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悅己
论语综述一:孔子的一贯之道

论语综述一:孔子的一贯之道

作者: 背后国文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13:49 被阅读480次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共20篇,约499章(有的492,版本不同),15900字,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表现孔子身体力行教导学生们进行道德品行的修养。

孔子自己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15》)“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2》都说他的知识理论有一个中心思想贯穿着,那么这个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是曾子所说的忠恕?还是普遍人认为的是仁?

首先了解一下忠恕是什么?仁是什么?

朱熹《论语集注》释“忠恕”云:“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是说尽己为人曰忠,推己及人为恕。就像孔子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23》)总的来说,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是自己对其他人的态度,是人我关系,仅仅是对自己的要求。

程子曰:“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是说仁是以己及物,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己与其他个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本质是人的内心,目标是人人为仁,是对所有人的要求。

忠恕是外在的表现,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是人我关系,没有普遍的、积极的意义,而仁是人人关系,是激发每一个人内心的自我要求,具有普遍的、积极的意义。

我们再从表象看,《论语》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仁,仁出现109,其次是礼,出现74次。而忠出现18次,恕仅出现2次,一部理论著作要表达一个基本的思想,它是不是应该重复出现,不断进行讲解和论证呢?所以这个“一以贯之”的一是指忠恕还是仁应该一目了然了。

不过还有人认为是“学”,学在《论语》里出现65次,也不是没有道理呵!好学是道德修养的基础,不学,就会不知言,不知人,不知礼,不知立,不知命,不能成为君子,是一个连贯和循序渐进的过程。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想想看,如果不好学,则会愚、荡、贼、绞、乱和狂,一个人如果这样,怎么成为君子?怎么达仁、达圣?

但我认为这个“一以贯之”的一是“劝”,劝人学,劝人善,劝人成为君子。纵观一部《论语》,它无外乎教人好学,教人行善,教人成为君子,最后止于至善。它从头到尾自始至终贯穿的这个线不就是“劝“吗?劝是什么?劝有劝教、劝勉、劝说的意思,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不是一直都在接受劝勉吗?

《论语》的内容包括道德、修养、礼乐、政治、人格等,请问哪一项内容不要劝说?孔子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劝导每一个人在道德上努力为仁,在修养上能自省改过,在礼乐上能遵礼守道,在政治上能修德惠民,在人格上能达到或接近完美。他劝国君,劝诸侯,劝大夫,劝士人,劝百姓,但是,凭他一己之力,要想有圆满结果,无异“难于上青天”,所以孔子说人们不了解他。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37》)他也想逃离本邦,他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治长6》)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13》)他也很落寞,他说:“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19》)

如此种种,孔子放弃自己的理想了吗?没有,当然没有。

孔子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8》)他把追求人生理想看作比珍惜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也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论语·述而22》)孔子面对死亡,虽然祈求上天,但他毫不畏惧,他认为他正是具有这样的品德,他有把这样的品德传下去的责任,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所以他无所畏惧。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8》)孔子说,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他们不会为了求生而损害仁道,他们宁愿牺牲生命来完成仁道。他也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这样大无畏精神的人,而且能胸怀天下的人怎么可能放弃他的理想追求?

孔子一生所追求的道就是他的中心思想,但忠恕不是道,《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而仁是。当然孔子所有的思想都离不开仁,这是他思想的主线,但孔子所有的思想同样离不开劝,劝是他一生致力的行为。

我为什么写《人生路上学〈论语〉》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相关文章

  • 论语综述一:孔子的一贯之道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共20篇,约499章(有的492,版本不同),15900字,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论语》问道:一、孔子的一贯之道

    [摘要]读书人不可以没有恢弘的气度和刚毅的性格,他重任在肩,路途遥远。以行仁为自己的使命,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

  • 论语综述二: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上篇说的孔子的知识理论有一个中心思想贯穿着,这个一贯之道就是仁,那么整部《论语》具体讲了什么呢? 《论语》共有20...

  • 您的一贯之道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乐智,是一个爱胡思乱想的奇葩……我常常思考一贯之道是啥意思呢?孔子的一贯之道又是什么呢?一贯之道对我们...

  • 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什么——《论语》学习381

    卫灵公篇第十五·二(381)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 儒学中的君子之道

    摘要:《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语录结集,《论语》中说到的仁爱之道、孝悌之道、中庸之道、君子之道等等对中华民族的...

  • 《孔子之道》讲义

    刘成《孔子之道•正确解读经典》讲义: 批判性看待论语 《论语》不是孔子和颜回编写,所以可能不能准确...

  • 克己

    1.27《论语》克己 论语体现了孔子的为人之道,表达了孔子追求的一种境界是什么。 做人的本性要追求沉默少言...

  • 忠恕之道

    如何用一句话抓住《论语》核心? 忠恕之道 1. 《论语》孔子对曾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夫子之道...

  • 谈《论语》孔子之道

    一件事物因为它能使你快乐才喜爱,但你喜爱了就一定快乐了吗?我感觉孔子的这句话是互相矛盾的。 你懂得某种学问和事...

网友评论

  • 管理有道工作室:一以贯之的确不易解,请看我在解释,欢迎讨论
    管理有道工作室:@背后国文 喜欢你的率直态度
    背后国文:@管理有道工作室 抱歉,不认可。
  • 原郎:一就是人之本位。也即人的本性。佛家讲的自性佛性。宇宙人生天地万物无不包括。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如人得之。称以一贯之。思之思之!🙏🙏😀😀🌷🌷
    背后国文:@原郎 学习了,谢谢!
    原郎:@背后国文 差别是二,本质是一。佛曰明心见性,万法归一。道曰修心炼性,抱元守一,儒曰存心养性,执中贯一。三教虽言有差异,都注意心性合一。归于本位一。😀🙏
    背后国文:@原郎 儒与道、佛宣扬人生理想,人生正途还是有差异的,谢谢!
  • 追寻那一抹阳光:一就是一,何必非要找个词来定义。老子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句,这个一,超出了大脑分析定义的范围,如何定义都不够准确,只能用心来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曾子才说“忠恕而已矣”。拙见。
    追寻那一抹阳光:@背后国文 名可名非常名
    背后国文:如果不弄懂“一”,整部《论语》我们学到了什么?谢谢!
  • 赛德传播:推行仁道在于劝在于教 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即为仁
    背后国文:当然贯穿孔子之道的一是仁,这没问题,谢谢!
  • 乍见长生:支持!加油!
    背后国文:谢谢!
  • 啼笑姻缘:忠恕违道不远,孔子依其弟子品性各有所劝,欲使众弟子通过好学,而至乎违道不远之境,即为仁。然为仁终于仁有别。
    啼笑姻缘:@背后国文 只在心内寻,告子言之在外,固去仁远矣。
    背后国文:是的,仁道可循可依,但不能止,谢谢!
  • 5c9c94f75996:好文🍹
    背后国文:谢谢!
  • 吕木白:让我想起来一贯道,那段不堪的岁月
    背后国文:哦,思想的魅力,谢谢!

本文标题:论语综述一:孔子的一贯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i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