,他叫了一声我的名字,我回头看了看他,他默不作声的递过来一个很厚的光碟袋子。
我突然想起来他喜欢唱歌,特别是刘德华的歌,唱腔模仿得非常像,我曾经还鼓励他去参加一个什么选秀活动,不过他似乎并没有兴趣。
送我的这一大沓子光碟我不用翻都知道,大多应该都是刘德华的专辑,应该还有一些他自己边唱边录的光碟。
我接过来说了一声,怕我孤独还是怕我忘了你?拿这么厚一沓光碟......
“孤独的时候就听听吧。”没等我回应,这小家伙居然就转身走了。
最初到北方的第一年里,我一直在以最强大的意念支撑着自己的内心,只能说自己给自己定的目标有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
但我是个不喜欢走回头路的人,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既然已经踏出了第一步,那就咬牙坚持下去。
那些一个个需要自己去消化的负面情绪,也确实在那袋光碟的陪伴下慢慢缓解,好在还是年轻吧,日子也终归是在一天天的努力中慢慢变好。
就这样过了大概三年多,有一天,他突然给我打电话,说想来北方看我,我说为什么突然想起来看我了?
他说就是很想来,我说喔,那你不用上班么?他说暂时不用了,家里发生了一些变故,父亲去世了,他刚好也想出来散散心。
他到北京的那天,我说我没有时间去接你,我每天上班都忙得要命,他说没事,你告诉我坐车应该坐到哪,我给你带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你肯定爱吃。
不愧是儿时就认识的朋友,当我看到他拎了一大蛇皮袋子的鱼腥草时,我是又惊又喜。
好歹也是个20几岁的帅小伙了,这左一包右一包的也不嫌影响形象,远远地看到我就高兴得直招手,那神情,依然是记忆中那个淳朴的小迷弟。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鱼腥草?也不嫌难拿。”我嗔怪道。
“你不是最喜欢吃凉拌鱼腥草了嘛?而且这东西北京又没有,我就想着多给你带点。你以前一个人都能吃一盘,这点也就够你吃一个星期。”他大声且认真的说道。
“别说话了!我哪有那么能吃。”我压低声音说道,感觉到路边的行人眼神都在往我身上瞟。
给他安顿好后,问了问他的计划,准备呆多久,以后什么打算?
听完后他的回答我就陷入了沉思,他可以说是对未来一点规划也没有,想着老家还有他父亲留下的一栋房子和几个正在出租的门面,反正生活是不成问题。
我想了想,问他有没有兴趣学一学计算机编程,我感觉男生还是要有一些自己的一技之长会过得更充实。
他说自己底子太差,很难学会。我恨铁不成钢的教育道:“既然你已经来了,何不试一下呢,北京的教育资源也很丰富,明天就去报个编程的班,学费和学习用具我出。”
就这样,第二天我拉着他去报了个班,差不多花了我小一万块钱,他直呼太贵,不愿学,但我说你如果不学,你就回老家去,反正是混日子,在哪混都一样,钱是借你的,你学好了以后是要还我的。
虽然后来他确实觉得学得太费劲,直接把报名费退了,选择跑去送快递,我也并没有再去逼他。
这就像教孩子一样,你觉得你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只觉得这是压力罢了,索性不如让他快乐的享受自己选择的生活。
最终后来他还是选择了回南方的老家,临走时问我要不要一起回去,我说要回,但不是现在,便目送他离开。
前几年带家人回南方过年,突然就在一夜之间,口罩酒精被哄抢而光,在我准备返回北京的时候,做梦都没曾想过会因为买不到口罩而无法上火车。
焦急万分的在朋友圈问了一圈,最后还是他大冬天骑着个摩托拎着一瓶酒精和两包口罩跑到我家楼下,无奈的说道:“你真是什么稀缺要什么。”
我当时完全顾不上怼他,只感觉这一瓶酒精和两包口罩仿佛保住了一家人三口的命,甚至比我当年给他交的那笔学费还值钱。
细想之下,这不就是张爱玲所解读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么?我刚好手里有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不计较是微物还是重宝,在意的是彼此的那份心意,光碟也好,鱼腥草也好;学编程的学费也好,酒精口罩也罢,你刚好需要这个,我刚好能给予这个,永以为好,这就是对这首诗最好的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