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四毛的父亲八十多岁了,四毛每次回家看望他老人家,老人总是爱给四毛讲那过去的事情。
家 道 中 落
四毛的爷爷奶奶,最初靠勤劳起家,慢慢的积攒下了一些金钱,买房置地。他们为人忠厚,对家里雇 佣的长 工、短 工很好。是远乡近邻都知道的大善人。
1
爷爷奶奶家中子女,却各有不同。
四毛大姑是吸 大 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世的,四毛没有见过大姑。
四毛说对二姑了解的也不多,父亲谈起过有关二姑夫的一些事。
二姑夫是孤儿,与二姑成家后,爷爷在王爱召分给他地、牛、骡子等家产,让他们好好过日子。
二姑夫脑袋瓜灵活,会算计,人也很勤快,没几年就发达了。二姑父不愿和老丈人一起,于是变卖了家产,去白泥井的海留素置地、买房。
四毛爷爷去世,家中迅速没落。三个姑姑当时都已成家,最初,奶奶带着未成年的三个儿子去投奔二姑家。
二姑夫有房有地。但是,二姑夫不愿意奶奶带着三个儿子住进来,他们一下子没有容身之处。
寒夜漫漫,孤儿寡母如何生存?年幼的父亲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人家不用的瓜棚,收拾一下住进去了。他们娘四个总算有了落脚之处。
从此,奶奶和父亲哥几个就在海留素生活。
那时,可能物质匮 乏,二姑夫小气,二姑胆小怕事。
有一次二姑来瓜棚喊奶奶到她家吃饭。但是不让奶奶带三爹、四爹一同去。三爹、四爹都是小孩子,平时吃不饱、穿不暖,吵闹着要跟随母亲,去二姐家吃好吃的去。
他们到了二姑夫家,二姑夫看到小舅子也来了,从院里抽出一根木棍,追着弟弟们乱棍翻飞,哥俩抱头躲避,哇哇大哭。
奶奶端起饭碗,无法下咽,下地抱着四爹,领着三爹,哭着回瓜棚了。
二姑家虽说不是很富 裕,但是粮食有余。二姑夫在粮 仓里做了记号,担心二姑偷偷给娘家送去。
2
四毛的三姑,年轻时是当时王爱召出名的美女。三姑父来王爱召公出,见过三姑就喜欢上了。三姑父时任国 民 驻包头供给处处长。三姑父拜托包头县县长来做媒,爷爷无奈答应了这门亲事。
三姑父姓黄,河南人,比三姑大十多岁。
不知道三姑是怕三姑夫,在家没有说话的权 力,或是从小一直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总之,爷爷去世后,对家里一落千丈的情况,她不曾问过,也不曾接济,甚至20多年没有回过娘家。
在投奔二姑未果,生活没有任何着落的情况下,奶奶与父亲抱上家里仅有的三只公鸡,从王爱召步行去包头,投奔三姑家。
娘俩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来到三姑家。他们不敢敲门,在外面等着天亮。父亲怕公鸡打鸣,用绳子把公鸡的嘴拴住,怕公鸡打鸣,惊了三姑一家人睡觉。
可有一只公鸡挣脱了绳子,还是引亢高歌了。三姑夫怒气冲冲地出来:“谁家鸡在叫,惊了我的觉!”不由分说,从父亲手中抢夺过来,把鸡仍出了院子。
三姑甚至没有给奶奶和父亲吃口热饭。父亲搀扶着奶奶,奶奶小脚一瘸一拐的和儿子回了达拉特旗。
三姑曾经和四毛聊天,说她在年轻时就坐飞机去过西安等大城市,跟着三姑父,常出入于高档社交场所。有一次她的干姊妹去她家玩,还偷过她一根金条,可见家里钱财充裕。
四毛见过三姑和三姑夫的老照片,三姑身穿旗袍,很漂亮;三姑夫穿国民 党 军 官 服,很威 武。
四毛父亲是二儿子,还有一个大爹。大爹十四岁就成家了,爱赌、吸 大 烟,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也管不了,是个游手好闲的公子哥。让他去收 租,他骑着毛驴出去,回来时连租 金带毛驴输的精光,空手回来是常有的事。
爷爷去世后,指不上他什么,他连自己家有多少地、在哪都不清楚。
奶奶看见过爷爷在生前,把好多银元和银元宝、糜子等,埋 到院子里藏起。奶奶凭印象雇人挖过,只找到糜子壳,别的一无所获。
奶奶看着大儿子不成 器,别的儿子还年幼,收租无望。感觉没有人再能支撑这个家了,就把一尺厚的地契全部烧 毁。
奶奶觉得儿子们给那些地 契做不了主,拿着反而会惹来麻烦,干脆不留。四毛很佩服奶奶,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老太太,她的的人生智慧,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待续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