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办公室里的侄儿01.
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但是我还是愿意试一试去改变侄儿。
我倒不用担心兄弟他们两口子他们会怎样,我只是担心我插手他的成长之后,会造成我们原本亲密的的关系逐渐疏远。
想起外甥在我校上学的时候,我总是管他太多,结果回家他添油加醋地告诉他爷爷奶奶我训他,两个老人于是便心疼的不行,后来外甥就到别的学校去就读了。
小妹家的女儿在我这读了一年,八年级的时候非要转学,结果离开我的监督,她在另一个学校变得一塌糊涂。
侄女是听话的,我虽然不教她,但是每次喊她来办公室辅导,她总是积极;而侄儿就不同,每次喊他,他总是摇头,或者一转身就逃的无影无踪。
我想改变他并不容易,好在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种好了别人的地,而荒了自家的田,还是要把自家的地先种好。
02.
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所以我走的第一步是和侄儿搞关系,先走进他的思想。
我和侄儿的第一次沟通是第一次老师让喊家长到校的时候,我觉得那次沟通并不算成功。
像大多数犯错找原因的孩子一样,他觉得委屈,觉得班上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投他的票不公平,因为他认为是女生骂他然后他才“揍”她们,所以他认为女生故意针对他,而且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上课他做小动作说话影响课堂扣分,那么女生课下骂人影响更不好,为什么不扣她们的分?
侄儿的话让我大脑突然短路了,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竟然问得我有些大脑空白,我原来准备好的洗脑词一时间成了废话。
好在,我有两句话总是万能钥匙,它适合所有的思想。
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先做对。
不管别人好不好,自己先做好。
我让侄儿把这些话说给自己听并告诉老师就是体检医生,他能准确地检查出每一个孩子的问题,然后告诉你赶紧医治。
“想想你去看病的时候,医生应该看你还是别人?”
“当然是我自己。”
“这就对了,所以咱现在就是在看自己的病,等咱的没病了,咱才能帮别人看病。”
从第一次沟通,我突然感觉到侄儿没有智慧根本不行。他不怕打骂,小学六年的磨练已经让他有了很厚的盔甲,所以对他只能智取,只能用思想渗透,必须做到有话好好说,否则没有一丁点的作用。
我改变原来的计划,决定重新“打造”侄儿实现三步走。
比赛场上的侄儿03.
第一步,我需要知道侄儿到底又没有学习的能力。我们知道孩子课堂上不能专注是因为他们听不懂,学不会,自然百无聊赖容易搞事情。
我把侄儿喊到办公室,让廷敏老师给他写了两道题,然后我让他给我读英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头脑聪明,接受知识很快,就是学的不扎实。
也就是说只要他上课能认真听课,这家伙课下不学成绩也能考个中上等。我突然觉得眼前出现了一道光,我们梁家这是要出人才了。
第二步,我马上和班主任爱英老师沟通,她到底是有智慧力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总有着自己的特色,我必须虚心向她求教。她建议我没课的时候就上四楼看看,这样对侄儿上课听讲更有督促力。
这个建议非常好,和我的计划不谋而合,同时我又和科任老师交流了思想,我觉得只要我能坚持,侄儿就能改变。
特色寄语第三步,找一个学习伙伴。我和志红老师交流了思想,我们要和她亲戚家的孩子结成共同体,这也是因为两个孩子是朋友,而且都喜欢打球。
一个人可以走的更快,但两个人可以走的更远。
我早上通常提前半小时到学校,我会把两个孩子喊到办公室学习,中午我和志红也会让他们做几道题,轮流辅导。我们需要课堂课下一起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学习共同体第四步,我会给侄儿做一个报喜卡,把他这周的良好表现写下来,给他正向的确认。他的进步不仅需要家长看见,更需要他自己看见。
因为看见,他才有更多的力量去行走;因为看见他才有更多的自信去给自己赋能。
第五步,和兄弟两口子沟通,让他们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孩子出现困难,我们不是站在旁边嘲笑的那个人,更不是只会给孩子喊加油的那个人,而是跑过去,拉孩子一把,并拉他起来,一起行走的那个人。
午间补习04.
想改变一个人很不容易,这个过程就是拉锯战,看谁能坚持到底。
这一周,不管怎样,侄儿还是愿意学习的,虽然每次我给他讲的时间都是十几分钟,但是他没有逃跑,就说明他思想有了动摇,有了想进步的想法。
有进取心,他课堂上自然愿意听课。
昨天下午第一节我去偷看他,他竟然拿着笔在认真听课,这是一个好的苗头。
班上很多顽固的孩子我都能搞定,虽说“医不自治”,但是我还是要试一试,把侄儿当做我第二个“儿子”来认真管一管,当做课题来研究一下。
万一,成功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