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种不良现象只是一定范围内的个案,那么也倒是不足以大惊小怪;如果一种不良现象成为一定范围内热议甚至于“研究”的问题,那么就值得引起警醒。
关于教师职称评审的问题,近几年也算是“热门”话题,前年轰动全国的因为“质疑”考核细则不公平未晋级成功而引发的“案件”想必大家都知道。
此外,我还常常听同事会“吵”取消教师职称制度的“传闻”,其实百度网站传播的也不少。说什么教师的工资不再依据你所拥有的职称,或许只和你的工龄等有关。
可不可能?我不去评论,或许新名词“躺平”更能告诉人们答案。
人之所以有意识并且有意识差异,所以才产生了众多的激励机制。至于各地、各类机制的运行是否公平不在于制定激励机制本身,你不能说因为有的或者大部分一线在运作的时候存在偏差、不公平就取消全国性的制度,这应该说绝对不可能。
试想:有这样的职称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都“造就”那么多躺平人士,那么如果没有这些呢?是不是根据“二八定律”有百分之八十都躺平?
可怕!后果,我们都可以去猜想,至于有没有更好的“替代物”,等有了再说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没有绩效工资的时候,大家都希望有绩效工资。等有绩效工资的时候,大家又在为一点点的多劳多得吵得沸沸扬扬,真是传说中的绩效绩效、有人“急”有人“笑”。
原因何在?意识也!
所以,我想:“躺平”是一种意识,而不是制度的恶果,也不是能力问题。就像今天我在“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平台拜读的这篇文章《评上“高级”就躺平?挥好评价指挥棒,让教师职称“称职”起来》一样——关键是用“指挥棒”调动起“强大的意识”、走出“躺平”,否则可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可别不信!不少乡村一线自从中小学职称合并小学教师能晋升高级职称以来,我听到过有女教师因为年近五十要到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的年龄便放弃晋升“高级”,不能说很多,但是确实不少。
这样看来,似乎放弃晋升“高级”要比评上“高级”就躺平好的多。前者是为了自己能如愿以偿地提前退休(评上高级就只能五十五岁才能申请提前退休,相当于所谓的要多干五年),后者是想“混高工资”或者不客气地说是拿着国家的“大钱”误人子弟。
我还是不谦虚地说一说自己吧。2013年1月,我35岁,就取得并聘用为中小学高级教师。但我并没有选择躺平,勤学善思、深入课堂改革、乐于奉献,所以之后先后获得云南省优秀教师、七乡教学名师、京师园走遍中国寻找最美教师项目2020最美教师……
更可喜的是,职称制度不仅仅没有像传说中的取消了,而且中小学教师也有正高级职称了。于是,我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成为全县七千多名教师羡慕的三名正高级教师之一。
这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再者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应再正常不过。
我之所以说评上“高级”就躺平可怕,是因为:假使(或许已经这样)这样的不良现象“传染”,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后果。近几年的高级教师评审工作,我发现很多一线教师评上高级职称的年龄基本在三十六七岁,基本处于教育的青年阶段,如此就被传染上“躺平症”、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就没有了教育的情怀。哪怕五十五岁就能申请提前退休,也要误人子弟二十年。这得耽误多少孩子的前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