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堂吉诃德》,感受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作者: 海蓝夏日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06:19 被阅读27次

在翻弄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件套时得知《堂吉诃德》是讨论小说发展的起点,就暂时放下《俄罗斯文学讲稿》的《安娜卡列尼》,先研究这部小说。

早几年在云南弥勒旅居时,从当地图书馆借阅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杨绛译本。读了十几章,感觉一般,就放下了。但考虑到纳博科夫如此重视,肯定有一定道理,就在亚马逊下载了电子书,但选的是董燕生译本,因为有许多网友推荐,而且价格便宜,只要4.82元。

个人觉得董燕生翻译的更好看一些,而且他还增补了杨绛为了迎合国内读者特意删掉的部分。

纳博科夫把这本书分析的非常透彻,从作者的情况,时代背景,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特点,以及文学价值等,可谓面面俱到。在此基础上重读《堂吉诃德》,就能明显看出此书的优缺点和结构。

毫无疑问,《堂吉诃德》是一部神话故事。为了深入研究这部小说,纳博科夫还特意把每一章写出故事梗概,纳入了讲稿。这一孜孜不倦和一丝不苟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读到第二十三章,已开始感受到其中的魅力。这部小说的毛病之一是夹杂许多与主情节关系不大的诗歌民谣和谚语故事,给人拖沓的感觉。不过,正如纳博科夫所言,好书读三到五遍才能尝尽其中的美味。我也准备多看几遍,尽可能吸收其中的文学精髓。

纳博科夫在《堂吉诃德》讲稿里还谈到“现实生活”,认为这个概念是以普遍性特点的系统为基础。因此,一部虚构作品越少普遍性,在“现实生活”的意义上就越不可被认识。

假如换一种说法,既一部虚构作品的细节越生动,越新鲜,就离所谓的“现实生活”越远,因为“现实生活”说的是带有普遍性的平平常常的感情,是众所周知的芸芸众生,是普普通通的人间世事。

研究这些情感由虚构作品的大师转化为艺术的手法,一定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相关文章

  • 再读《堂吉诃德》,感受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在翻弄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件套时得知《堂吉诃德》是讨论小说发展的起点,就暂时放下《俄罗斯文学讲稿》的《安娜卡列尼...

  • 写字也是很好的整合

    今天翻出我之前写的几篇简书看了下,发现再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当下的感受原来是那样的,我竟然已经忘了。 最近频繁头疼...

  • 再读《见识》的感受

    今天再读吴军老师见识这本书,我看到他讲到的一个观念,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在我们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大...

  • 重读一本书,反观自己

    同一本书,再读一遍,会有新的感受,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我想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在逐渐成熟,看问题的...

  • 再读《解忧杂货店》|感受不一样的感受

    东野圭吾是我高中最喜欢的作家,很喜欢他的逻辑推理,曾经对他的书籍可谓一个“痴”字。忘了读过多少他的作品,只记得当年...

  • 2017-10-20

    把握选择,正确选择——读《人生》有感 初读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被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再读《...

  • 遇见未知的自己

    这本书多年前读过,再读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很符合当下的历城,在成长路上不断的遇到议题,不断的看到问题,了解...

  • 2019-01-20

    再看《人民的名义》果然不一样的感受。此前总觉得他们出不完感情牌,尤其那吴教授,觉得她有些虚伪的善良,再读,觉得自己...

  • 致橡树  舒婷

    忽然再读这首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味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 文•品(994):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有梦去追,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堂吉诃德; 跌倒教训,你我都是堂吉诃德; 我们的墓志铭:堂吉诃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堂吉诃德》,感受不一样的故事情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qo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