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听了四位优秀老师们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教育”以及“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家长”等的教育课程分享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管是父母与孩子的教育还是学校与学生们的教育,这两种教育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就如同碗和筷子一样,只有相互帮助、相互搭配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即“合作”才能共赢。

还没有参加亲子教育班的课程时,面对一岁多儿子的很多坏习惯我真的特别头疼,由于我是在比较偏远的乡下上课,很少回家看儿子,一直都是他奶奶带他,然而他奶奶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就很少教他一些生活中比较简单的事情,导致我到假期回来带他的时候,他的很多坏习惯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如会经常从地上捡东西吃、会到处乱翻东西、不管是拿到什么东西就一直往地上摔,我曾无数次尝试去哄他、给他讲道理,但始终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值到我参加了蔡蔡老师主讲的亲子教育课程后,我尝试着去用了蔡蔡老师给的一些方法,比如多鼓励孩子、包容孩子、与孩子多沟通以及去正视孩子的错误,让孩子能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慢慢成长等有效方法,尽量去考虑儿子的感受,以及发现他的任何需求,和他达成生活上的共识,取得良好的“合作”关系,慢慢的多花一些耐心去引导他,就这样,儿子的很多坏习惯也慢慢的纠正了过来。这个暑期真的很幸运,能遇到蔡蔡老师的亲子教育课程,让我变成了一个比较称职的年轻妈妈,也让我儿子变成了一个乖巧的小精灵。

同时在听了李老师和屠老师关于“家校关系 ” 的分享后,也让我意识到了与家长合作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取得学生家长们的有效合作和支持下,我们才能对学生们进行更有力的教育,否则就会造成所谓的“5+2=0”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学校来说与家长取得很好的合作尤其重要,因为农村学校的孩子有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里的爷爷奶奶又管不住他们,所以很多孩子放学回家后的自学能力都特别薄弱,那么此时如果我们老师能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站在同一教育战线上,达成合作的意识,一起去监督和教育孩子,让他们知道在家要“学、玩”有度,那么我相信很多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不会那么差,同时也不会那么调皮了。

就如同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我们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结合或者是搭配起来,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或者是学生。
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如果你还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话,那么注定你永远都不会走得太远。“一个人走会走得很慢,但如果是一群人走的话也许会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