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日版,分为夏秋篇和冬春篇,分别于2014年8月和2015年2月在日本公映。《小森林》韩版,于2018年上映。两个版本的《小森林》均改编自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讲述的都是女主人公从都市回归乡村,在小森林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是,日版更偏向制作美食,而韩版更多一些人情。
“治愈”一词,经常用于形容温暖人心,净化心灵,抚平心灵中的创伤、修补心灵上缺陷的作品。
治愈系电影中包含许多治愈元素,出现在《小森林》中的治愈元素是美食、自然风光和年少的玩伴。美食,当人吃饱了,情绪会变得放松;而且美食可以唤起脑海中,某些让人觉得安心的回忆或是情绪,比如,妈妈的味道。优美的自然风光,比如,绿色的植物、清新的空气、茂盛的森林、蜿蜒的河流,总能让人心情愉悦,豁然开朗,进而内心恢复宁静。玩伴给予的理解和认同,是我们前进的力量;而他们的类似经历和处理方式,可以供我们参考,参考其实非常重要,有了参考的坐标,我们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位置,要“往何处去”。
《小森林》情节舒缓,明线剧情温暖人心。《小森林》采用纪录片般的叙述,明线是种植瓜果蔬菜,烹饪美食,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和馈赠,与同伴一起品尝美食、聊天等温暖的场景,这些场景占据了电影的大部分内容;暗线是主人公遭受的创伤,比如,不辞而别的母亲,工作不顺,学业挫折,爱情失败等等,这些内容的叙述,在电影中犹如蜻蜓点水一般,点一下就过去了,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自己去猜测和补充。随着电影的推进,这些创伤逐渐被治愈,最终,主人公阳光地迈向未来。
《小森林》表达了对乡村独居生活的赞美。农活虽然繁重,但是《小森林》中的乡村拥有淳朴的民风,真诚的伙伴,丰富多彩的(种植、养育、采摘、烹饪和品尝)生活和缓慢的生活节奏,其中最关键的是,这种独居生活是自主掌控的,没人可以命令或强迫你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其实想想,生活真的很神奇。大家都推崇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或国企的职员等稳定或高薪的工作,但是社会上又存在几百种职业。一个人是如何流入这些不被推崇的工作,比如,种地,流水线打螺丝钉,工地搬砖头,理发,卖包子,卖衣服,开超市,清洁服务,补习知识等等。他们为什么还停留在那里,如果采访他们的话,他们会怎么说,他们幸福吗。在职业分流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激烈的竞争。竞争失败了,他们是如何恢复的,这些都隐藏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
《小森林》描述了一种自主掌控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们恢复了对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会神经质和疲惫,也会厌恶和麻木。在遭受失败之后,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具有创造生活的能力。而通过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我们可以重新拾起自信。
如果把回归田园看成是相对于主流选择的其中一个小众选择。那么电影传达的意义就不仅是回归田园,而是追求适合自己的生活的勇气。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些人比较幸运,有前人带路,很早就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有些人就没那么幸运,需要自己去摸索。有些人,运气好,很早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些人,找了半辈子还是茫茫然。但是这些都是生活,我们只能去面对,做出选择,并勇敢地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前人的小众选择,就具有巨大的示范意义。这也是治愈系电影的治愈能力之一。
我国虽然没有《小森林》,但是治愈系的作品还是很多的。而且我国的治愈系文学作品历史悠久,陶渊明的田园诗应该算是最早的治愈文章,名作举例如下: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钱穆曾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不能说是写实文学,因为它不限时、地、人;也不能说其浪漫;且狗吠鸡鸣亦非泛神思想,亦非唯物观,此乃人生在大自然中之融洽与合一,是对人生感觉到有生意有兴象之味,犹如得到生命一般。
当代中国的治愈系作品的代表是李子柒的视频。李子柒是全球知名的田园生活达人,据统计,其视频总播放量超13亿,粉丝遍布全球。
治愈系电影中描述的不汲汲于富贵的田园生活是对个体自我的关照。在内卷的时代,我们面对着都市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非常需要治愈系作品。《小森林》、《岁月的童话》、《狼的孩子,雨与雪》、《人生果实》,这些都是我喜欢的治愈系电影,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